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1986


“你瞧瞧,现在人家兄弟二人,一个领兵在军前效力,一个则在后面掌募兵,练兵,军纪等大权,说上一声心腹也不为过啊……”
说到这里,张亮满脸羡慕的摇头晃脑,话头也就此止住,眼神儿在徐世绩身上飘啊飘。
徐世绩被他唬了一跳,这时却也暗笑,徐绩啊徐绩,你的胆子可比在河南的时候小的多了。
很明白的事情,此时若要捉拿他一个降将,也不用绕许多弯子,直接拿下便是,都不用顾忌那些降将降军怎么想。
若是之前没有大街上那一出儿,徐世绩在这么一番话面前,也许还会好好想想去留的问题,可现在就不用提了。
他重重一拍桌子便道:“咱们兄弟也不差什么,将来必能位于众人之上,大兄你说是不是?”
张亮重重点头,大笑道:“就是这话,不说俺了,就说贤弟你吧,文武双全,领兵至今,少尝败绩,当初若非魏公有意加害,如何会落魄至此?”
“好,贤弟既然有心,俺这里倒有个机会,就是不知贤弟意下如何了。”
徐世绩扬起眉头,道:“大兄……不是小弟说丧气话啊,咱们投效日短,连出城散心都要受人窥探,能有何良机予我?”
张亮声音再次放低,笑道:“贤弟有所不知,总管留下的话是这么说的,若我等不愿离开降军另任他职,立斩,这里面的道理就不用说了,若冬天里存了去意,那就只能关在大牢里去了。”
“那估计是说咱们太蠢,不堪重用的意思,若是开春呢……也就去留自便了,原话好像是,我等身有微功,不愿加害,即存异志,相强无益……”
“啧啧,俺听了也是出了一身的冷汗,这样的君上……又能说什么呢?”
徐世绩也稍稍睁大了眼睛,“真有此事?”
“那还有假?俺不识字,可编不出这样的故事来。”张亮信誓旦旦。
徐世绩琢磨了一下,顿时大恐,有了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回来的感觉,和张亮不同,他之后想的则是,原来还有这么一番考较在,那岂不是说……他们这些人也就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随即徐世绩心里便多了几分热切,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嘛……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第520章偶遇===
“那大兄说的机会是……”
一波三折,再加上酒劲儿,徐世绩觉着自己的脑袋也有点晕乎乎的了。
张亮暗道了一声,行了,薛将军交代的事情就此算是办完了,顺便也能送徐世绩一个人情……
只是稍稍有有些不美的是,这厮竟然瞧上了总管府的大娘子,那也就不太好估算这厮能活多长时日了。
而现在对他来说就只剩下了最后一步儿。
“前些时俺随众人去北边做了什么,贤弟应该晓得吧?”
徐世绩点头,却有些不耐的道:“此事郡府内外早已传的沸沸扬扬,我又如何不知?大兄恁的不痛快,怎的?非要小弟觍颜相求不成?”
张亮憨笑一声,他确实有着卖弄之心,因为能在徐世绩面前卖弄的机会可着实不多呢。
要知道,之前徐世绩便在河南享有大名,本事也都在领兵作战上面,而这年头儿什么人最易得人重用?
那还用说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之后只要给了这人机会,也许用不了多久,两人再次见面的时候,他张亮这声贤弟也就叫不出口了。
所以说不趁着这个机会卖弄一下,又待何时?
“贤弟莫急,若不知晓前因后果,之后有了什么不对,岂非是俺害了贤弟?”
他这么一说,徐世绩也不得不耐下性子倾听。
张亮心里稍稍得意,却不露在外面,只是缓缓道来,“外间传闻不可轻信,贤弟听的那些,多不作数……”
“马邑的元幼武乃总管外弟,亲信倚重非比常人,贤弟是不知道此人在北边儿有多威风,一郡太守在他面前也要唯唯诺诺……”
听到这里,徐世绩斜了张亮一眼,心说,咱们在河南不也如此?太守什么的又不是没宰过?
