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986


所以,年后,他就准备雇人动工。
先建房子,让大家都有个住的地方。
在哪里起屋,他也想好了,就在人市那边儿的小树林里,此事也不需找别人,只需要跟白巡市说一声便了。
到时候上籍,大家也都是在马邑兴业的人了,难道还能一律没入贱籍?
他心里也没底,只能是加上去一分分的筹码而已。
本来嘛,此事还可去找税官打一下商量,但经过碰瓷的事情之后,李破是没这个心思了。
只占了一座屋子,差点给人真的卖了命,若是换了上籍这样的事情,不定就得给人去杀人放火了。
他可没兴趣去给人家做这样的狗腿子,或者是死士什么的。
只是,他想的再多,也顶不上别人轻飘飘的一句话。
。。。。。。。。。。。。。。。。。。。。。
新年过去没几天,郡府在热闹了一天两天之后,迅速冷清了下来。
郡尊李靖,马邑郡的实际上的主人,正躲在书房里,揽书静读。
他读的是兵书,没办法,自小跟舅父谈兵论武落下的毛病。
这些年下来,书没少读了,但兵书还是他最喜欢钻研的东西,而且,来到马邑这几年,最惬意的时光,都是在这间小小的书房中度过的。
李靖长的颇为英俊,长眉细目,头发胡须都梳理的一丝不乱,只是静静安坐于位,便有雍容之气显露于外。
而这位年届不惑的郡尊大人,身形也并不显得瘦弱,反而看上去很强壮,身形颇为高大,坐在那里,也挺腰如松,再雍容华贵的表象,好似也无法掩盖,他身上隐隐的彪悍气息。
如此的气质,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拥有的,那是长安大阀子弟的专利,从一出生,他们好像就已经将威严以及尚武的气息刻进了骨子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别人,他们的与众不同。。。。。。
这样的人,必然是时代的产物,天下太平的盛世时节,或是文运昌隆的朝代,都这样的人大批出现。
而在大业年间,或是往前数上几百年,身具如此气质的人物,却是层出不穷。
所以,他并不显得过于独特,更何况,他已经开始渐渐迈入暮年了。
他眼角眉梢时中的阴郁,浓的几乎散不开,让他这人看上去有些严肃的过了头。
脚步声响,在书房门外停住,有人低语,接着老仆的声音传来,“郡尊,刘别驾来访,已延至正厅相候。”
李靖慢慢放下书册,不经意的皱了皱眉头,显然有些不高兴。
又抬头看了看天色,正值晌午,于是,心情更是大坏,又要留客了。。。。。。。
不过,刘别驾来府中,会和他说什么事情,李靖心里已经猜到了,无非是今年调粮往河北的事情。
皇帝欲取高丽,在李靖看来,是件好事。
但和之前的许多事情一样,弄来弄去,最终都变了样子。
先帝在时,尚节俭,当今至尊,其实也是生活上也颇为简单,但和他的父亲完全不一样的是,皇帝太过喜欢出行了。
天下劳役一年重似一年,皇帝还喜欢带着许多人乱跑,不说西巡张掖,北巡榆林,就说这些年,皇帝在长安,洛阳,江都之间,来回巡行,别说是京中的臣子们了,就算是马邑这里的他,也深觉不妥。
如今征伐高丽,看样子又要兴师动众一番了。
而天下粮仓,以位于河南的兴洛仓为首,那里到底存有多少粮食,他清楚的很,足够百万大军靡费。
但却还要从马邑这等边塞重地调粮,李靖想想都牙疼的厉害,他离京日久,消息不通,真的是有点不明白,京中的那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就算皇帝。。。。。就没人劝一劝?从马邑雁门调粮,是不是还要调人?就不怕突厥人趁此时机,大举南下?
===第39章
上籍===
穷尽天下之力,以供一人所驱。
自魏晋以来,很多皇帝,诸侯皆是如此,而那位至尊,正是其中之佼佼者。
李靖在心中毫无敬意的想着皇帝登基后之种种,已然给那位万乘之尊下了评语。
从此也可以看的出来,他是典型的门阀子弟,对皇帝并无多少忠心可言,他们敬畏皇帝的权柄,却并不会将皇帝真的当做什么天之骄子。
李靖懒懒的站起来,唤人进了书房,穿上外袍,披上披肩,这才从书房中信步而出。
当李靖来到正厅时,刘别驾正在饮茶,旁边相陪的,是一个年轻人。
如果李破在这里,一定会吃惊的认出,这个年轻人,正是一直呆在城门口,让他吃了不少苦头的税官。
见李靖到来,都整了整衣冠,给李靖见礼。
李靖回礼,走了几步,大袖一笼,坐于榻上。
刘别驾颇为羡慕的瞅着,每次见到李太爷,他都会有一种关西世阀,名不虚传的感觉。
他有很多事要与李郡尊商量,一定也不是一时半晌的功夫,所以也就不急了。
李靖也心知肚明,瞅了一眼自己的妻侄,微带歉意的看了看刘别驾,才正色道:“你去北城巡查,可有所得?”
