北雄第8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4/1986


隋时很多囚犯都被发配到了这里,小弟还想看看他们过的怎么样,嘿,现在看来估计都死绝了吧?”
程知节心说,你想的可真多……
葛罗尼在旁边附和着,“到了高昌就是西域了,商人来往走上个一年很平常的,就算在路上把货物丢上一半,只要能平安走个来回,到了姑臧就要什么有什么。
前些年死的李大王家就曾经养着好几支商队,家业大的不得了,后来他便在姑臧专门收过往商人们的货。
没他的允许,谁也走不到张掖,您说厉不厉害?”
李轨的事迹在西北就是个传奇,从商人到皇帝的转变,确实也挺吸引人的,关于其人的传说到处都是。
不过这人已经死了有几年了,关于他的事情也就彻底沦为了口口相传的逸闻,和白喻娑等人相仿。
“风停了啊……”行进当中,程知节带着惊喜的道了一句。
许多天了,这风刮的实在令人难受。
“是啊,风停了……”那边葛罗尼也喃喃道了一声,可他的声音当中却带出了恐惧。
他仰头四处张望了一会,渐渐惊慌了起来,这时程知节和侯君集也察觉出了不对,马和骆驼都在变得不安。
那边葛罗尼已经呼喊道:“沙暴,肯定是沙暴,赶紧停下来,快,去找个背风的地方,把人和马都连起来。
我就说要在张掖等等,到了夏天就好了……”
沙暴,河西走廊中最可怕的自然灾难之一,程知节和侯君集在姑臧都听说过,商队遇到沙暴,十不存一,尤其是在沙漠之中,沙暴过处,几乎无人可以幸免。
只是他们没真正见过沙暴的样子,抬头看看天,天高云淡,和往常并无不同,可看着葛罗尼和他那两个儿子的样子。
再加上队伍中的向导们也都惊慌了起来,程知节觉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于是一把揪住葛罗尼,“慌什么,赶紧给咱们找个好地方躲起来,他娘的,要是沙暴没来,老子宰了你个老东西。”
在催促声中,队伍一下加快了速度,向导们跑到了队伍的前面去寻找避难的所在,惊慌和恐惧的情绪在队伍中快速蔓延。
只是唐军精锐并非慌不择路的羊群,他一直在努力的保持着队形,靠拢在同袍的身前左右,保证没有一个人掉队。
往前只两三里,狂风骤起,渐渐越来越大,天色也开始变得昏黄,眼瞅着前面的景物变得模糊了起来。
就像是老天爷突然变了脸,立马换了世界。
队伍中的人们被吹的东倒西歪,有的马匹受到惊吓,开始带着主人脱离队伍。
葛罗尼跑了回来,引着队伍走向一个山坡,显然他并没有找到好的避风所在,同样的这些向导也少了些经验。
他们察觉的太晚了,据说有的人能提前一天便能预感到沙暴的来临。
可也不能怪他们无能,因为那样的人太少了,经历过沙暴的人生还概率极低,能经历两场沙暴而不死,那一定是受到了诸天神佛的保佑。
没有经历河滩经验?
到了坡地的时候,已是黄沙漫天,暗无天日,整个世界好像都已经被狂风和沙尘所充斥,再也容不下任何其他东西。
唐军将士强行将战马按到在地,并紧紧抱住马头,以免它们受惊踩踏人群。
向导们则把骆驼围在队伍外围,用绳子一匹匹系好,然后连滚带爬的凑到人堆里面,再也顾不上其他。
此时也就没了高低贵贱之分,大家紧紧凑在一处,只一心祈祷着漫天神佛让风快点停下来。
沙暴可不管那么多,从北边沙漠地区刮过来,迎头撞向祁连山,并通过山间谷道向南席卷而去。
风一直未停,到了夜晚,沙暴变得更为可怕。
即便是程知节这样几经生死的粗豪之人,也是亡魂皆冒,他感觉自己快要交待在这个鬼地方了。
眼睛根本不敢睁开,耳边都是呼啸的风声,口鼻当中全都是沙子,呼吸越来越是困难,身边明明都是人,他却仿佛感到天地之间只剩下了他一个。
在这样的天地之威面前,人变得如此的渺小而又可怜。
直到半夜,风才渐渐小了一些,人们依旧不敢动弹,甚至于很多人都产生了幻觉,风越来越大了。
直到第二天清晨,程知节才从沙堆里慢慢爬出来,风还在刮,只是已经恢复到平常的水平,沙子不住涌动,一个个土人连着战马,骆驼从沙子中钻了出来。
惊魂未定的人们只稍稍拍打了一下尘土,便开始救援同伴,一句句冰冷的尸体被刨出来,在沙地上一排排摆开,有人痛哭失声,有人咒天骂地,不一而足。
千多人的队伍,一场沙暴下来,没了三分之一,可见沙暴之恐怖。
实际上他们还比较幸运,因为沙暴来到了祁连山脚下,已成强弩之末,如果他们在北边的沙漠中遇到,那才真叫九死一生。
侯君集也幸存了下来,指挥着人们挖开了一个大坑,把人又重新埋了进去,他还让人做了标记,打算回程时再把尸体都带回去。
实际上也只是鼓舞一下人心罢了,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尸体早已腐烂,哪还能带回姑臧?
