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1986


当然了,这些故事李碧和王师肯定也都知晓,可他们啊却不会有如此耐心跟她讲解,嗯,大哥若是听到这些,定有不一样的见解,听上去也一定颇为有趣儿,不妨找个机会跟他说说。
回到府中,李春倒也没忘了去嫂嫂那里报个到,将首尾处理干净。
李碧照样没当回事,听了之后只是告诫李春,这段时日少去宫中行走,以免节外生枝。
而这个时候,萧后却在玄武殿中颇为不安的踱着步子。
是的,跟李春见过之后,她有些后悔了,这种刺探隐秘的事情本身就带着风险,眼下的安宁日子得来不易,若因此而生波澜,却实在是得不偿失。
她的处境其实也决定了她现下患得患失的心情。
如今她已经可以有分的把握,这兄妹两人的来历颇为蹊跷。
因为李春对关西的陌生表现的很明显,就算离开时年纪还小,也应是记事了……
再者,李春说了一句,他们是大业六年冬,从北边南下马邑,听的出来,她对那段行程记忆深刻。
这还可以以两兄妹北去寻亲不果来解释,可她却对北上的行程只字未提,那本应该是更加艰辛的一段旅程才对。
所得不少,可绝对算不上太多,少女很机灵,对往事总是一带而过,关西口音也很纯正,而萧后也不会直接打问。
所以猜测依旧是猜测,只不过破绽很多,萧后几乎可以确定,兄妹两人出身扶风的身世乃是编造。
换句话说,和李春见的越多,所得也就越多,也许就会无限接近她心中那个猜测的事实,可要想最终得到一个准备无误的答案,在李春身上是不会找到的,还得是李定安亲口叙说。
按照萧后对大业初的了解,汉王杨谅事败前后,他应该是派亲信护送幼子北上了,也肯定不会留在代州境内,那去了哪里呢?
云中……肯定是云中,那会儿云中差不多既非隋土,也非突厥所有,地广人稀,朔风凛凛,正是上好的避难所在。
好吧,游戏来到这里其实也就快走进死胡同了,已经过去多年的事情,什么人证物证的都已无从寻找,而去跟李定安询问这等事情……那简直就是开玩笑,吃过了不少苦头的皇后娘娘才不会因为好奇心而去干这等傻事呢。
所以说,李破当初从草原南下的时候编造的身世来历虽然破绽很多,却非常好用,蒙住了很多人,等到战乱一来,就更无人能揭破了。
而且以他如今的身份,除了萧皇后之外,也不会有什么人去探寻他身世上的隐秘,即便他大张旗鼓的说自己来自西伯利亚,估计也没人会去跟他计较什么才对。
如果他有一天走上更高的位置,那就更不用为此操心了,因为自会有人来给他编造更为显赫的家世。
就像李渊当了皇帝,立马就成了老子的后人是一个道理。
试问有哪个倒霉催的会去跟李渊对质,不对啊,你怎么会是老子的后裔呢?根本对不上啊……嗯,李渊听到这个,肯定得送你去找老子当面去问问……
就像现在,即便是萧皇后也不敢当面去探寻李破的来历,何况是其他人了。
………………………………
此时李破还不知道家里看着挺聪明的女人们正在犯糊涂,快把他的小尾巴都送到人家手里了,他这会儿正在见一个人。
窦建德的吏部侍郎杨恭仁终于撇开同来众人,来拜见李破。
杨恭仁在魏县已经饿的精瘦,和关西男儿的体格很不相符,而且他年岁也不小了,加上一路劳顿,精神头儿看着颇为萎靡。
陪着他同来的自然是总管府记室杨续,两人是亲兄弟,几年未见,真真是恍如隔世一般,和李破恶意的猜测差不多,他们两个都没想到会在晋地相遇,而且厮混的一个比一个惨。
估计如果让杨雄在地下得知儿子这么不争气,也得气的跳出来,将两兄弟塞回娘胎之中回炉再造一番。
其实呢,他们这一代确实不能跟杨雄相比了,兄弟几个,最有才干的是次子杨琳,可其因玄感事牵连,忧惧而殁,遂声名不显于当世。
其他兄弟则零落四方,杨恭仁一路倒霉,终于来到晋地,杨续估计是沾了兄长晦气,也倒霉的成了俘虏。
