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9/1986


罗士信大喜过望,“哥哥咱可说定了啊,将来若是反悔,俺可不答应。”
说完了还知道跟阿史那容真作揖拱手,显然是怕嫂嫂阻挠,心里还想着,若是再能生个女儿就好了,正好送给李原当婆娘,来个亲上加亲。
那边李破下了大注,略微有了点担心,“你可莫要为了赢我去和程知节那厮串谋,若是那般,可犯了欺君之罪了,你这个亲卫大都督也就不用当了,跟程知节一起看城门去吧,正好是你在马邑的老本行。”
罗士信听了这话挺不满意,拍的胸膛砰砰直响,“哥哥把俺当做什么人了?俺说的话比金子还值钱呢。”
和罗士信说话其实很有趣,顺手再给程大胡子挖个坑,就有趣了几分,说说笑笑间,一行人便已进了承天门,宫城的大门重又在他们身后关闭了起来。
……………………………………
大唐元贞二年二月初八,蜀中再传捷报。
腊月里,只待天气稍稍转好,张伦便率军攻益州,先破绵竹,再围德阳,汉州刺史王维钧以城降,大军势如破竹,数日间,便据有汉州。
眼见敌军已至益州腹地,李孝恭不再犹豫,留楚王李智云守锦官城,他则尽起精兵数万,再用厚利引蛮族数万众下山,号称十万人驻于沱水之畔,欲与张伦决战。
此时驻军于通州的刘弘基也看到了机会,起兵西向。
自从跟李孝恭闹翻以后,刘弘基便回到通州备战,并给他的友好们送去书信,具言李孝恭之奸诈,劝众人与他一道带兵去益州杀了李孝恭。
尤其是柴绍那里,刘弘基连奉其为主的话都说出来了,不求柴绍出兵相助,也只求柴绍别在他攻打益州的时候抄了他的后路。
沱水之战并无太多精彩之处,为了阻止敌军深入益州腹地,并给敌军各个击破的机会,李孝恭只能起兵相迎。
很正常的战略战术,就像当年李神通率军北进一样,李破不可能在晋阳坚城之下再跟他决战。
张伦也并不怕他,留李靖在汉州防备刘弘基西来,他则与宇文镬一道率军三万众入彭州,与李孝恭决于沱水之畔。
也许是老天爷觉着他们太过墨迹,想让他们干脆一点,所以是日天气晴好,正是利于厮杀的好日子。
两军相遇在川西平原之上,四下并无多少遮拦,同样这也是天府之国的核心地区,两军相对,并无你来我往的废话,只稍稍调整了一下队形,积蓄许久的杀气便猛然爆发了出来。
杀声骤起,渐转浓烈,刀枪并举,箭矢横空。
与北方诸侯们动辄数十万人的大战相比,这只能算是一场小型战役,之所以还能称得上战役,是因为这一战将决定益州的归属。
对于李孝恭而言是生死存亡,对于张伦等人而言,却也是加官进爵,名扬天下的大好时机,不容有失。
意义上虽然比较重大,可实际上则是北方士气正盛的百战精锐,常胜之师与多年未有存进的蜀中守军以及乱七八糟的南蛮凑在一起而成的乌合之众。
如果说李孝恭率领的是他麾下的益州守军,可能还勉强能够一战,再加上南蛮,人数是多了起来,可根本不听指挥的南蛮不管是放在前面当炮灰,还是放在后面当后备,都是一场灾难。
南蛮之所以难治,不是因为他们有多野蛮,多善战,而是他们躲在山林里不好清剿而已,他们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一个是恶狼,一个则是烦人的老鼠。
当他们成群结队的跑出来,想要跟一群正规军人正面厮杀较量的时候,他们也就成了砧板上的肉,就看你想怎么切了。
而李孝恭这些年在蜀中的心血其实就在抚平南蛮为己用上面。
可张伦和宇文镬不管这些,他们没跟李孝恭客气,也就毁灭了他多年的心血,开战之后只用了半个时辰,便击溃了李孝恭放在阵前的蛮族大军。
稳步推进中,那些画着五花八门的鬼脸,披头散发,衣不蔽体,却癫狂的嚎叫着冲上来的蛮族,被成片的砍刀在地。
面对着从容不迫的压上来,纷纷挥落下来的钢刀,同族的鲜血在不断的喷涌而出,惨叫声响彻耳际,头顶上还有无数的箭矢在飞舞。
一切的一切都告诉他们,这和他们在山上和别的寨子抢夺猎物以及行猎的山林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第884章大捷(一)===
争夺益州的沱水之战很快就结束了。
李孝恭以两万蛮兵为前驱,自己亲领中军,左翼为益州刺史黄君汉所率,赵郡王府长史许智仁领右翼兵马,共四万余众列于蛮兵之后。
对面的唐军则是宇文镬率一万五千兵在前,张伦率军两万列阵于后,摆开军阵时,完全就是进攻的楔型阵。
只稍一对峙,唐军便击鼓大进。
不到半个时辰,蛮兵大溃,止之不住,回身逃走的蛮兵不管不顾,冲散了李孝恭中军的队形。
根本没见识过对方兵锋之利的益州守军彻底慌乱了起来。
更为可怕的是益州刺史黄君汉的左翼兵马好像早有预谋,迅速的退向中军之后,将李孝恭的中军当做了挡箭牌。
这根本不像是友军能够干得出来的事情,更像是和敌军在前后夹击。
而右翼的许智仁却想率兵上前,牵制敌军攻势,给中军以重整军阵的机会,于是乎,益州守军整个陷入了混乱,李孝恭的中军进退不得,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沱水之战很快就落幕了,和以前很多时候一样,前来助战的蛮族受到了重创,被俘万余众,逃走的也不计其数,战死的却只有两千余人。
