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4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4/1986


而且,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让同为李密降将的其他人不满了起来。
这会儿王世充可没客气,开始着力拉拢秦琼,程知节,单雄信等人,挑拨之下,本就人心不齐的“瓦岗军”裂痕就更大了,这也让裴仁基越来越是不安。
此时呢,李渊又派使者秘密潜入洛阳来到裴仁基面前劝降,又有洛阳大阀试图拉拢裴仁基杀王世充,重新拥立被王世充幽禁在含凉殿的越王杨侗为帝。
正在裴仁基犹豫不决之时,又正逢李密被押送回洛阳,这个时候裴仁基做了一件蠢事,他劝王世充能留下李密性命,以安抚众人之心。
这个建议是很不错的,李密早已非是当年的魏公,他的旧部们对他早没了什么情义,用的好了,众人会觉着李密这样的人都能受到优待,咱们还用担心什么呢?人心自然也就会安稳下来。
王世充不但没听裴仁基的话,而且呵斥他不忘旧情,随即斩杀李密。
裴仁基堵了一肚子的气,这会儿是不说话了,可他的心腹贾润浦又进言王世充,想让他厚葬李密。
这次王世充没客气,当即斩了贾润浦,又欲以侄儿王行本代入裴行俨军中任监军。
种种事端合在一处,终于让裴仁基下定了决心。
冬天里一场叛乱下来,裴仁基等一败涂地,为王世充所杀,裴行俨趁乱冲出了洛阳城,去投奔了偃师的裴行俭。
两兄弟商量了一番,知道报仇无望,还有着性命之忧,索性率兵北上去投了窦建德。
好吧,河南以前很乱,现在也同样如此,变化快的让人是眼花缭乱。
偏偏王世充并不这么觉得,再次清洗了一番洛阳门阀,李密降将的他,得意洋洋的将捉住的唐使杀掉,合着李密的人头一起给送到了李破这里。
当然,李破也是适逢其会,不然的话很可能这两颗人头应该出现在窦建德面前才对。
两颗人头加上一封书信,意思很清楚,看看吧,李密都让咱给杀了,天下英雄又都算得了什么?
这里面表现出来的自以为是和昏悖狂乱,让李破都不免有点吃惊。
自王世充称帝时送来诏书,他就觉着这人应该是疯了吧?如今又弄了这么一出儿,嗯,这人确实是疯了。
李密是谁李破自然知晓,可要说觉着李密有多了不得,那纯属胡扯,而且李密跟他是一点关系也没有,你拿个人头来这是想吓唬谁呢?
还好,另外一层意思还算清楚,唐使在洛阳鼓动叛乱被杀,王世充即便没有立即西进之意,却也不会跟李唐联合来对付他李破。
实际上,东西两京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他们敌对的关系。
当然,到了这一年结束,天下局面好像更加分明了一些,王世充势大已经是人们的共识,地盘最大,兵力也最为雄厚,洛阳粮仓估计还够他折腾两三年。
接下来就是李渊,击败西北薛氏的他稍稍能喘口气了,可和当年李渊起兵攻占长安时相比,李氏无疑已是走起了下坡路。
而李破和河北的窦建德,两淮的萧铣,西北李轨终于站到了一处,他们几个算是僻处一隅,各有优势,却还无法跟占据两京的王世充,李渊相提并论。
这一年年终的时候,连续增兵蜀中的李氏也收到了回报,不争气的萧铣没顶住,在剑门大败一场,重又退守夔州。
说到底,萧铣依仗的还是水军精锐,陆战之上和从西北入蜀的唐军没法比,再加上乱糟糟的蜀中蛮族根本不听他调遣,剑门一败也是情礼之间的事情。
随即,李孝恭令刘弘基等率兵攻成都,自己则率大军主力重围夔州。
无疑这一年年末李唐的形势在逐渐转好,西北薛氏拖住了唐军太多的兵力,一旦战败,产生的后果几乎是连锁式的。
可在这一年取得了一些军事胜利的李唐也渐渐成为众矢之的。
这里面除了关中居天下项背,自古以来便是帝王基业之外,和李氏的名声也脱不了干系,李渊起兵的这些年,合纵连横的后遗症也暴露了出来,得罪了太多的人不说,而且大家也越来越忌惮李氏的家世。
因为到得如今,还能站稳脚跟向前看的诸侯们,家世都比不上李氏那么耀眼,自然也就都想先除之而后快。
像本来想抱大腿的李破,就对李唐越来越是反感,那种居高临下谁也放不在眼中,时刻以正统自居的关西世阀气息,无时无刻不在挑动着李破的神经。
在他此时看来,王世充和李渊两个都差不多,让人厌恶至极。
………………………………
年关,从代州到绛郡都飘起了雪花,当然,这雪下的就比较让人舒心了,所谓瑞雪兆丰年嘛。
而从腊月里开始,李破便大肆犒赏有功将士,和尉迟恭想的差不多,陈礼,寻相那点事儿很快就淹没在欢呼雀跃当中。
增加了六个卫府,升赏的人可不是一个两个,每一个卫府想要搭起框架,都会让一群人受益。
这个时机选择的其实并不合适,多出了六个卫府,将会让军中混乱一段时间,对明年的战事并没有多少益处。
可也没办法,并代军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惯例,而且李破也需要这样一场犒赏来消除龙门被袭的影响。
