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6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9/1986


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率领的应该也多是骑兵,薛万彻所率兵马正驻扎于河南。
而召集数万骑兵来到长安左近休整?不去西北平息凉国降后的那些叛乱,又肯定不是为进兵河南做准备,难道是想在此过冬不成?
虽然想的慢些,可屈突通领兵多年,对军略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良久过后,才拱手道:“至尊可是要聚兵以备突厥?”
屈突通细思之下,也只有这么一个可能了,而且应该是防备突厥人从榆林方向来攻?
“一叶落而知秋风至,卿果然了得。”李破文绉绉的赞了一句,“之前北边来报,突厥颉利汗阿史那求罗正在征召各部战士至汗帐汇合,有用兵之意,想来不是寻西方同族的麻烦,就是想率众前来恭贺我称帝。
若其南来,朕不能率军迎上一迎,岂非失礼?”
秋末,牛羊正肥,战马也上了秋膘,正是突厥人用兵的最佳时节,李破从来没有放松过对突厥的窥探和防备。
而他麾下的突厥人很多,再加上驻于定襄郡大利城的突厥大罗便阿史那罗恒的暗中帮助,突厥有何异动,大多都能被北边的宇文歆探知。
今年草原上还算平静,突厥汗国大致上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女主登位的事情慢慢平息,突厥人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不接受的大多也都被斩杀殆尽了。
一旦突厥内部的纷争告一段落,突厥的威势也就显现了出来,他们北边的宿敌在迅速溃败,逃去远方。
在东边他们和契丹人,靺鞨人的纷争正在加剧,因为这些野人部落正在激烈的反抗突厥的欺压。
东方汗阿史那多闻并不是一个仁慈或者是有智谋的汗王,他好色,残酷而又暴躁的名声正在东方的各个部族中流传。
尤其是他在帮助契丹人击退了室韦各部之后,契丹人和室韦人的残余开始渐渐融合了起来,声势渐渐壮大,开始反抗突厥人的横征暴敛。
而野蛮的靺鞨人更为直接,他们被突厥人赶入了深山老林之中,可却并未忘记突厥人带给他们的伤痛,于是一到秋天,便成群结队的出来劫掠突厥部落,骚扰的突厥人烦不胜烦。
而且突厥人和高句丽人的纠纷也在加剧,随着高句丽人的大幅衰弱,突厥人的马蹄声已经响起在了辽东城下,这让高句丽人非常愤怒,他们大声的谴责盟友的背信弃义,却又对他们的行为无可奈何。
而更让高句丽人愤怒的是,突厥人正打算将整个辽东变成他们的牧场,突厥人的身影正在向辽东腹地蔓延,可高句丽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并无法阻止这种侵扰。
突利汗阿史那多闻正在为突厥汗国制造越来越多的敌人,却对南方窦建德的种种提议兴趣寥寥,因为之前有太多故事告诉他,和南边的人打交道给他带不来任何的好处,还很可能触怒他们的汗王,阿史那杨环。
而相对来说,和他并列的颉利汗并不比他差上多少,在击溃了西突厥射匮可汗之后,颉利汗在突厥的声望达到了巅峰。
他是如今突厥人当中最为英明的统帅,无数的突厥勇士都想为他效力。
也许是西方汗的部众损失惨重,实力大幅削弱,也许是西方汗的帐篷离着突厥王庭更近,也许是王庭之中说西方汗好话的人越来越多,反正不管怎么样,突厥汗王阿史那杨环给予了颉利汗非常大的信任。
她甚至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阿史那求罗,使阿史那求罗的名声更上层楼。
而在这个秋天里,颉利汗阿史那求罗发出了汗令,征召各部勇士去圣山脚下聚集,战争的意味非常明显。
当宇文歆得到消息后,立即派人急报于李破,顺便带来的还有他对汉王称帝的殷切盼望,作为代州总管的他,现在真的非常希望来个衣锦还乡。
他在代州任职已经七八年了,从开始的雁门郡守一直作到代州总管,并接连数次出使突厥,其才能和忠诚都不用怀疑。
不过也正是如此,李破才将他留在代州任上不动,为的就是防备突厥南下,因为宇文歆不但知晓突厥情势,而且还曾领过大兵,在关键时候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唯一可虑的就是这人很可能在绝望的时候做出些事来,比如说他献晋阳的时候,就分外的干脆。
另外这人有个很不好的毛病,有点媚上欺下,当然了,瑕不掩瑜,李破用人向来能扬其长避其短。
如今那个献了晋阳,并鼓动他在王氏围墙下面听墙根的家伙,已经成为新生的大唐于北方的第一道屏障。
消息传到长安,李破已然称帝,这会消息延迟的就是这么厉害,让人颇为无奈,就像是宇文歆得到消息,再传回长安,阿史那求罗那边说不定都动兵了。
这对于李破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突厥趁隙南下,会对之后的许多计划造成非常大的困扰,甚至是改变。
那边屈突通也是皱紧了眉头,阿史那求罗他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他第一个反应就是突厥西方汗换人了?俺怎么没有听说?