张亮却还在说着,声音这次就降到了最低,“外间多是传闻元幼武失势,半真半假的贤弟莫要轻信,在俺看来,元幼武确实有了什么不对,如今也去职回来了晋阳,可要说失势,也是些胡言乱语。”
“这人少年时便随在总管身边,名为妻弟,实则有如手足,从情义上论起来,内外之人几乎无人可比,如今稍有不顺,只是手中权势过大,却又年轻气盛,不懂收敛所致。”
“现如今呢,这人要去南边儿军前效力了,身边正缺贤才良将相助,于是俺就想起贤弟来了,俺在郡府里还能说上些话,贤弟若是有意于此,俺就试着举荐一下,成与不成,还得看天意。”
什么天意不天意的,徐世绩那是一点也不信。
说到这里,徐世绩要是再不知道张亮为人指使而来,那他还不如一头撞死在这里算了,军法司的主官是薛万均,定是此人无疑。
因为就算张亮再有才干,去了一趟马邑,就能结交上元朗那样的关西贵戚,这样的事情,徐世绩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徐世绩在心里仔细考量了一番,去辅助元朗那样的贵家子,他肯定有所不愿,可转念一想,除了机会难得之外,元幼武……可还是李氏亲族呢,之后就算把功劳都占了去,若能信任友好……
想到这里,徐世绩再无犹豫,端起酒碗便道:“多谢大兄,来,让小弟敬大兄一碗,之后大兄但有差遣,小弟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亮憨笑,“贤弟说哪里话来,你我兄弟不必见外,来,俺先干为敬。”
画风顿时一变,你来我往心肠百转之后,终于进入了下一阶段,叙情义,两个人都没觉着什么不对,在河南的时候,大家走的都是这么个程序。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豪杰行径,到底只存在于文人的臆想之中,能做到的人不是没有,却绝非豪杰之辈的主流思想。
至此,两人再无旁话,开怀畅饮之际,将酒一碗碗的倒进肚囊,可谓是不求知己,但求一醉。
喝到兴起,徐世绩更是击著而歌,语意沧古,却是听的张亮头昏脑涨,直想借着酒劲给这厮一拳。
不过大家不管心里多腻歪,还是按照在魏公麾下养成的习惯,不管听懂听不懂,只管猛的拍巴掌叫好儿就成了。
店中正热闹,门口处厚厚的布帘一掀,两个人已经搓着手迈步走了进来。
两个中年人,年纪不大不小,宽袍大袖,外罩披风,一看就知道是两个文人。
其中一个眼神儿迷离,走路也不怎么稳当,一看就是喝多了,另外一人有点无奈的搀着他的胳膊,这位则是脸色黝黑粗糙,浓眉大眼,精气神儿很足的样子,可怎么瞧都像是个装斯文的农夫。
两个人明显在外面就听到了里面的吵闹,进来的时候倒也现出惊讶之色,进来后看到两桌六七个喝的醉醺醺的带刀大汉,也没露出什么怯色。
游目一扫间,喝多了的那位就喊起了店家的名字。
很快店家就在后面转了出来,探头一瞧,顿时满脸堆笑的迎了出来。
“快快快,后面请后面请,您两位怎的亲自来了?小人未曾远迎,两位千万千万莫要见怪啊……”
一阵殷勤的招呼,又唤出了后面的两个小厮,连带着自家婆娘也被他喊了出来。
这待遇嘛……前后相差可就太大了,弄的徐世绩和张亮喝酒都没了滋味儿,因为一股酸气正在口腔之中回荡。
不一时,他们便也晓得,来的这两个人一个姓王,一个姓孙,姓王的……晋阳城里王姓是大姓,大多跟晋阳王氏有着关联。
姓孙的却是个大夫,很想拍桌子较劲儿的张亮这些日子没少背了英雄谱,听了几句过后,立马没了其他心思。
他娘的,这是遇到传说中的酒鬼王绩和神医孙思邈了。
两个人如今都是晋阳城中鼎鼎大名的人物儿。
王绩是晋阳王氏的旁支子,早已自立门户,据说和晋阳王氏主支很不对付,只是王绩兄弟两人交游广阔,又受着总管府庇护,王氏主支拿他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至于孙思邈,虽常常出外冶游,在晋阳却也开馆授徒,医术精湛,不多时便让晋阳人家趋之若鹜……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第521章南下===
(推荐给大家瑞根大神的新书,烽皇,历史玄幻类,字数虽少,可白金大神出品,必属精品,可以放心收藏阅读。)
像王绩和孙思邈这样的人,对权势并无多少敬畏,实际上,在某一方面有着杰出建树,并拥有坚定的最求的人,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当然,这里面少不了一点幸运作为佐料。
此时的王绩有了宽裕的时间,不受外事所扰,自著的酒经已近完成,对老庄的释义也在孙思邈加入之后,进行的很顺利。
而按照规律,像王绩这样爱喝酒的酒鬼,一般都写了一手好诗,如今他的律体诗文也确实在晋阳广为流传,有人赞其诗文脱俗疏放,致怀高远,承魏晋之遗风,不让先人专美于前。
这已经是很高的赞美了,可实际上却还是差了一些,王绩的诗文,实则为承前启后之作,魏晋诗文至此,格局渐改,律体诗文那独特而优美的韵律,开始为人们所欣赏称赞,后人再有行文,也就变得有了更加明快的节奏。
在此改朝换代之际,文坛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只是如今晋阳的人们,还无法将晋阳王绩纳入到这样的想象之中,即便是王绩自己,沉浸在酒气书香之中,对此也没有半点的察觉。
只是此时王绩在晋地文坛中的地位渐重,却是不争的事实。
而闲云野鹤般的孙思邈就是另外一种样子了,他也在著述当中,只是还需要颇为漫长的一段岁月进行积累,而他的著述对后人的影响以及重要性,却也非是王绩所能及。
只不过他现在有点麻烦,晋阳的名医们对这个不求诊金,只收药钱,很是破坏行规的家伙非常的抵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