随着众人职位称呼的变化,拥立李破称王的声音也多了起来。
这除了有人在推波助澜之外,李破的头衔儿也确实变得尴尬了起来,卫府将军们再称呼总管,就觉着有些别扭了。
军人们的声音一起,晋阳那边儿准备的差不多了。
几乎是掐着时间,萧后的懿旨也来到了绛郡,当然不是就此给李破封王,而是询问李破想要什么王号。
好吧,李破这个王爵确实如他自己当初所说,不用自己费力就落在了头上……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第508章猜疑===
不过就算万事俱备,李破也不会在此时称王。
这年头儿什么都是假的,正应了后来那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战事当前的时候,一切都要往后排。
这个年关李破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卫府和军权已是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这种情形也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
所以,冬末时节,对聚集在绛郡,临汾,西河三郡的大军进行重组也是当务之急。
往简单了说,八个卫府分统八部人马,加上卫府将军以及李破本人的亲军,李破麾下大军的层次性终于逐渐鲜明了起来。
几乎是年关一过,李破立即命宇文镬等人率兵南下,又令罗士信,刘敬升从临汾到绛郡汇合。
此时天气还很冷,可战火却已隐隐燃烧了起来。
正月初六,李破见到了两个元朗派过来的突厥人,除了向李破报喜,他家的婆娘坏了崽子之外,也是来跟李破诉苦的。
沧水岸边的沧水城完工的时间又要延期了,何稠派来的几个徒弟将已经成型的沧水城贬的一塌糊涂,大规模的重修已是在所难免。
另外呢,突厥汗帐北迁让元朗也难耐寂寞,想要向云中拓展牧场了。
说起来,他辖下已有着十几万的突厥部族,马邑郡的人口总量这几年膨胀的很快,等沧水城一旦建成,倒是可以容纳一些人丁,可牧场却已逐渐不敷使用,大群的牛羊都要送往娄烦和雁门北部牧场饲养,这让元朗很心疼。
所以他打算试探着往云中扩张,反正突厥汗帐已经北迁了嘛,那么有着统一管辖的云内突厥部族就成了云中到云内的草原上最强大的一支力量了。
当然,不用问李破就知道,元朗身边的人没给他出好主意,不然的话,不会在李破年前的时候刚传令他严防云中的突厥部族袭扰之后,就派人来说这事儿。
听到这个,李破心里也暗自叹息一声,他娘的,孩子大了,不好管了呢。
李破想了想,自他南下雁门以后,和元朗可有几年没见了,是不是给这厮的权力过大了些?
元朗比他年纪还小一些,所拥有的权力却隐隐已在众人之上,这无疑是他对元朗的信任所致,要知道,自李破进入郡府,一直到恒安镇军,最信任的三个人其实就是李春,李碧和元朗。
一个是他的妹妹,一个是他的妻子,一个呢则是他的外弟,可以说从始至终都陪在他身边。
可现在,元朗的一个提议,让他一下就有了疑虑。
这不但是因为元朗在提议一件给他的命令完全相反的事情,而且,由此他也怀疑起了元朗的能力,加之元朗所率的突厥部族以及云内守军是晋地的第一道防线,在他向南用兵的关键时刻,竟然敢拖他的后腿。
这是不是有着要挟之意?
可见,信任这东西在权势面前,就像纸一般的脆弱。
当然,李破不信元朗居心叵测,会对他不利什么的,他只是觉得此时需要作出一些布置,以防元朗在马邑坐大了。
他对人性太了解了,今天元朗会派人来跟他说这个,明天可能就会不顾他的命令,做出一些事情来。
前前后后这样的例子不用太多,就像他自己,当年也不过是想过的好一点罢了,可看看如今,却是跟李氏见上生死了,若他还领着几千人马,会走到今天一步儿吗?
人的总是没有止境的,杨广贵为天子,还竭尽天下之力东征西讨的为了什么?还不是作祟?
所以说啊,防微杜渐是一个合格的上位者必须要做的事情,无情的猜忌也是他们必然会具备的品质之一。
元朗倒霉吗?确实挺倒霉的,他在一个不恰当的时机,提出了一个非常不恰当的建议。
说他无辜吗?那也是胡扯,这未尝不是手握大权的他建功心切的表现。
元朗派来的人,一下便让李破的目光转向了马邑,而他也绝不允许在如此关键的时刻,马邑出现什么问题。
随后李破给晋阳去了一封家书,让李碧来处置此事,算是给元朗稍稍留了些脸面,当做一件家事来处理了。
若非如此,李破就只能一纸调令过去,将元朗弄到军前来效力了。
这是一个比较意外,也比较糟心的事情,李破对元朗的恼火儿那就不用说了,尤其窝心的是还不能表现出来,于是李破当即就给元朗在心里狠狠记了一笔账。
不过呢,元朗派来的两个人挺有意思,两个人年纪都不大,一个叫阿史那庆云,一个叫库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