年轻的税官姓陈,要唤李靖一声姑父,如今任职于马邑户曹,官儿不大,权责却不小。
因北城建起了流民营地,李靖命其巡于城北,以防流民生事。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来马邑时间不长,又是年纪轻轻,所以也有着几分关照的意思在里面。
毕竟,城北最为安宁,接下来,还有流民上籍之事等着,这么下来,年轻人会很快在马邑站稳脚跟。
如此也能看的出来,李靖对这个妻侄着实不错。
见李靖问起,年轻人赶紧起身,肃手而立,不过还是颇为为难的看了一眼刘别驾,见姑父没有什么表示,这才道:“回禀郡尊,暂居于北城的流民。。。。。。。已不需郡府赈济,依下官看,可以立即上籍,以安流民之心。”
李靖微微颔首,“此事吾已知之,失所之民得以安居,功莫大焉,你做的甚好,便依了你,回去户曹,可除北城流民旧籍,上马邑正籍便是。”
刘别驾眨巴着眼睛看着这两位演戏,到是起了些仿效之心,家中丁口也不少,大人娃子都没大没小的,气的人恨不能宰上几个,看看人家这里,长幼有序的模样,实在比不了啊。。。。。。。
当然,说的这事一点都不新鲜,属于题中应有之义。
因为四城流民,北城流民最少,来历也最为单纯,都是马邑郡本地人,网开一面也就是了,不能和雁门流民等同对待。
而且,马邑居户本来就少,如此还可增加些丁口,让大家的政绩好看些,何乐而不为呢?
那边李靖夸了两句,却是话锋一转,训斥道:“你做事尚有分寸,但失之于傲慢急躁,自负太过,往往得不偿失,回去自省三日,再来与吾说话。”
年轻人亦喜亦惧的灰溜溜走了。
李靖这才跟刘别驾歉意的笑笑,“年轻人不知世事多艰,行止不稳,让刘兄见笑了。”
刘别驾脸上瞬间笑的起了褶皱,道:“郡尊大才,眼界自非常人可及,有郡尊这等长辈指点,陈从事将来必定受益匪浅。”
“刘兄过奖了。。。。。。刘兄今日登门,靖不胜乐之,略备薄酒,咱们不如便饮便谈?”
刘别驾拱手道:“但随郡尊之意。”
。。。。。。。。。。。。。。
大年初六,郡府户曹上值。
这一天,户曹小吏便寻了上门,旁人不找,专找李破说话。
李破一听小吏来意,不由喜上眉梢。
将小吏请入屋内,生意也不做了,让人立即准备纸笔,又让李春带着几个人去将流民营地中住着的流民都叫过来。
两个小吏吃着热气腾腾的宝汤,嚼着酥软的面饼,还能吃上几个怪模怪样,味道很是不错,据说叫饺子的东西,一时间,对李破好感大增。
心里也都道着,果然和陈从事吩咐的差不多,找见了这人,也不用大动干戈,只需他们两个,就能把事情办了。
李破也只是打问了两句,便也知道,此事又是城门口那税官出力,原来那家伙还是个什么从事,也不知是多大的官儿。
流民一个个自然也是兴奋难言。
上的是马邑正籍,这样的户籍,可是大有好处。
不但会有宅地发下,之后也可在马邑城内任意行走谋生了,如果有意,尽可到郡府,加入府兵,那样一来,又会多出不少好处。
这在他们看来,是福及子孙的天大事情,而且,还是从流民转变而来,就更增添了几分戏剧性,几乎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狱的区别。
对李破,他们只能是感恩戴德。。。。。。。。
当然,坏处也不是没有,正籍人家,必然在民役之列,而家中老的老小的小,不堪劳役之苦的人家,在大业年间,几乎没有任何活路。
官府一般都会以免役为名,征取一定的税赋,一年两年下来,就足以使这样的贫民人家家破人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