阿史那咄苾呢?据说那可是突厥人中的一头猛虎,难道是被人杀了?
对于北边的消息,如今除了李破之外,再没有人能够如当年前隋般消息灵通了,甚至南方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北方那个强邻竟然换了一位女主人。
至于屈突通最近一次得到来自突厥的消息还是因为陈叔达和独孤怀恩出使突厥王庭,独孤怀恩被放了回来,陈叔达倒霉的被削鼻割耳,却被送去了晋阳。
这对于李渊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同时倒也得到了突厥的一些消息,阿史那杨环竟然成为了突厥可汗,你说到哪说理去?突厥那样的草原帝国,竟然出现了女主当政
当时李渊和他的臣下们震惊外加恼恨之下,于是绝了突厥之好,再没什么交往,于是突厥的消息也断绝了下来。
这些年李渊最怕的其实不是诸侯们能怎样怎样,而是突厥从榆林方向南下,或者是突厥人与李破勾连,大举南下。
“臣不知阿史那求罗为谁,可至尊若想亲征于外,臣以为不可,不若遣一上将迎之”
根本不熟悉情况,屈突通也只能这么说了。
李破笑笑,摆手示意颜师古,颜师古将早已准备好的数封密报全都呈给了屈突通,并站在他的旁边一阵解释。
等他们说的差不多了,李破便道:“前年西突厥射匮可汗东来,阿史那求罗迎之,力战而胜,射匮可汗狼狈西窜,可突厥王庭也受创不小。
如今不过两载,还想聚集大兵而行征战之事,实自取死路矣,他去西域也就罢了,若敢南窥,当让其晓得我大唐不容轻辱。
你回去好好瞧瞧这些密报,兵部要拿出一个可行的方略来,尤其是大军的粮草,要和户部一道准备好了,今年秋末的战事不会只此一场,可不能乱了方寸。”
屈突通慢慢行出太极殿,外边的阳光洒下,让他眯了眯眼睛,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可突厥人欲要南下的消息还是压的他心里沉甸甸的。
突厥这几十年一直是中原帝国的强仇大敌,两家有时会和好,相互联姻,可更多的时候是勾心斗角,相互攻伐。
作为前隋遗老,跟突厥人打的交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也无多少畏惧之心,只是正值大唐用兵之际,突厥人突然有了异动,他不晓得这一战能不能打的起来,或者能不能打的赢。
他想起了在秦州见到的那座骑兵大营,想起了之前听闻的那些消息,于是便也觉得,和突厥人一战也并非那么令人担忧。
他在殿中大致看了一下这些密报,又有颜师古在旁边解说,他别的倒还有些模糊,可突厥人在走下坡路这一点却十分确定。
它还能像十余年之前,聚三十余万铁骑蜂拥南下不成?若来敌不多,完全可以一战。
而最让他放心的是,皇帝那笃定的态度,无形中便给了他几分信心
===第834章举荐===
屈突通看的确实没错,李破很是笃定。
与突厥争锋,他可从来没怕过,当年在云内也只几千兵,就敢跟突厥往来厮杀,如今作用数十万骄兵悍将,还能被个什么颉利汗掀翻在地?
