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4/1986


“看你起色不佳,可是病了?”
一下换了个话题,窦诞松了口气,他刚找到一个看上去不错,很适合他短期做一做的职位,真的不想弄丢了。
而且这里面牵涉到了段纶,他也不想因为自己让皇帝迁怒于连襟,他窦诞七尺男儿,绝非忘恩负义之徒。
当然了,他也不敢想皇帝会关心他的死活,于是小心的答道:“前些时确实病了一场,多数是旅途劳累所致……如今已是大好,还劳至尊动问,实在罪过。”
李破点了点头,“前些时户部侍郎郑善果因病去职,你可晓得?”
听了这么一问,窦诞心中一动,郑善果他当然晓得是哪个,此人出身河南大阀郑氏,娶的是清河崔氏的女儿,家世极为显赫。
归唐以后,屡经重任,曾任职过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兼大理寺卿等职,后来改户部尚书直到李渊败亡。
郑善果病了……窦诞的心随着他的联想火炭般热了起来,可他还是压制住瞬间变得澎湃的心情,摇头道:“臣于病中,家事烦扰,并不知朝中之事。”
李破瞧了瞧他,家事烦扰?你没把李渊的女儿给休了吧?若是那般,人品可就太矬了些……
“你曾任梁州总管,又在蜀中行台任过户部侍郎……朕有意让你接任郑善果暂居户部侍郎之职,可也?”
郑善果卸任之后,户部侍郎的职位争夺的很是激烈,门下,中书,尤其是尚书省都有各自的人选举荐,也就是说有资历的人并不少。
可李破思来想去,最终目光还是落在了他还算熟悉的窦诞身上,这是尚书省举荐的三个人中的一个,李破一直在衡量之中,所以窦诞在等的吏部调令才迟迟未至。
窦诞的履历不存在问题,扶风窦氏的家世也足以跟武功苏氏所抗衡,而且也正值年富力强的年纪,几个方面一综合,窦诞便被显了出来。
谁去到户部接任侍郎之职都不能沦为户部尚书苏亶的跟班,所以户部尚书苏亶所举荐的人一概不予考虑。
苏亶入京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权力欲和拉帮结派的作风,很是让人警惕,当然了,即便没有这些,李破也绝对不会给他犯错的机会。
一块硕大的馅饼砸在了窦诞的头上,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一年多以来,所有发生的一切好像都在窦诞的心里浮现了出来,改朝换代,阵前降敌,以降臣之身回京,家中大哥的那一副刻薄嘴脸,他自己的期望也是一降再降,连当工头都成了他舍不得的职位,你说惨不惨?
最终到了这里彷如绝处逢生。
窦诞的眼圈马上红了起来,这种事情他已经渐渐的习惯了,随即声音哽咽的道:“承蒙至尊不弃,许臣以重任……至尊之恩,天高地厚,臣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破可不知道他短短几天都经历了什么,只是狐疑的看了他几眼,心里有点怀疑自己把户部侍郎这样的职位交给一个老是哭鼻子的家伙到底靠不靠谱?
“行了,我也不用你死而后已,你们窦氏人多势众,给我寻两个有才学的人过来长安书院,整理一下藏书,教导一下学识也就成了。”
窦诞一边擦着眼泪一边道:“至尊有所不知,臣也不晓得还能在窦氏中待上几日……臣之兄长逼臣甚急,说臣若不休妻另娶便要将臣在族中除名……”
说到这里,窦诞马上就后悔了,瞅着空子说他大哥坏话没什么负担,可休妻另娶……说不定皇帝也是同意的,毕竟他娶的是李渊的女儿。
他心情激动之下说话着实不够谨慎,换句话说就是有些得意忘形了。
果然李破斜了他一眼,笑道:“你若为户部侍郎,我就不信你那兄长还敢强迫于你,想做什么事不还是你自己说了算?”
