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7/1986


李靖留张亮等人守江陵,令降臣文士弘等人准备船只,随后唐军开始渡江。
刚到了对岸,王仁寿,宁长真等便纷纷来降,王仁寿献江夏,宁长真献巴陵,武陵等郡县。
大军势如破竹,十月中,进围长沙。
未几,苏胡儿率守军出降。
大军并未就此止步,李靖令部将守长沙,以苏胡儿,王仁寿为先驱,南下衡阳,准备剿灭林士弘。
林士弘和萧铣争斗多年,早已式微,几次反攻都没能夺回长沙,龟缩于南边的零陵,衡阳,桂阳等郡苟延残喘。
这些年他和南边的山蛮交往颇多,麾下多出了不少蛮族的身影,而且还娶了几位蛮王的女儿为妻。
诸侯的位格已经离他远去,义军也不再与他沾边,倒更像是一位山大王。
大军破衡阳,林士弘领败军南窜,破夷陵,捉住了他的两个儿子和几个义子,李靖毫不犹豫的杀了他们,并令降人传信给各部蛮夷,警告他们莫要跟随林士弘为乱,不然一定砍下他们的头颅,把他们的妻儿都变成奴隶。
效果不大,在大军追至桂阳时,苏胡儿领兵破蛮族,林士弘联军两万余,却又被林士弘趁乱逃脱。
此时大军已经深入蛮苗地界,天气变得阴湿而又寒冷,山间遍布瘴气蛇虫,诡异的传说也令人毛骨悚然了起来。
李靖和众人商议了几番,知道是到了该徐徐图之的时候了,大军经过半年的征战,已经疲惫不堪,加上水土不服,军中病倒的士卒越来越多,若再深入,很可能会被兔子一样的林士弘拖垮在群山之中。
于是留五千健勇之士于桂阳,令他们督促降军搜剿山蛮,以及林士弘残部,自己则率大军主力回转江陵休整。
随后他便上书朝中,认为南边道理崎岖,山蛮盘踞,不利于统治,不如多多修建道路,与山民互通有无等等。
他倒是很有些前瞻性,只是以大唐如今的国力,哪里修得起道路,南边山林间的寨子,自古以来就很封闭,他们很多人甚至都认为自己是蚩尤的后代,很不好打交道。
中原王朝历来对他们的态度都很明确,地盘是我们的,你只要不来捣乱,那大家就相安无事,若是闹出乱子,便杀上一些,山蛮们也就会老实一段时间。
如此轮回不休,也就种下了很多仇恨,于是广大的岭南地区就成为了中原王朝流放犯人的最佳场所。
一些官员得罪之后,被贬于岭南的也有不少,大部分受不了当地的天气,病殁在了这些地方。
林士弘就没有逃脱这个定律,这一年的冬天,被人追的抱头鼠窜,流窜到了九嶷山附近,连气带吓,终于病倒在流亡途中,不久便死了。
大唐元贞三年初的时候,有人把他的人头送到了江陵,作为江右最后一位反王,他的死也意味着江右的反抗势力彻底被消灭了。
剩下的也只是一些残烬还在冒着轻烟,都无关大局。
李靖以王仁寿,宁长真,苏胡儿,冯盎,李光度等人盘踞地方日久,不宜续领地方职位,令他们去长安述职。
几个人都很不情愿,尤其是冯盎,请为桂阳太守被拒,伙同他的四个儿子,以及姻亲刘氏煽动部下再次为乱,李靖派张士贵出兵,不出十日,破冯盎于零陵,斩杀冯盎以下数十人,震慑住了这些地方降臣。
于是在他催促之下,王仁寿等人陆续启程去长安觐见大唐皇帝。
经此一事,江南豪族纷纷到江陵拜见李靖,李靖令尉迟恭驻守江夏,张士贵守长沙,开始分发官职,抚平人心,自此江右渐安。
……………………
而大唐元贞二年九月末,唐军依旧攻势如潮。
张伦率八万大军北上义阳。
他们慢了步群等人的骑军可不止一步。
潮水般的骑兵终于进入到了河南东部平原,并急速蔓延开来。
薛万彻领五千骑,顺淮水东下,破新蔡,进入汝阴境内,夏军漫无防备,再加上守城的多是王世充残部,骑兵蜂拥而来之时,郡县望风而降。
步群,李年则率大军主力北上,过汝阳,破上蔡,一日之间行数百里,围颍川,两日之后破之。
此时河南东部第一场大范围的降雪来临,可步群,李年并未在颍川郡停下脚步,迅速北上攻许昌。
此时盘踞在荥阳的近二十万夏军终于得到了消息,曹旦等人大惊之下,除令河南东部各郡守军来援之外,曹旦留部将领五万人助武元进守虎牢,自己则率大军主力南下援许昌。
十月初,唐军骑兵大军在河南东部平原上跟夏军展开了生死角逐。
步群等人闻听夏军大军来援,遂放弃许昌,东进淮阳,几日之内连破夏军援军十余路,冲进谯郡,与薛万彻大军汇合猛攻谯县,一日之内破之,算是一头冲进了山东。
大军在谯县休整两日,再次分兵,薛万彻领兵攻彭城,下邳,步群率大军主力迂回攻襄邑,破济阴。
只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便将河南东部,山东大部搅的天翻地覆,夏军晕头转向,告急的文书好像雪片一般飞去了曹旦的中军以及窦建德的面前。
而此时步群的大军主力尽情驰骋,顶风冒雪,一路急进,已然出现在了东郡地界,迂回到了曹旦大军侧后。
轻骑兵的大迂回以及其可怕之处在这一战当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曹旦的大军显得过于笨重,根本跟不上骑兵的脚步。