重新启程的时候,人们的心情都很沉重,而且饮水也不多了,必须找到水源进行补充,等不到福禄城再行补给了。
葛罗尼失去了一个儿子,可也只哭嚎了几声罢了,西北的人们一直都在过着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不论是他们,还是他们的祖辈,都不会给予亡人太多的感情。
因为他们必须坚强起来面对随时可能再次发生的灾难……
===第1056章方向(一)===
就在程知节等人还在河西艰难跋涉的时候,长安已来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
几天之前,皇帝率群臣在长安南郊设祭,祭祀天地祖宗,那是一场盛大的仪式,长安的人们扶老携幼涌出城外。
即便不能接近祭坛,也都聚在外围,向神灵祈祷着自此天下太平,别要再生波折。
大祭过去没几天,突厥使者又来到了长安,显然新生的帝国已经得到了突厥汗国的承认,而且邦交好像还不错的样子。
来的还是阿史那牡丹,这让李破感觉到了突厥王庭人才的匮乏。
从他在北边的时候,就一直是在跟阿史那牡丹打交道,除了俘虏的,就再没见过其他突厥贵族了。
至于是不是突厥可汗有意为之,也不得而知。
自从得到窦建德出降的消息,李破也没闲着,天下一统之后,首先要做的不是其他什么,而是封赏随他一道平定天下的功臣们,同时其实也是一场标准的政治分肥。
今年是个特殊的年头,等不到年末了,需要用赏功来安抚臣下们骚动而又雀跃的心。
失去了诸侯的威胁,很多人都会觉得有些茫然无措,这是正常的心理,那些挂在人们嘴边的大敌纷纷肝脑涂地,再无抗手之后,尤其是军中的那些将军们,难免会觉得失落。
甚至于有些人会怀念烽烟遍地的日子,这都是人之常情,战乱的年月越久,将军们的心态越是扭曲。
不论胜利还是失败,手握兵权,杀伐决断,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日子都是那么的美好,战争一旦结束,他们多少都会觉得无所适从,不知该干些什么。
臣们在这方面要好一些,因为天下残破,需要他们去治理,不会没有地方施展才能。
所以需要用封赏来安抚一下功臣们的心,尤其是那些将领们在得到封赏之后,会高兴一段日子,帮助他们渡过不应期。
当然了,一个新兴的王朝从不缺少强劲的对手,只是国力疲敝,从皇帝到臣下都知道该是休养生息的时候了,没有必要的话轻易不会动兵。
可李破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从隋末战乱中诞生的唐军是如此强大,就像一柄千锤百炼的钢刀,他牢牢的握住了刀柄,不砍些人实在说不过去。
用他们来剿匪,无疑是大材小用。
而且每一个新兴的帝国都会有一个膨胀期,这不会以谁的意志为转移,因为嗯,原因就是上面的那些。
只是游目四顾之下,李破挠头的发现,对手不太好找,突厥现在还很强大,并不是一个好的对手。
一仗两仗的胜利,根本无法摧毁那样一个草原帝国,李破觉得和突厥的对抗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看的是谁犯错在先。
因为每一个帝国的崩溃都不在于外敌,多数都源于内部的分裂,突厥会分裂吗?他娘的都成了东西两部了,你说它会不会分裂?
现在没什么好机会,他不会跟突厥轻易开战,因为从国力来看,新兴的大唐才是应该小心的那一个。
另外就是西北,那里太乱了,而吐蕃会是下一个敌人吗?李破有些犹豫,因为西北高原的地理环境会极大的限制唐军的战斗力。
收服低地的吐谷浑,羌族等部族,以他们为前驱去攻打吐蕃,才是好的战略。
那同样是一个新兴的高原王国,看上去还有点单薄,但它现在却已经实实在在的威胁到了河西地区的安宁。
放任不管的话,将来必定是一个强大的敌人。
而且高原部族天然便与中原王朝格格不入,你不去攻打它,它早晚也会出现在你面前,所以现在应该是一个摧毁它的好机会。
除了突厥和吐蕃,剩下的都不足为惧。
高句丽反复无常,在辽东和他们结下的血仇远远没有到被忘记的时候,所以早晚必伐之,不把高句丽王的脑袋悬挂在城头上,那就是他李破的失职。
还有倭国,是出海最好的落脚点之一,就是不知道杜伏威建的船队经不经得住风浪,派人过去征伐一旦都喂了鱼,那可真就成了笑话了。
南方的那些小国躲在丛林里面,环境太过险恶,现在看来还没必要去费那个事。
李破待在皇宫之中,目光却在大唐周边转悠了一圈,最终还是回到了西北方向,他认为吐蕃真就是一个合适的对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