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1986


始毕可汗好像还没完全适应这种节奏,因为这两年南边儿的情势变化的太快了,快的让他甚至产生了很多的疑惑。
是的,这位将突厥人一举带入巅峰状态的大汗,竟然还没怎么想好该怎么对这个大敌下手。
是任由他们内乱厮杀下去,突厥坐收渔人之利呢,还是率兵南下,彻底占据那同样广阔无比的疆土?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别人替他做了决定。
替他做决定是他的两个兄弟,颉利汗阿史那咄苾,突利汗阿史那利佛。
这两兄弟可以说在如今突厥中,和左右丞相差不多,他们都管理着广阔的疆土和众多的突厥部族。
而大隋内乱的这几年,他们的实力也都在飞速的增涨当中。
大隋西北诸族,纷纷投入了颉利汗的怀抱,西域的国王们,也背着西突厥射匮可汗,在向他暗送秋波。
东边的突利汗收服了众多的契丹,靺鞨部落,再给他一些时间,他也许就能把奄奄一息的高句丽给灭了也说不定呢。
可两位小可汗实力的增涨,让他们之间也碰出了极为灿烂的火花儿。
东西两部在突厥王庭中,各说各话,都想着让始毕可汗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让始毕可汗终于有些厌烦了。
这个时候,被马邑郡的两个牛人彻底激怒的颉利可汗,亲至王庭,劝说可汗进攻晋阳,彻底打开大举南下西京长安,或是隋人东都洛阳的道路。
颉利汗来了王庭,突利汗也随之而至。
大隋大业十二年的冬天,在定襄郡大利城,三位在突厥手握至高权利的兄弟,终于达成了一致。
其实和当年楚汉相争差不多,始毕可汗给两个兄弟画了一张大馅饼,先入长安者,就是他的继承人,也就是突厥汗国下一任可汗。
八万大军,在寒风稍止的冬末,就纷纷来到王庭附近驻扎了下来,等待春天的到来。
颉利汗和突利汗,都停止了自己的扩张,将目光望向了大隋的晋地。
实际上,就算没有这样一场变故,今年突厥主部,也不会容忍晋地这样平安下去了。
大隋的北方豪雄纷纷都成为了突厥臣属,只晋地的隋人很不恭敬,屡屡冒犯突厥威严不说,也并无一人对突厥王庭抱有应有的尊敬。
是的,这会你只要不向王庭派遣使者称臣,就是不够尊敬。
当然,始毕可汗选此时南下,也有着自己的考量,王庭接见的隋人使者当中,可还有太原留守李渊的人呢
不管有着什么原因,不管有着怎样的目的,反正,大业十三年初,恒安镇军迎来了第二场战事。
这一年的春天,陆续南下的突厥大军有十余万之众,这个数字没办法统计,连突厥人自己都不太清楚,这一年的春天到底带了多少人马南下。
因为尾随突厥人南下的部族有很多,他们并不在征召之列,可他们很愿意跟在大军身后,来捡上一点便宜,当然,这些都是从漠北新自南下的部落。
经历过大业十一年哪场战事的突厥部族,是不会来捡这种便宜的。
===第284章疑惑===
大业十三年初,自大业十一年隋帝杨广被围雁门之后,晋地北部战火重燃。
八万余突厥大军,从定襄郡出发,浩浩荡荡越过长城,随即分兵两路,一路偏师三万余众,向东直入云内。
一路则是大军主力,沿苍水南下,直扑马邑郡城。
马邑郡天灾方显,战火便至,可谓是流年不利。
这个时候,李破所率之恒安镇军,已经管不了刚刚受到暴乱重创的马邑郡城能不能顶住突厥人的进攻了。
这样一场战争,无疑是对云内上下的一次严峻考验。
这和大业十一年的战事完全不同,突厥大军断然不会将自己的软肋,毫无遮拦的暴露在恒安镇军面前了,来到云内的一路偏师,也不会像上一次那么轻敌才对。
其实,只从兵马数量上,就能看到这一点。
恒安镇军的触角,也就是派出去的斥候,渐渐萎缩了回来,马邑郡广阔的原野上,到处都是突厥人游骑纵横来去的身影。
这次,突厥人没有大业十一年三十万铁骑蜂拥南下时那样大的声势,但光对于晋地北部诸郡而言,突厥兵威却丝毫未减。
突厥可汗的金狼旗再次高高飘扬在晋地天空之上,突厥始毕可汗发起了他的第二次南征,只是这个时候谁也不会去想,他和隋帝杨广会不会走上同一条道路呢?