窦诞仔细琢磨了一下这话的意思,眼圈就又红了起来,“臣与妻子少年相交,后有白首之约,不敢相背,若……只休妻才得权位,臣不取也,望至尊怜我赤城,莫要相罪。”
李破咬了咬牙,你这动不动就哭鼻子的习惯是什么时候养成的呢?也亏你是个关西人,这众目睽睽之下,你怎就哭的出来?
他不耐烦的摆了摆手,“我怪罪你什么了?赶紧回去准备上任吧,七尺男儿,整日里哭哭啼啼的,成何体统?”
窦诞讪讪的抹干净眼泪,瞅瞅四周,也觉得分外羞耻,于是再给皇帝施礼,闷头走了。
回到段纶身边,段纶抱拳便笑,“俺是不是要给三郎道喜了?”
窦诞努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也抱拳一笑道:“还是大兄知我……看来今日晚间还要叨扰大兄一番,咱们来个无醉不归?”
段纶连连点头,跟窦三郎饮酒颇为痛快,“正是求之不得……就是不知三郎得了什么好处?”
这边两个人凑在一起高兴的嘀嘀咕咕,那边李破已经打算回去了,皇帝出行,声威赫赫,其实却没意思的很。
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几乎都是公务,和在太极殿中没什么本质的区别,所以说皇帝出外巡行,除了给人添麻烦之外,好处寥寥,远不如私下里出宫那么自在逍遥。
===第917章西北===
三月中,梁州总管李武上奏。
前梁州总管元仁卿回京述职途中为山蛮伏击,不幸身死。
随之他便令录事参军冯立率军进剿,俘杀山蛮两千余众,又察汉川郡守沈左道素与元仁卿不合,遂勾结山蛮杀元仁卿于道途之上。
李武召其至总管府问话,沈左道抗命不从,欲举郡兵为乱,总管府司马张公瑾率军破之,杀沈左道为首十余人,以警众人。
李破大略的看了看,光从纸面上看的话,汉中的情况不好也不坏。
李武到了那边是真没闲着,死的人可不少,比去年宇镬攻汉中的时候好像死的人还多些。
前梁州总管元仁卿死了,汉川郡太守沈左道也死了,一个是关西世阀子弟,一个则是汉中土著,都是在汉中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如今一块上了路,黄泉道上颇不寂寞。
虽然李武奏疏上写的有头有尾,条理还很清晰,可太粗略了,李破只稍稍想象一下就能从中察觉到阴谋的味道。
当然了,他无心去追究什么,这年月很多人都朝不保夕,死上几个贵族更像是喜事只要李武自己别玩脱了,把汉中弄的大乱也就成了,其余不用太在意。
李武也知道皇帝想听什么,剿匪杀人都是一带而过,他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讲梁州的春耕事宜,好像剿匪什么的都是顺带的,只有春耕才是他做的正事。
汉中的春耕比关西和晋地都要早上许多,如今已经接近尾声了,照李武的说法,汉中今年若无天灾人祸,丰收是能够保证的。
大致上也就是说,汉中的情形很快就会安稳下来,他也正在搜获山蛮,准备编练成军,行以蛮制蛮之策。
李破看到这些终于满意的点起了头,李武很有长进,能想到以蛮制蛮的策略,也知道孰轻孰重,手段显得非常灵活,这正是治理地方所需要的态度。
没隔几天,灵州总管薛万钧也传来了消息。
他上任未久,便已经历了六七次叛乱,这和前灵州总管李道宗回京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人觉着李道宗走了,西北这里天高皇帝远的,正是称王称霸的好地方,想要学一学梁师都,郭子和等人,做个西北逍遥王。
薛万钧到任之后,先就召各处官员到郡城来见,没来的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叛逆。
随后薛万钧率军出巡,破鸣沙城,杀前灵州司马卫孝云等,转头带人再平羌人叛乱,斩杀自封为五能大王的羌人首领吉舍禄。
从这可以瞧的出来,和李武一样,薛万钧也没手软,到了灵州之后,便开始杀人立威,其他的都放在了后面。
