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1986


王禄一边说着,一边眼巴巴的望着李破,那表情也只代表了一个意思,马邑郡上下这会儿就看您的了,您可千万别像之前一样撒手不管啊。
这个人也没什么可说的,天下承平的时候,各地都会充斥着这样没什么主见,却又贪生怕死的中层官僚。
他们没有大的作为,在社会架构中偏偏又不可或缺,他们能否很好的尽到职责,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他们自己,而是要看上官是什么样的人物。
李破这会儿心情不算好,却也谈不上有多糟糕。
屋里面那个将死的老人说到底,是顶天立地,还是十恶不赦,都跟他没多大的关系。
稍稍打问了几句,知道了王仁恭身体彻底垮了,死期将近,也就微微眯上了眼睛,不再说话了,只等王仁恭清醒之后,看看他要说什么。
他想的更多的则是,王仁恭去后,马邑的局面。
屡遭重创的马邑城,和他之前料想的差不多,无险可守的马邑郡,在面临突厥人进攻的时候,处境会非常艰难。
可这会儿,他的某些想法却已大变。
恒安镇军要想立足于北地,怕是不能抛下马邑郡城不管了。
而这次冒着巨大的风险,出兵在突厥人后路上大战了一场,也正是出于这种考量,他甚至有点后悔,当初应该留下一些兵马帮助王仁恭守城的。
那样的话,马邑郡城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凄凄惨惨,死这么多的人。
可这也只是后悔药,那会儿他要是敢留兵在郡城,谁他娘的知道之后的战事会走向何方?
而以恒安镇军的实力,分兵驻守郡城的话,也很有些吃力。
当然,王仁恭一去,只要他想,马邑郡就是他的治下了,这一点应该不会有什么差错。
两个月下来,马邑郡尉掉了脑袋,马邑太守也将病故,而马邑郡的旱情还在继续,连经动荡,百姓也是嗷嗷待哺,这还真是他娘的地道的乱世啊。
这样乱七八糟的担子,怎么就抗在他自己的身上,他也有点摸不着头脑。
从一个只为了吃饱穿暖的塞外归人,再到一个忧国忧民的封疆大吏,这样的距离,真的有点太过遥远了。
看着盘膝做在那里,闭目假寐的马邑通守,恒安镇将,王禄很想说说,现在的马邑官吏,嗯,官吏们也只剩下了小猫两三只,他们私下里,已经恭敬的开始称呼你为李云内了,您就不用这么矜持作态了吧。
将这个称呼变成李马邑也不费多大的事儿呢。
当然,以地名作为别号的人,也必然有别于他人,除了官民共举之外,也要德高望重,得到更多的人认同,许多高官死后,才会有这样的殊荣。
这同样象征着,一个官员为官经历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十出头的李破,显然不太合适,可现在马邑上下,很多人都非常愿意将这个殊荣扣在其人头上,以求恒安镇军能护佑一方平安。
王禄等人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投效之心很迫切,可这个时候,王禄却欲言又止的沉默了下来。
一旦你在心目中将一个人的形象拔高了起来,敬畏之心也就油然而生了。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心理状态,让某些人在你看来,有了压迫性的气势,其实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对方如何,而在于你自己的想法。
就像此时此刻,王禄有着一肚子的话要说,却不敢打扰李破的静思,悄悄的还让其他人都安静下来,也就是这样一个心理在作祟了。
而李破本身的官职,以及他所拥有的实力,让他整个人瞧着都散发着威严的光环儿。
时间静静的流淌而过,王禄轻轻告罪了一声,退了出去,在这样一个时候,他也还要做很多事,来博取新的上官的看重和欢心。
此时此刻,作为马邑郡丞的他,竟然没有任何取王仁恭而代之的想法,甚至于想把马邑郡丞这个官职都扔了,因为李破的岳丈李靖当年就是马邑郡丞来着。
说不定什么时候,人家听了你的官名儿,就不喜欢了呢。
总的来说,王禄也代表了马邑残余官吏们的一种态度,因为他们太需要恒安镇军南下,来保护郡城的安危了。
月票月票,这几章都属于过渡性章节,不愿看的跳过去吧,呵呵,阿草留字。未完待续。
===第304章宣泄(月票月票)===
王仁恭醒了,老仆引了李破进去。
王仁恭浑浊的双眼在李破身上停留了良久,好像才算清明了起来。
李破对着一个将死之人,也不知说什么好,所有的言语,在生命逐渐逝去的时候,好像都失去了分量。
王仁恭艰难的抬了抬手臂,老仆立即从旁边的桌案上拿起一封书信,递给了李破。
显然,王仁恭早有准备,也许书信之中,就是他的遗言了。
李破也不知道,他现在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可言,他同样也不知道,王仁恭会对他有什么嘱托。