其实当他听闻唐军骑军的行踪之时,最为明智的战略应该就是立即退兵回河北,在战略上处于劣势之下,不与唐军正面交锋,退后以保存实力,还能凭借黄河天险支撑一段时间。
可还是那句老话,战争没有如果,而且曹旦根本不可能下定那样的决心,将河南就这么扔给敌人,回去之后他也定是人头不保。
……………………
大雪之后,天气越来越冷,战事的进程却是如火如荼。
到了此时,步群,李年等人哪里还会犹豫,率军攻荥阳,曹旦大军回军迟缓,留守荥阳的是左翊卫大将军范愿。
步群并不在意荥阳守军兵力有多雄厚,守将又是哪位,只令李年围住荥阳,自己则领大军攻虎牢。
大唐元贞二年十月二十四,虎牢雄关在内外夹攻之下,终于陷落,武元进,董康买等战死,唐军会师于虎牢,大军上下欢声雷动。
十余万大军如破堤洪水一般从虎牢涌进了荥阳,彻底切断了曹旦大军的后路,相州总管王琮率十余万大军与唐军隔河相望,却哪里敢过河来救。
曹旦十余万大军被围许昌,脱身无望,因为天气的缘故,唐军也不再发起攻势,河南东部的战火渐渐平息了下来。
十二月间,夏军粮草断绝,曹旦派人请降……
===第976章宴饮===
北风呼啸,雪花飘飞,长安渐渐染上了一层素白。
两仪殿中,李破举起酒杯,“今年平定萧铣,乃大业将成之兆,前方将士奋勇杀敌,后方则全赖诸卿统筹布置,朕在这里敬诸卿一杯,望来年还能如此,众志成城,助我扫平天下,还百姓一个清净。”
殿中众人也是满脸喜色,纷纷举杯相应。
冬天来临,没什么咒念,李破便在今日将群臣邀到两仪殿中相会,算不得什么庆功宴,因为缺了那些身带战功,得胜归来的将军们。
所以只能算是皇帝摆宴,请群臣过来欢聚一场,因为实在高兴……
确实也该庆贺一下,不到半年的战事,便平定了萧铣,进展出人意料,却实实在在的朝着平定天下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李破清晰的感觉到在击败李渊之后,其他诸侯对付起来就顺手了许多,而且这种表象是全方位的。
无论人力物力都上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无疑是接收了李渊的遗产所带来的喜人效果。
长安人才汇聚,以之观望天下,未战先就胜了三分,这也正是天下群雄总想攻占两京以为基业的原因所在。
饮了一杯,李破整了整脸色,再次举杯道:“这一杯咱们要敬前方将士,没有他们浴血杀敌,也就没有之后的天下太平,年末赏功今后将成定例,诸卿还需仔细些,莫要寒了将士之心。”
第三杯,李破郑重起身,沉声道:“自前隋末年,杨广无道,眼见各处刀兵四起,烽火遍地,生灵涂炭,百业凋零。
朕遂率军起于云内,外逐胡虏,内平逆臣,一路披荆斩棘,才有今日之局面……这一杯朕要敬那些阵亡之将士,以及受难之百姓。
还望诸卿能够明白,各人之功勋还在其次,当务之急便是安定百姓,抚恤将士,莫要因大功将成而有所懈怠。”
说罢,李破将酒杯倒转,洒于地上,以示祭奠之意,一时间群臣肃然,哗啦啦的将酒都倒在了地上。
接着才是一场欢宴。
温彦博,萧禹,封德彝分别代表三省六部向皇帝敬酒,这些人都是饱读诗书,口舌便给之人,歌功颂德起来花样翻新,听的李破心神舒爽。
几杯酒下肚,李破摆了摆手,丝竹声起,一队队的宫人进来,载歌载舞,宫坊中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自李破入主长安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如此正式的大宴群臣,臣下们颇感殊荣,便是李破也觉着有些新鲜,有了那么点当昏君的感觉。
一时间,两仪殿中丝竹隐隐,欢声笑语不断,够得上资格的臣下纷纷向皇帝敬酒,相互之间也开始交杯换盏,宴会渐渐走向高(和谐)潮。
到了最后,李破也只微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要跟皇帝喝上一杯,让他满意的是臣下们也很克制,没有在他面前胡言乱语,更没有酒后无行的去骚扰宫人。
等到群臣陆续告退出宫,李破也起驾回去了甘露殿。
和去年一样,冬天里的政务一下就少了起来,之前频繁到来的捷报也因为路途不便日渐稀少。
尤其是步群的骑军自从过了义阳,消息也变得断断续续,到十月初便彻底断绝了下来,也不知那边怎么样了,让李破有些担心。
李靖那边已经领兵过江,依照当前局面来说,倒没什么好担心的。
十月中的时候,蜀中又传捷报,夔州山蛮首领冉肇则起兵数万犯夔州,为宇文镬所破,杀伤无算,擒冉肇则等山蛮酋首十数人,打算送来长安显示武功。
到了这个时候,李破也不知道那些山蛮是怎么想的了,简直是杀了一批又来一批,好像韭菜一样割之不绝。
你要是能成事也就罢了,他们却好像只为送死而来,让人比较挠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7/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