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1986


随后李破便也恍然,这是看我进了晋阳城,未杀一人,又做了许多的让步,让一些人以为我好说话吗?
可以说,温彦博这次是一头就撞到铁板上了。
以他的想法,按律说话,重返各家山林田产,可以安定晋阳人心,之外也属于合理要求,而且代州人口渐多,却还无法跟盛时相比。
有很多富余的山林田产都在官府名下,让晋阳人家派人前去收纳耕种,自然比官府要强上许多。
总的说来,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儿。
之所以来跟李破商量,他却是还想着之后依循此例,招纳流人,或是将田土直接许以富裕人家耕种。
他想的这些没法衡量好坏,长远看来肯定有许多弊端,可现在嘛,人口大减之下,田土荒芜者多,这却是个能增加田地产出的好办法。
可李破考量的不是这些,此时他对晋阳大族的忍耐已经到达了极限,将战之时,却又有人来跟他要这要那儿。
让他对这些人贪婪的嘴脸厌恶至极。
没容温彦博解释许多,李破便道:“战乱之后,无主之物颇多,是不是我都要送归旧主呢?”
温彦博听着话音不对,看了看李破的脸色,要是换了旁人,这个时候肯定要转转话风,听听李破是什么意思再说。
可他这人比较执拗,这是他性格中的优点,却也可以说是缺点,其实就看他跟着什么人了。
此时他只是微微摇头,便道:“总管,下官以为,其他不论,田产之上却待商榷,有田契,林契者,归于旧主有何不可?如今天下虎狼横行,法无所持,律无所依,总管之前所行,岂不正与此辈相别?何论于此乎?”
李破也是摇头,“你想错了……这些讨要田产的人家,家中资财几何?”
温彦博定了定神,和李破相处日久,他知道这位不说辩才无碍吧,却也能称得上词锋犀利,尤其是一些事情上,往往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不是个人云亦云,耳根子有点软的人。
有了这样的印象,温彦博其实很愿意跟李破交谈,只是畅谈一番的机会并不多罢了。
所以,他并没有去思量这块铁板的硬度,而是笑笑便接道:“总管明知故问,此等人家自然不会家徒四壁,可却也非大富之家。”
李破笑了,“既然如此,他们讨要田产便是谋利之举了?”
温彦博有点不同意,可想了想,却还是微微颔首,“确有此嫌。”
李破的话接着就来了,“如今代州多少人家三餐不继,衣衫褴褛有如乞儿,他们可好,呆在晋阳大城,衣食饱暖不说,家中许还有子弟为官,如今却还要得寸进尺,是觉得向我伸手比较容易吗?”
“前些时他们向我讨要官爵,我给他们了,今天又向我讨要田土,若我也依了他们,那么明天他们又想要什么呢?”
“你是总管府的司马,不是晋阳门阀的传声筒,你要记住这个……回去之后传令让卫府派兵,以伪造田契之罪,送这些人家去马邑,他们不是在那儿有田产吗?”
“让王太守给他们按律发放田产,家中子弟若有为官的,全部罢免,流于马邑,就让他们去苍水河畔筑城吧。”
“今天这事我替你来拿主意,之后若再有此等事……想好了再与我分说。”
温彦博碰了一鼻子的灰走了。
郁闷之余,好好思量了一下,也感觉到李破对这些晋阳大族已经开始渐渐失去了耐心,这次处置的虽重,却还是没有砍下谁的脑袋,只是相当于流放了几家,下一次嘛,可就不好说了呢。
而他说话的时机上选择的也很不好,今年的战事就要开始了,那位难免要急躁一些……
而且,那些人在此时讨要田产,是试探之举吗?
