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8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9/1986


李碧在上元节的时候其实就有了些不适,可人家身体强健,吃嘛嘛香,根本没当回事,直到一个多月之后才发觉不对,你说心大不心大?
三月初四早晨的时候,李破得了消息,虽然他对子嗣疏于管教,很不上心,可这对于他还是个喜讯无疑。
消息不几天就传到外朝,臣下们纷纷上表恭喜皇家添丁进口,李破听了不少马屁,越发喜悦。
其实他也觉着奇怪,自己明明身体强壮,不说夜夜笙歌吧,耕耘的其实也很勤恳,但这些年只得一双儿女,就是不如人家李渊父子能生养,你说气不气人?
上次李碧怀李原的时候,他正在绛郡跟李世民较劲,这次倒是不用外出领军,却也正准备跟窦建德开厮,嗯,李碧可真会找时间。
而到了臣下们的嘴中,就成了了不得的吉兆,大多都还表达了让皇帝多多努力的希望,毕竟皇家好了,别家也才能兴旺嘛,哼,什么逻辑?
正好选秀的日子也到了,李碧在清宁宫安心养胎,她可不想让那些花枝招展,青春正盛的小娘子坏了心情。
于是便令王昭仪全权负责选秀诸事,本来应该是贵妃或者三夫人过去主持,可没办法,三夫人没一个靠谱的,王淑妃,高德妃年纪太小,根本镇不住场面,阿史那天香若是去了,不定就能把选秀变成角斗场。
阿史那贵妃就更别提了,很有可能把选秀弄成征兵。
没一个能用的,也变相说明了李破的后宫架构很稳定,皇后一支独大,根本没有失宠的可能。
王昭仪就是王琦,在汉王府时为汉王记室,到李破得了长安,王琦才算真正有了名分,命为后宫昭仪,九嫔之首。
辅佐皇后,妃子们执掌后宫诸事,因其为汉王府旧人,权柄就要更大一些,像王贞,高宝儿见到她都得唤她一声姐姐。
由她来主持选秀倒也合适,只是含金量就不那么足了。
虽然李破也想去见识一下选秀的场面,但他还是克制住了冲动,国事为重嘛。
“至尊,大都督李靖急报。”
新晋门下侍郎宇文士及匆匆入见,施礼之后便满脸喜色的道。
看他那副模样,没等宦官将李靖的奏疏呈上来,李破便道:“可是杜伏威那边有消息了?”
宇文士及重重点头,“至尊英明,杜伏威降了。”
李破再也忍不住,哈的一声笑了出来,轻轻一拍桌案道:“他怎么没再派个义子过来,却让李靖的人走在了前面?”
宇文士及答道:“至尊有所不知,据李都督表奏,杜伏威竟是亲身前来请降,还带着自己的家眷,乘船朔流而上至江陵,大都督带人迎其于夏口,准备留他在江陵数日,取道武关来长安。”
他娘的,竟然还有这种操作?这厮莫不是疯了吧?
晋末战乱至今,出了很多奇葩的君主,诸侯,离的近的就有北齐末帝高纬,昏庸好色之处令人简直不敢想象。
还有陈后主陈叔宝,这位和刘禅有一拼,到了长安过的很欢乐,时不时的便要给皇帝进言,一副以皇帝近人自居的模样,还和皇子们较劲,你说奇怪不?
杨广就特烦他,于是陈叔宝死后他给人家弄了个炀的谥号。
而杨广自己更是其中代表人物,只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便将一个强盛的新兴帝国彻底带入了坟墓,自己也被人缢杀于江都行宫之中。
论起昏聩来,自古以来,乃至于后世,基本没什么人能够超越他了,即便和他很相似的秦二世胡亥与他相比,怕是也要自愧不如。
可像杜伏威,作为一地诸侯,治下人丁颇盛,军将膺服,却就这么干脆的全家来降的,还是可以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
现在就算你打破李破的脑袋,他也想不明白这厮是怎么想的,难道岑文本写下的那封劝降书信就那么能打动人心?还是觉得长安宜于居住,所以索性搬家来长安了?
之前杜伏威派其义子王雄诞前来送信,就让人很奇怪了,现在这是又闹哪般?据洛阳者为王?你是来真的吗?
李破是真的惊讶,脱口而出就问,“为什么?”