可只就两人的关系来看,站在这里的,本不应该是他李破才对,他既非王仁恭的子侄,也不是他的好友,而在一定程度上,他的地位甚至于略高于王仁恭才对。
再深想想呢,却又觉着,好像这事儿又有那么点顺理成章的意思。
感觉比较奇怪,李破默默拿过书信,拆开一看。
果然里面充满了一些宽泛的言语,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对天下乱局的种种忧虑,矛盾之处也随处可见。
既想劝李破对东都惟命是从,又对东都那些人们充满了失望,既想让李破扶助隋室,却又深感大厦将倾,无力挽回。
如此种种,看的李破都头疼了起来。
信很长,笔迹也颇为潦草,看的李破很费力,总之,前半段,差不多就是王老头儿的自述了。
可以看的出来,他本人的种种志向和价值理念,和他的肉体以及如今的大隋一样,都在崩溃当中,而他自己的求生意念也在这里彻底熄灭了。
他是大隋的殉葬者,和他一样,大隋的中坚力量,也在这些年不曾间断的战争当中,纷纷凋落了。王仁恭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唯一比别人幸运的是,临死之时,他还能留下一点什么而已。
信的后半段就条理比较清晰了,他不再用那些泛泛的言语。来表述纷乱的天下大局对他有着怎样的冲击。
他那无奈的目光终于转回了马邑郡。
他对马邑城攻守一战的经过,做了详细的描述,他本人充满了与城协亡的决心和意志,表现出了他的刚烈和不屈。
对于战后这一地的残破,也哀声连连。
信尾。他坦言,自己对不住这一地黎庶,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寸功皆无,论罪当死。
他只想让李破好好对待这些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城中上下,甚至于满城迁去云内的主意,都给李破出了出。
当然,更为实际的做法是,他给雁门的陈孝意已经送去了书信,因为马邑终归要依托雁门而存。他想让陈孝意听李破之令行事。
他认为,恒安镇军才是晋地边郡最为坚实的一道屏障。
他甚至在信尾处建议李破,将雁门,楼烦两郡全部收于治下,连成一体,以抗突厥。
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也许是王仁恭知道了自己时日无多。也就抛开了那些无谓的坚持,在为晋地北方的边民们考量了。
不然的话,以其人心性,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并吞郡地,那俨然便是谋反的行径呢。
李破看完之后,将书信递给了老仆,他不知道,自己有那么一天躺在病榻之上的时候,会不会只想着天下大局。和那些与自己无关的百姓黎庶,这种高尚的情怀,正是他人性中最为缺失的一部分。
他总是想着,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之下,让大家都过的好一些,实际上,他却从未在乎过那些与他无干的人的生死。
想来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他也躺在了床上奄奄一息,如果有所惦念的话,那肯定也会是妻儿子孙们的将来。
而不会是像王仁恭这样,只为那许多与他无干的人的处境考量,一点不提自身如何如何。
当然,以他的心志而论,他并不认为自己就不如王仁恭,去毫无条件的认同这种天下为公的理念。
因为他很清楚的知道,人性这东西很难说,谁都脱不了私欲的漩涡,有信仰的人亦是如此。
王老头儿之前的所作所为,很多时候,也是私欲在作祟,马邑城如今的局面,和他脱不开干系。
可话说回来了,这个时候较真也就没什么必要,王老头儿有再多的不是,也比刘武周之流强的多了。
很多溢美之词到了李破的嘴边儿,却没说出来,他只是默默点了点头,轻声道了一句,“郡守放心,有我李破在马邑,定不让突厥逞威将来这边地之上,也定传郡守美名。”
王仁恭努力的牵动着嘴角,算是笑了一下,目光中多有欣慰,却也难掩遗憾,也许他本就明白,李破必定不是王仁恭的道理吧。
他这个时候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接下来只是用目光示意老仆。
老仆随即便从房中的桌案之上,拿起了一包东西,交给了李破。
李破看了看形状,就知道,这肯定是太守的印信,私授朝廷印信,也不合规矩,可在这个时候,却让李破主政马邑多了一层合法的外衣。
王仁恭缓缓合上了眼睛,重又昏昏睡去。
李破朝老仆点了点头,便出了内室。
厅堂之间,陈大,王禄等马邑官吏将领都不约而同的到来,等候在了这里。
当李破出来的时候,他们看到了李破手里提着的东西,表情各不相同,王禄等人立即拱手,陈大等人,则躬身敲击着胸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