他此时在想的是,如果阿史那求罗领兵南下,那么这是突厥王庭的意思呢,还是突厥西方汗的战略独走?
若是前者,就不能不提防突厥人攻马邑,甚至还得防备窦建德,梁师都等人趁火打劫,可阿史那杨环有这样的战略眼光吗?
他刚击破李渊称帝,那边就连声招呼都不打,就挥兵来攻,是怕他统一中原,养虎遗患?应该不至于……毕竟他还是突厥可汗的女婿呢。
知道李渊已殁,阿史那杨环应该先感谢他为杨氏报了大仇,而非是立即起兵来攻灭他这个恩人。
可要是后者的话,阿史那求罗……是想为他的岳父阿史那咄苾报仇?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甚或是他真的想带兵去攻打西突厥?
“传诏给代州总管宇文歆,令其立即派人去突厥王庭,厚贿突厥贵戚,问一问阿史那求罗起兵的前因后果。”
有颜师古这样的人在身边,也就根本不用李破动笔了,只是颜师古还没得到他完全的信任,杨续就比较妥当。
至于王琦,已经去到后宫做起了皇后娘娘的笔记官,受封昭仪,正式的有了名分,算是对她这么多年来贡献的回报。
昭仪,九嫔之首,相当于后宫中的宰相,帮助后宫的女主人们管理后宫事务,正二品的品级,自然不会辱没了王氏女儿。
而论起文才了,不论是王琦还是杨续,都无法跟颜师古相提并论,人家是文坛大家,可不是靠着家族在做官。
像李破这样不学无术的家伙,有颜师古相陪数日,便越发的懒惰了起来,随口吩咐,便能很快的形成辞藻华丽的文字,有这样的一个人在身边,你说方便不方便?
实际上李破也明白,这是大材小用了……可文章做的好的人,在这年月并不算吃香,若无韬略兵戈防身,很难去到一些要害位置,单纯的文人,在此时的人们看,很多时候都是误事的代名词。
所以就算李渊很赏识颜师古,也不可能让其独当一面,李破亦是如此。
………………………………
第一天当皇帝,李破感觉……也就那么回事,大家的称呼都改了,服饰,旗帜之类的都换了新的,需要他做的事情还是那么多,好像永远也做不完。
好消息坏消息一股脑的涌了过来,让他有些头疼。
顺便要说一句的是,家事也有点不顺,李靖估计是怕妻女反对,领了兵部调令之后,立即带着几个挑选好了的人上路去宇文镬军中任职去了。
于是左侯卫大将军,蜀中行台兵部尚书李靖新鲜出炉,官衔看上去很吓人,比之当年秦王李世民也不差什么。
可应该糊弄不住宇文镬,他是宇文歆堂弟,正经的关西贵族,消息灵通着呢,皇帝的老丈人去到军前,即便名头很吓人,能不能领兵也只是宇文镬的一句话而已。
这个时候看的是两个人的配合,若是这两人先掐起来,那只能说明两人都犯了糊涂,李破抡起大棒子来就能把他们都敲晕了。
当然了,皇帝的诏书会随着李靖一起去到宇文镬那里,谅这两人也不敢不听令行事。
其实从李靖孤身上路,只带了二百兵护卫就能明白李破的意思,他最多也只能为宇文镬副手。
倒不是因为别的,只因老丈人威望太低,需要积攒功勋,才能在军中站稳脚跟,如今加了许多官衔,已然是特殊照顾,其他的就只能靠李靖自己的努力了。
只是李靖跑的快,他却跑不掉,李碧被母亲埋怨了一阵,按照习惯想把账算到丈夫头上,李破则以称帝在即为由避了过去,夫妻两个你来我往的斗了几个回合,终于在称帝这样的大事面前消停了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