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3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9/1986


张伦有没有准备?
那必须是有啊,张伦自投唐以来,可谓是任劳任怨,不管受了什么委屈,在人前也少有怨言。
因为他很能摆得正自己的位置,从来没跟那些大阀子弟龇牙咧嘴过,这其实是一个唐军之中不可多得的良将。
若非有李破鼓动风浪,张伦在隋末乱世当中一些战事当中,虽说名声不显,却很有一些作为呢。
凌烟阁上那么多的功臣,不是李氏宗亲,就是秦王府将领,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中间又有几个能名副其实?
张伦若是早早投了秦王李世民,凭其战功在上面占个位置其实也是绰绰有余。
当然,不管怎么说,此时张伦在听闻李仲文聚兵的消息之后,也是大怒,所有的积怨在这个时候都浮上了张伦心头。
而他也不愧领兵多年,并没有被怒火冲昏头脑。
因李仲文作的太快,他头一个想到的就是此时引敌军入城,已不可能。
黑夜之间,就算大军入城,也没他张伦的好果子吃,兵荒马乱之下,说不定他张伦的脑袋就被谁给取去了。
说不定人家进了城,只把守住城墙和城门,坐观唐军内斗,等到天明再行来收拾残局呢。
和李仲文杀上一场?
张伦也是暗自摇头,他所率兵马虽然精锐,可太少了些,若被李仲文围于城南,肯定是凶多吉少。
他这个时候,甚至有点后悔之前不应屡屡退让,多掌握一些兵权,此时选择也就会多上一些。
能够想到这么多,只能说明他非常的清醒,在才干上也非是李仲文等人能及。
那么他之后会做什么,就非常清楚了。
他立即命人招来自己心腹,当着众人言道:“俺投效唐公数载,立有军功无数,奈何始终不得重用,今日李仲文屡屡排挤于我不说,此时还欲带兵相攻,你们说我该如何?”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这些将领都已跟他多年,皆都唯他马是瞻。
听了这话,立即便是鼓噪了起来,有的说立即引兵跟李仲文做过一场,有的则说不如开城引敌军入城,杀了李仲文那贼子再说。
这些人跟在张伦身后,窝囊气受的一点儿不比张伦少,若非张伦弹压,人心也许早就散了。
如今张伦这里一旦有了反复,他们竟然每一个想着逃走的,都想杀上一场泄泄所受的冤枉气再说。
张伦用力的摆手,让众人安静下来,才大声道:“既然如此,众人可愿听我号令行事?”
众将大声回应,摩拳擦掌间,一点反叛的觉悟都没有,反而显得各个理直气壮。
草草商议过后,先倒霉的就是已经得了李仲文将令,欲要跟李仲文里应外合,铲除张伦的南城守军将领。
他们的反应自然不如早有准备的张伦那么快,反应太慢的结果就是一个个除了见机的快些,立即仓皇出逃的人之外,其余诸人尽都引颈受戮。
在其余南城守军也没有动起来之前,张伦便命人打开了南城城门,领着两千余士卒,冲出城门投敌去了。
等到李仲文领兵进入南城的时候,只得到了张伦出逃的消息。
一拳头打在了空气里,还赔上了十几条人命,李仲文差点没被气的吐血,象征性的命人严查军中张伦余党,便令人关上了南城城门,让心腹将领领兵守之。
又巡查南城军营,安抚军心,忙活了半晚上,却又不得不面对城外的攻城大军,心力交瘁之间,昨晚上产生出了那点守住城池的信心,早就烟消云散了。
这场叛乱开始的很突然,结束的也非常快,对唐军其实并未造成太多实际性的损伤。
可隐性的伤痕却是令人触目惊心。
只不过半个晚上,到了天明,听闻此事的唐军上下,士气可谓是一落千丈。
张伦是什么人?在介休驻守了多半年的唐军上下其实都非常的清楚。
三个总管副总管,只张副总管战功最多,说句老实话,只要张副总管往城头一站,士卒们也就会平添几分勇气。
这就是张伦在唐军普通军卒当中的威望,别说姜宝谊,就算是李仲文这个总管都要逊色几分。
张伦一叛,对于唐军士卒的士气上的打击,若说敌军乘势而来,先声夺人之下,给唐军当头来了一棒子的话,这次就是挨了一铁锤。
直接将唐军的士气打击到了谷底。
这在平时其实都要算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就更不用说是在两军阵前了。