其他兄弟则都在李唐任职,最出彩的就是他们的幼弟杨师道,从洛阳逃回长安后,便被李渊封为上仪同,还娶了李渊寡居的女儿桂阳公主为妻,成了驸马都尉。
他和宇文士及比较相似,出身名门,文武双全,还是关西世阀中少见的才子,正走在出将入相的道路之上。
此时李破也觉着挺奇妙,弘农杨氏的名声以前没怎么听说,如今杨氏中人却接二连三的出现在他面前。
杨续在他身边任职不久,才干嘛李破真没看出有多少来,办事中规中矩,你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有多出色谈不上,可要找毛病也不太容易。
在李破看来,杨续做事严谨,这是他的优点,缺点是门阀气息重了些,才干也只平平,与弘农杨氏的名声比起来差距可是不小。
可他的兄长却不一样,任职经历非常丰富,足以让李破眼前一亮。
也确实和他弟弟不同,方一见面,杨恭仁摆出的姿态就非常低,大礼参见不说,出口便是弘农杨纶拜见汉王殿下,弄的一同前来的杨续还挺不好意思。
投效之心如此迫切,大有卑躬屈膝之嫌,却也是李破喜闻乐见之事,因为弘农杨氏子的表现,足以说明他又往前扎扎实实迈了一步出来。
李破没有露出任何轻视之意,虽然这是一位标准的丧家犬,可和何稠,王仁恭,陈孝意等相类,都属于大业年间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
这样有着丰富的治政经验的大业老臣,在当今天下可是越来越少了,唯一让李破有点不适的就是此人身上带着的杨氏血脉,前隋的皇亲国戚,用着牢不牢靠呢?
百忙之中,李破还是款待了杨氏兄弟一顿饭,这不在于李破有多好客,而在于他对杨恭仁的重视,需要交谈一番,看看这人的底细。
于是席间李破便问了一句,“王薄与杨侍郎同来……说起来,此人名声不小,我本有意除之,以表戡乱之心,但……杨侍郎大才,可有良言予我?”
杨恭仁沉默良久,心里在想,你去河北一趟就杀了宋金刚,罗艺等人,其实也就不用再以王薄的人头表什么“戡乱”之心了吧?
所以说,李破这话不好答,他问的也不是王薄该不该死的问题。
这里面的关节之处,杨恭仁很明白,一个是王薄死在这里合不合适,第二个恐怕就是在问该怎么借此事让窦建德感受到来自晋地的威严。
年纪轻轻的晋地之主,确实让杨恭仁有耳目一新之感,要不说他和陈孝意等人很像呢,治理过地方并有很大建树的人,看到的一般不是你兵戈有多犀利,战功又是如何如何,他们看到的是深一层的东西。
一路行来,晋地的安定给了刘斌很大的震撼,而对于杨恭仁来说,这才是能够平定天下的手段,像河北那样的烂摊子,在杨恭仁眼中简直一无是处。
所以说,无论是江都行宫中狂乱的杨广,还是弑君自立的宇文化及,或是河北的窦建德,在杨恭仁这里都是一般无二,沐猴而冠的小丑而已。
而此时眼前的这位晋地诸侯,在没见面之前,就已给了杨恭仁一个很好的印象,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表现的这么卑微,要知道在魏郡的时候,他可是宁愿饥一顿饱一顿的厮混,也不愿为窦建德出力呢。
连裴矩可都觉着这位快要饿死了……
===第586章为谋===
杨恭仁笑了起来,也许是太久没有笑过了,所以他的笑的有些僵硬,而且他的笑容很有特点,嘴巴张的老大,声音却没听到多少,眼睛眯着,全身都好像在跟着一起抖动,就算瘦的厉害,却也瞧着特喜庆。
如果这位再长的胖些,笑起来就估计就更像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了。
李破瞧了身上也抖了抖,心说,你这么个笑法不会把自己弄死过去吧?