只不过薛万钧之后还带着人去了安乐,将狼藉一片,已经无人敢近的安乐城重新收拾了一番,并举行了一场祭祀活动,寻来了西北的和尚,道士,甚至是一些巫祝,来超度安乐的冤魂。
实际上薛万钧更想捉些突厥人过来,活祭一下大家在马邑的时候也不是没这么干过,只是相比当年的肆无忌惮,如今却没了那个条件,不免让他有些唏嘘感慨。
这显然是一种赢得西北人心的举措,安乐的惨事就此也算得到了官方的确认,突厥人的名声在西北受到了重创。
等到王雄诞来到灵州的时候,薛万钧其实已经带兵将灵州地界梳理了一遍,西北民风彪悍,好像不见血大家就不会消停一般,于是薛万钧所到之处,人头纷纷落地。
比起前任灵州总管李道宗来,显然薛万钧的名字在西北更值得尊重,因为这个家伙动起刀子来简直不分青红皂白,杀气比李道宗足的多。
这里面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没了梁师都这样的西北草头王,薛万钧显然要比李道宗更能放开手脚。
而薛万钧也并非嗜杀之人,剿灭各处叛乱,匪人的时候手段凶狠了一些,过后安抚起来却也很有力度,他背后毕竟靠着越来越稳定的关西嘛。
王雄诞一到,薛万钧没跟他客气,灵州司马正应该是他账下最得力的官员之一,杀了卫孝云之后,正想举荐自己的亲信继任,不想王雄诞不请自来。
于是薛万钧令其率军三千,东出盐池,王雄诞也没二话,他在淮左时便以勇猛无畏著称,率兵出盐池,未几破之,杀梁师都堂弟梁洛仁等。
再进朔方,经长泽至岩绿城,岩绿城已经成了空城,去岁时突厥大军在此驻扎数日,哪还有什么生灵能够存活下来?
在冬天里倒是有一些马匪在此驻扎,等到开春也都四散而去,岩绿城太显眼了,不适合作为匪巢居住。
于是王雄诞不费吹灰之力,收盐川郡,朔方郡等地,并且大致上扫清了梁师都在西北的残余势力。
灵州不比汉中,诸族杂居的情况比较严重,想要出头露脸的人也比较多,所以今年可能还是比较动荡。
但不用担心什么,在灵州驻守的正规军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大兵所致,破城杀贼皆是平常,就像薛万钧至灵州后,每战必胜,不费多少工夫。
相比之下,凉州总管范进就要吃力许多,那边的情形也越来越是复杂。
李轨的旧部们好像已经习惯了内讧,所以总是显得蠢蠢欲动,忠诚度更是极为低下,谢统师就聪明了一回,带着人去长安觐见皇帝了。
随他一道的还有几个降顺的吐谷浑首领,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吐谷浑在西北分成了数不清的部落,散落在高地和低地上,与西北各族争夺着地盘,相互仇杀,延续了也不知多少年了。
他们和西北族类相互纠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弄的河西走廊混乱不堪,从西魏时期开始,征伐吐谷浑就是关西儿郎立功受赏的主要途径之一。
可是一直打到大业年间,好像也没怎么样他们,反而和一些羌人部族混合在了一起,人数越来越多了。
西北的吐谷浑部族已经成为了顽疾,他们的一些部落势弱了就跑到高地上避难,或者来长安磕头求饶,又或者人头被拿到长安来炫耀。
当他们积蓄起了一些力量就发起挑战,想要把汉人赶出河西走廊的范围,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的重燃战火,好像永无休止。
西北方向数十年来的战争主体,就是汉人和吐谷浑部族。
所以说几个吐谷浑首领来长安献媚不算什么,以前杨广在洛阳见的多了,也没见吐谷浑顺服,因为他们是十足的多头蛇,并没有一个可汗把他们统一起来。
而到了现在,他们的日子终于不好过了起来,他们的身后出现了更为强大的敌人,比他们更为适应高原的气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