有人倒了霉,也就有人受了益。
半夜,城内唐军还在乱纷纷的善后,李破已经在中军大帐之中见到了一脸大胡子的张伦。
这对于见多了奇葩事儿的李破来说,也还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刚凭着猜测用了反间计,他做梦也没想到效果会这么惊人。
(阿草大力求月票)8
===第428章奸狡===
张伦属于阵前投敌,在战时根本无法取得任何人的信任。
像李破头一个想到的就是诈降。
劝降书信刚射入城中,张伦便出城来投,整件事不但过于奇妙,而且怎么看也散发着一股阴谋的味道。
李破借着账中烛光,上下打量着张伦。
这人长的和程知节似的,就是不知道心眼儿是不是和程知节一样的多,这年头啊,越是留着大胡子的人,越是透着狡诈之气。
张伦也不挠他的大胡子了,只是垂手而立,敛着眸子,垂着脑袋,看上去极为恭谨,新降之人都是这个德性,不用多说。
当然,张伦这几年流年不利,当初投唐怀着的那点锐气也消磨的差不多了,若无大事,其实他都是缩着脑袋呆着的。
而这一次倒霉更甚,直接被人从介休城中赶了出来,和之前的打算差了可不是一点半点。
这个时候,张伦无疑是心怀畏惧,因为他不知道这位曾经的代州行军总管,如今并代两州的主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而他的生死,也就变得扑朔迷离了起来。
良久,李破暗自点了点头,不管真假,这人给他的印象还算不错。
要是紧着献媚效忠,解释前后因由,或是故作刚烈豪爽,弄出一副大咧咧的模样来,那才让人无法消受。
李破笑了笑,终于打破了账中的宁静,“将军无故来投,如何取信于人呢?”
张伦抬了抬头,灯火之下那个人一直稳稳的坐在那里,高大,强壮,年轻,其他的也看不出什么来了。
从北边零零碎碎传过来的那些传闻,也只能当乡野轶闻来听,大多做不得准。
在他看来,年纪轻轻,手握大权的人,脾气大多都不会太好,比如说齐王李元吉,年轻气盛嘛。
尤其是领兵的将军们,更是如此,李定安以军伍起家,可不就是个领兵将军?
当然了,能打下并代两州那么一大片基业,又将三万唐军围在介休,其人也肯定城府深沉,不好相与。
无疑,在他心目中,眼前这位是个传奇般的人物儿,和天下那些有名有姓的人差不多,皆乃割据一地之诸侯,头顶上都顶着王者之气呢。
他早有准备,不会显出什么慌乱。
忍住去挠大胡子的冲动,张伦俯身捶了捶胸膛,道:“末将空手而来,自知无法取信于……军侯……本想助军侯取介休,可城中虽有唐军三万余众,却困于方寸之地……”
“本来,当初末将率兵来介休,以为各部应屯于介山之下,介休只乃大军过冬之所在,以轻兵守之便可。”
“后来,末将在春天时,以为即便不去介山脚下驻扎,与介休相呼应,也应退守雀鼠谷……可末将人微言轻,末将之言也无人愿听,而且,军侯率军突至,如此,三万大军也就被围于介休小城之中了。”
“如今情势,末将自是不敢大言相欺,其实,城中各部已入瓮中,人多而杂,军侯只需备柴禾,点燃之后抛入城中,守军必乱,趁势攻之,擒李仲文,姜宝谊等于军侯而言,不过举手之劳而已,又何用末将这等降人出力?”
“只能待得来日,末将领兵为军侯摧城拔寨,取敌首级献于军侯座下,军侯自然信我重我,今日说的再多,也只空口无凭罢了。”
“军侯若还相疑,请斩张伦,只望军侯能善待末将部下,不以张伦一人之罪而怪之……”
好吧,张伦确实准备的很全面。
这话说完,李破听的都扬起了眉头,心说,大胡子果然没一个好东西。
瞧瞧人家都说了些什么,先是露了露才干,顺便解释了一下为何出城降敌,然后献计攻城之余,还表着忠心。
这样灵巧的心思,估计计算陈孝意,温彦博几个过来,也要说一声佩服吧?
这人圆滑了一些,可应该是有些才干的,至于忠诚……那就不用说了,这年头又有几个人能谈得上忠诚呢?
诈降?嗯,这人怎么瞧都不像黄盖,城里面也出不了什么周瑜才对。
要说这番话中听着最顺耳也最新鲜的,恐怕还是军侯这个称呼。
将主,总管都没这个听着威风。
李破转着眼珠儿,略有自得的想了片刻,摆手笑道:“我非多疑之人,用人也从来不问出身,只论才干……其实张将军说的不错,来日方长,日久自见人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