“主公呼臣表字即可,之前所任官职,皆乃伪官,做不得数,如今想起,臣也羞愧欲死……”
他说的倒是极为恳切,可却感动不了谁,连他的兄弟杨续在那边都只是闷头饮酒,不打算搭理兄长了,何况是李破呢。
到了这会儿,李破其实也就知道,和这人最像的其实是何稠那个官迷,自忖有一身本领,走到哪里都不会被人小瞧了去,于是他们的脸皮也就跟着厚了起来。
李破麾下降人众多,可和这两位比起来,显然都不够“直接”,扭捏的和小娘子似的,其中就以温彦博为首。
你瞧瞧人家现在,连主公和臣这样的称呼都顺嘴而出了,那还用问脸皮厚实程度吗?也就是不知道,心够不够黑而已。
那边杨恭仁还在说着,“王薄当初适逢其会而已,本人实无足轻重,主公即有戡乱天下之心,此等样人,杀之倒也无妨……”
“然臣见主公犹豫再三,还能容其苟活于世,可见已存宽仁之心,赦其不死乃早晚间事了,如今一来,不若赐其散官,行于各处,以示主公海纳百川,求才若渴之贤名。”
“以臣于河南,河北等处所见所闻,当年之贼首,或已身死,或投他人……以窦建德之辈而论,已为一方诸侯,再非当年之匪人,其余人等,得有官职者多,王薄在其中声名不小,若主公能赦其不死,当可为众人之表率……”
说到这里,杨恭仁望向李破。
李破笑笑,这样不温不火的建言倒没有多少惊艳之处,可李破却觉得杨恭仁这人真是不错,走到李破如今这个位置,和当初窘迫的刘皇叔可就不一样了,他不喜欢听到诸如三分天下之类的豪言壮语,他想听到的是切实可行之策。
杨恭仁话里的意思他听的很明白,当初的那些匪人多已绝迹,剩下来的都是些官员,不能再像当初他斩杀宋金刚那样去做了。
那时候可以说是平乱剿匪,如今呢,你再肆无忌惮的找后账,便已不合时宜,因为众人已经得官,你若当即杀了王薄,那还谈什么王者气量呢?
杀宋金刚,罗艺时,让众人多有畏惧,其他也就没什么了,可如今杀王薄,却会让众人心有戚戚,一旦交兵,众人不想人头落地的话,定会拼死以抗……
而他只说河南河北两处,显然认为这两个地方的匪首活下来的最多,也离着李破最近,需要仔细对待。
换句简单的话说,今时不同往日,王薄的生死是小,您的名声为大啊。
李破听着颇为满意,可还是不动声色,只问道:“若果如此,倒也轻易,只是怕窦建德笑我心慈手软,可任人欺瞒否?”
杨恭仁心中一定,他知道自己所言这位是听进去了,这就像他初入国子时见到的考官,有了个不错的开头,还需他再努力一点,才能登堂入室。
这次他没笑,而是垂首为礼道:“窦建德之流,怎劳主公挂怀?山东,河北一地浮屠,其人立于白骨之上,不思天时,不取民意,犹自妄篡天子之号,兴兵攻伐,早晚必为他人所擒,实不足为虑。”
“主公所忧者,无非为他人所轻而已,此事易耳……”
接下来的话,让李破背后也凉了凉,他娘的,门阀子弟果然没一个好东西,瞧瞧这主意出的,可是有点阴毒的意思了。
按照杨恭仁的说法,就是林斌此人心胸狭窄,胆气不足,乃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辈,只要稍稍示意,其人必欲杀王薄以求自保。
接下来救下王薄,将林斌驱离晋地,暗中还可修书一封予窦建德近臣裴矩,故意送予刘斌手上,以刘斌之为人,不管书信真假,都不会视而不见。
之后再遣人先一步入河北示警于裴矩,呵呵,之后的乱子一定会很好看。
那刘斌回去之后许久要死无葬身之地了,对于裴矩的手段,无论是杨恭仁还是李破都不会有所怀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