啊?宇文化及愣了愣,心说俺要是知道为什么……才不做什么门下侍郎,早到山中求仙问道去了。
“许是……至尊威名远播,令其人仰慕,所以……”
好吧,他也编不下去了。
李破也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很想上去对他饱以老拳,你他娘的小白脸才让人仰慕呢。
好消息来的太突然,李破有点失态,努力克制住心中的激动,开始翻看李靖的奏疏,随口问道:“还有什么人知道此事吗?先让他们不要乱说,若是有何蹊跷之处,可就闹了大笑话了。”
闹笑话的可能不大,但也不排除有其他原因让杜伏威远走,比如说被部下给赶出来了,又比如说活腻了……
宇文士及这里却是佩服了一下皇帝的镇定工夫,“李都督奏表先至中书,萧中书亲自命人传至门下,此事也只有臣与萧中书知晓。”
李破头也未抬,道:“那你去中书与萧时文商议一下,诏亲卫大都督罗士信,礼部尚书王泽,鸿胪寺卿高表仁率人去武关方向迎一迎,务必将人尽快带到长安。”
宇文士及应诺一声,匆匆而去。
殿中又恢复了安静,可气氛与方才就好像完全不一样了,常随帝侧的几个人相互瞅瞅,都有着莫名的情绪在胸中涌动。
萧铣已除,杜伏威来降,窦建德刚送来了传国玉玺,天下就快要平定了吗?天子就安静的坐在那里,在他们眼中却好像突然多出了一道不敢逼视的光环。
一种见证历史的感觉不由自主便在他们心中浮现……
………………
李靖的字写的极好,但在文字上比较喜欢卖弄,这些可能与他早年的遭遇有关,心情郁郁之下,只能寄情于文字,估计日记写了一大摞,就是不知被他藏在哪了。
可能也是比较激动,李靖写了很多,正事没怎么看到,溜须拍马的话写了不少,老丈人兼老师的面子都丢掉不要了。
李破略过大段的文字,才找到正文,心说在马邑的时候,你看你惜字如金,讳莫如深的样子,再瞧瞧现在,我都得替你脸红一下。
李靖描述了一下杜伏威来投时的场景,二十几条大船,两千多人护送,船上除了装的人以外,就都是杜伏威这些年的家底了,确实和搬家相仿。
在李靖热情款待之下,杜伏威感到很满意,据杜伏威自己说,只求为大唐治下官,还有他那些部下,也请皇帝封赏一下,好有个交代。
至于为什么来投,李靖没写,要么是没问出来,要么就是时日尚短,没急着问,大概应该是前者吧?谁他娘的知道呢。
江左是正经的富庶之地,不然杨广也不会几次三番的去江都逍遥,要是能够这么平定下来,真可以说是万幸了……
李破掩卷沉思,不知过了多久,嘴角翘起,笑容像涟漪一样在脸上扩散开来,就差笑出声来了。
===第1035章列阵===
三月初十,黄河岸边战云密布。
时逢初春,黄河冰封期已过,河水缓缓流淌而过,已经看不见什么冰凌,只是河水依旧透着寒意。
濮阳地段,黄河南岸,唐军密密麻麻的铺开在黄河滩头之上,刀枪林立,各色旗帜在大军上空烈烈舞动。
唐军依旧打着日月星辰旗,无论铠甲式样,手中的环首刀,军队的编制等等,他们的身上都有着抹不去的前隋痕迹。
当然了,这也并不奇怪,他们本来就脱胎于前隋官军,但如今他们已经在为大唐作战了。
黄河北岸,夏军也已列阵。
夏军在此与唐军相拒实属无奈,因为窦建德选了魏城作为夏国都城,这里是山东,河北,河南交界之处,当初窦建德以此为都城的原因很多。
一来这里是窦建德发家的地方,围歼宇文化及,让窦建德收获不小,于是便被他视为福地。
二来这里地近山东,河南,利于控制山东诸郡,时刻窥伺河南。
第三就是那会北边有罗艺,罗艺被李破所杀之后,李破又大肆搜刮涿郡大仓,并迁移幽州之民西去,使幽州元气大伤。
其实当年河间郡守王琮等出降的时候,窦建德以乐寿为都。
可郭绚,薛世雄,杨义臣等都在这里剿过匪患,高士达经这里攻幽州,魏刀儿在此也流窜了几年,窦建德自己也没少在这里折腾了,弄得当年比较富庶的河间郡城池残破,人烟绝迹。
于是窦建德称帝之后南攻宇文化及,顺势便以魏城做了都城。
实际上那会河北,山东都被祸害的差不多了,选哪为都看的只能是地利而已,人和,你也得有人啊。
经过多年的治理,河北在窦建德治下确实稍稍恢复了一些,但和别处还是没法比。
窦建德施行的是严格的军屯制度,因为百姓数量太少了,他和王世充其实都差不多,军队比当地百姓多的笑话频频出现,不实行军屯根本吃不饱饭。
他比王世充强的地方就在于,王世充彻底疯了,他还存有理智而已。
只是如今看来,当年他选择都城位置的那点优势,现在却都变成了劣势,离着黄河岸边太近了,让自己没了战略回旋的空间。
所以夏军不得不在黄河北岸聚集,黄河左近则成为了他们第一道也许是最后一道防线,可自古以来,黄河防线就是千疮百孔,很少有栽倒在这里的案例发生。
实际上,虎牢才是河北之咽喉……
在曹旦被俘,丢掉虎牢,许昌等军事重镇之后,唐军的优势已经显而易见,不然的话窦建德也不会送传国玉玺入唐。
…………………………
三月初,南风渐起,可在这里,大军汇聚,杀气蒸腾,几乎将温润的春风驱散的一干二净。
唐军后军高处,步群和丘和策马并肩而立。
“军威赫赫,过河不难。”
丘和望着远处的唐军阵列,道了一句,唐军未以降军渡河试探,让他稍稍松了口气,因为一旦渡河受挫,挫动大军锐气,定要斩杀领兵将领以重振军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