他没把李破的训责当回事儿,可一想到此处,却是惊了惊,本来还打算找个合适的时机劝谏一番,为人转圜的心思顿时不翼而飞。
那他之后下手可就狠了,为绝后患,他不但将那几个寻到温氏门上说话的人拎出来,轮番讯问。
大冷天儿的,他就让人传书给了卫府,让卫府派兵将五家人,不分男女老幼,尽都送去马邑,让马邑太守王禄看管处置。
这一次牵连的人可不在少数,很多人一夜之间就成了囚徒,一些亲戚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
最终,晋阳城中有八户人家入罪,晋阳门阀一下少了两个,其余皆为庶族。
好在,他们并不曾想要反乱,只是眼见并代两州安定了下来,便联结在了一起,想要重新收回失去的田产。
很单纯的目的,虽说透着一股贪婪的腥臭味儿,可确实不如温彦博想的那么严重,牵涉进来的人家也并不算多。
尤其是跟晋阳王氏这样的大树更是一点关联都没有。
温氏中的几个人也倒霉了,对自家人,温彦博下的手更狠,两个兄弟被他扔去了苍水河边筑城,两个侄儿被他打断了腿。
这对于温彦博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既不为了邀名,也不为整顿家声,他只是觉得既然为官,就要严于律己。
什么是己呢,除了包括自己这个人之外,家人也在其中。
也就是此案之中没死人,不然的话,他头一个就要砍了自家人的脑袋。
平静多时的晋阳,终于产生了一连串的震动。
这无疑是李破入主并州以来,第一次拿晋阳族群开刀,效果就不用多说了,人们总说,恩威并施才是真正的御下之道。
那么这一次就算是立威之举了。
随后温彦博禀明李破之后,顺势传令于并代两州,重发田契,房契等物。
也就是说到了这一年,大隋当年发放的东西,在并代两州彻底作废了,也无人再敢向总管府讨回什么失物。
总的来说,李破做的还算有章法。
别人大多数都是上来就打土豪分田地,这方面窦建德那里做的最为彻底,后来有所收敛,也不是因为窦建德有多英明,而是河北,山东的门阀几乎绝迹了,大伙儿想要开仓放粮,除了不知道哪里还有粮仓之外,剩下的都在自家名下,那自然是要看好的。
李破这里玩的就比较阴险,将打土豪这个步骤放在了后面,手段也要温和许多,铸造出来的威严也就深沉的多。
李渊那边儿没有半点打土豪的意思,靠着自家多年积累起来的声望,走出了挺远的一段路。
而当处于不利的境地的时候,他就会受到某些困扰,因为手底下的土豪太多了。
李破这一棍子下去,打的比较狠,凄厉的惨叫声隐隐可闻,可最终却并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
他在晋阳的地位还谈不上太过稳固,毕竟时日还短,可一系列的政令,确实是让晋阳的人心安定了下来。
小小的伪造田契案,并不能对他造成太大的困扰,连求情的人都很少。
随着正月渐渐过去,晋阳城中的人们也闻到了烟火气,在一月末尾,楼烦郡尉王智辩首先带兵带赶到了晋阳,晋阳四城的戒备明显严厉了起来。
哨探在晋阳南边出没,凡南下之人,全被截了回来,首先就要讯问其是不是唐军的探子。
很快,晋阳城中又有两家倒了霉,这下可就不是流放了,十几颗血淋淋的人头以通敌之罪掉了下来。
战争的狰狞面目在鲜血中变得愈加清晰了起来。
接着便是榆次守将宇文镬被招来了晋阳,榆次守军将作为南下大军的一部分,李破不会将身后交给没有得到他信任的人。
宇文歆的这个堂弟,需要在之后的战事当中证明他的忠诚和才干。
到了二月初,雁门郡尉刘敬升和马邑郡尉陈圆一同领兵来到晋阳,大军齐聚,李破高高站在晋阳城头,望着城下连绵不绝的军营,自得之情油然而生。
(月票月票)
===第418章悍将===
介休,晋地古城之一,以介子推割股奉君而得名,隋时属西河郡治下。≧
之前沿革不用多说,自晋末以来,各处治地改来改去多不胜数,就像如今,西河郡已被更名为介州,治所便在介休。
当然,不管怎么改,它历来都在并州管辖范围之内,也是晋阳南边的门户。
说起来介休离着晋阳不算近,可也不算太远,快马加鞭,朝夕至,位置又颇为险要,一旦并州形成割据之势,它的重要性就会凸显出来。
想要从南边进入后来人所说的太原盆地,这里是必经之路。
像前几年李渊率兵剿匪,就曾被围在西河郡的雀鼠谷,离着介休可不远。
晋阳失陷之后,介休也就成了李唐在晋地北方的边境重镇。
三万余唐军聚集于此,将一个不大不小的介休城弄成了一座大兵营。
年关过后,介休城内到处都是被冻的瑟瑟缩缩的唐军军卒,此时留在介休的百姓,已经不足两千口,其余不是被唐军征用,就是举家南迁,离开了这是非之地。
介休刺史治所此时也成了唐军中军所在。
刺史府大堂之上,介州总管,太常少卿,真乡公李仲文在大堂不停走动。
这是个强壮的中年人,留着一把大胡子,浓眉细眼,看上去颇为威猛。
他是西魏上柱国李弼的孙子,李氏在关西是大姓,他们这一支有点没落,当然,那也是相对而言,他们同样也算是关西顶级门阀中的一员。
像上柱国李弼这样的人,一人富贵,便可保子孙数代福荫。
而真乡公李仲文也不是个无能的人,天下大乱之后,他便聚众而起,在长安左近徘徊,后来归降了李秀宁,随李渊大军攻入长安。
别说他身上有着战功,就算他不出什么力气,以他的家世和他的姓氏,其实只要身在李唐军中,扶摇直上,委为重任也是早晚的事情,唐皇李渊看重的就是这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