益州刺史黄君汉率军阵前降敌,郡王府长史许智仁当场战死,李孝恭狼狈脱走,回到锦官城的时候,身边已不足千人。
张伦,宇文镬稍一收拾降俘,便率军追击残敌。
这一战决定了益州地方守臣们的态度,唐军所过之处,不用再攻打什么城池了,地方官吏,守将纷纷出降。
李孝恭一路逃回锦官城,追兵紧跟而至,在楚王李智云等人“相劝”之下,李孝恭无奈献城
刘弘基还在行军的路上,益州已然易手。
到了此时,蜀中战局进展之快,已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就像是按动了什么开关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刘弘基率军来至遂州,距锦官城不过二百余里,才得知锦官城已失,益州各地守臣纷纷降敌,局面已是险恶至极。
刘弘基不很甘心,除了大骂李孝恭无能,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将大好基业丢了个干净,还想率兵继续前行,趁敌军疲惫与之一战,希望能把锦官城夺回来。
他的想法并没有成真,也就不知其对错,反正他的部将们已经胆寒,纷纷反对继续进军锦官城,主张退回通州去和柴驸马合兵一处,保住蜀东的地盘再说。
刘弘基被部将们劝的冷静了下来,无奈的同意了部将们的意见,撤军回通州。
其实对于刘弘基和柴绍而言,失去了成都平原,他们两军已呈飘摇之势,除去降唐之外,只能有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为萧铣效力。
可刘弘基到底也没能全身而退,他忽视了来自绵州的危险。
留守绵州的李靖想要立功的心思之急切那就不用问了,可张伦,宇文镬等人听听他的主意还行,却哪里敢让他领兵出去冒险?
进军益州前便把他留在后面守绵州,顺便看住剑阁,美其名曰为大军守住后路,实乃大功一件,和哄小孩差不多。
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李靖留主力守绵州,自己则率六百余骑,过涪水悄然至嘉陵江畔,沿江南下。
刘弘基率军至合州西二十余里时,天色渐晚,大军也已然彻底松懈了下来,队形拉的也很长,正在这个时候,李靖率军掩至。
刘弘基所率大军几乎是刚听见马蹄声,数百骑兵便已杀至近前。
他所率的两万五千余人也算是蜀中守军之精锐,可是奔袭益州未果,半路而返,难免士气低落。
将近合州,大军就能休息一晚,于是军心涣散,毫无防备之下,受到骑兵突袭,结果可想而知。
是役,李靖率六百余骑兵大破刘弘基于嘉陵江畔。
当时刘弘基见对方兵少,几次想聚起人马进行反击,都被骑兵冲散,直到刘弘基的将旗被砍倒,本人也被疾驰而来的战马撞断了大腿,他的亲兵们拼死护着他逃亡合州,整个大军终于彻底溃散开来。
李靖紧跟着刘弘基来到合州城下,收拢降俘之余,派人传信给张伦,让其派兵速至合州,他把刘弘基这条大鱼给围住了。
之后便开始令人绕城劝降,张伦派的人还没到,刘弘基已然派人到李靖军中请降。
李靖可谓是一战扬名。
这其实和当年李世民入蜀,再以主力吸引蛮族以及萧铣大军注意,自己率轻骑大破其军于夔州城下的战事差不多,都是出奇制胜的经典战例。
当然了,蜀中多变的地形也给了他们施展的环境。
…………………………………………
捷报分成了两份,脚跟脚的进了长安城。
李破大喜,这也意味着从去年四月间渡河进入关西以来,扫平李渊的战事到此基本告一段落了。
他治下的疆土大范围的扩张开来,从马邑到河东,从弘农至凉州,从雕阴郡至益州,大片的领土纷纷归于一统。
西北也只有灵武的李道宗,河套地区的梁师都两个势力还在苟延残喘,窦建德据有山东,河北,萧铣则领有江表,杜伏威则活动在两淮东部地区,林士弘依旧龟缩于山南。
大致上,经过近六年的战事,李破终于削平李渊,一跃成为诸侯之中最为强大的那个。
整个隋末乱世又朝着大一统走近了一步,所谓分久必合,从商周开始,中原战乱再是激烈残酷,也总有结束的那一天,因为前人们已经将这方天地化为了一个整体,人们也认同这一点。
不管谁强大了,追求的都是大一统的帝国,而非是各自苟安。
前方获得的军事胜利越重要,体现在朝堂上的效果越为明显,这一次大捷和之前的几次都不同,因为益州一旦到手,也就意味着巴蜀之战基本结束了。
成都平原和汉中平原是巴蜀成为天府之国的先决条件,是八百里秦川最重要的补充,至于夔州等地,则是连接荆襄的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萧铣可以据此入蜀,蜀中也可以由此出击荆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