当然,突厥人强盛至此,和大业十一年的进攻也就又是一番模样了。
西北的乱军接到了突厥可汗的汗令。开始陆续进攻大隋的大城要邑,梁师都乱军。也在试图南下,攻击大隋西京腹地。
战火很快就蔓延到了长安近郊。盗贼蜂起,乱象叠呈。
而在遥远的东北,契丹人和靺鞨人已经完全脱离了大隋的控制,大部分臣服于金狼旗之下,在东方汗的驱使下,沿着怀远镇,一直到大隋东北边关,发起了他们最为擅长的劫掠式战争。
很快,大隋塞外诸郡。纷纷沦陷,幽州北部,已经屡现敌踪。
之后的情形也就很明显了,河北窦建德部趁机北上,占据了河北大部郡县,并和突厥人一起,形成对幽州罗艺部的包围。
可以说,大业十三年春天,从西北翰漠。一直到东方沿海,大隋北方烽火遍地,广阔的北地在战火中呻吟,在刀枪和马蹄下颤抖。
几乎所有所有郡县。百姓,都在血与火中挣扎,无有例外。
而河南的李密。还在一心围攻洛阳,江都通守王世充终于走上了历史舞台。应援东都,和李密在河南大地上展开了殊死对抗。
这个时候的大隋。已经不算是一个国家了,中原大地从来没有如此的乱过,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处处都是兵戈铁马,百姓的嚎哭声,震天动地的厮杀声,成为了大业十三年最为强健的音符。
中原帝国不是没有经过战乱,可这样的景象,自古以来,却从未有过,即便是春秋诸侯争霸,汉末诸强争雄时期,也要逊色此时三分。
战乱,战乱,到处都是战乱,人们和疯了一样在中原辽阔的大地上厮杀较量,田地在战火中荒芜,鲜血在大地上流淌。
一个个英雄豪杰踏着累累白骨站了起来,他们将本来丰饶的沃土变成了浮屠地狱,只为了将他们自己的名字,铭刻在历史碑文之间,却丝毫不顾,他们写下的每一笔,都是那样的鲜红刺目,也都缠绕着无数的冤魂厉鬼。
无可置疑的,晋地的战争,正是这次中的一部分。
没错,大隋崩塌以来,所有积累下来的后果,都在这一年猛然间爆发了出来,让无尽的血色遮蔽了大隋的天空。
而此时此刻,率领着一万三千余众的李破,其实和其他人差不多,根本没想那么多,眼前只有一战而已。
云内的地形和所处的位置,让恒安镇军总能得到一些优待。
没有成为北地军事重镇之前,不会有大军来围攻云内城,只为了从晋地打通去往河北的道路。
突厥人不会这么做,河北的窦建德以及罗艺却都力有未逮,而且他们现在都有着自己的敌人。
对于云内而言,战争的硝烟味儿是越来越浓,大业十三年二月间,三万余突厥大军进入云内,很快便漫山遍野的出现在了云内城下。
站在高高的城墙上,李破皱着眉头看着突厥大军在城下建起了营寨,和上一次差不多,营寨建的乱七八糟,没有多少章法。
同时呢,还有游骑在围着云内城的城墙打转儿。
这些游骑还是不停的呼喊着,让城中守军开城投降,不然就会如何如何,没有一点的新花样,简直就是上一次战事的重演。
当然,和上一次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这也正是李破疑惑的地方,他相信,久经战阵的恒安镇军将领们,肯定也和他有着同样的困惑。
这三万余敌人,很多都是隋人?
是的,光打出的旗帜上就能看的很清楚,乱七八糟的画着各种图形不假,可上面的字迹,却还是汉文,一个个汉家姓氏绘在上面,除非眼睛有了问题,才会看不清楚。
虽说斥候们之前就已经报了上来,可真正看到了,让李破还是产生了不少的疑惑。
这样杂七杂八拼凑起来的三万人,就想挡住恒安镇军?凭他们也能将恒安镇军困在云内城中不敢出去?
什么样的军队是精锐之师,什么样的军队可一击而破,这样的问题现在已经不能困扰他了。
城下的敌人旗帜杂乱,有隋人,也有突厥人,拿着的兵器也各式各样,行军的时候拖拖拉拉,扎营的时候毫无章法。
而在这些敌人身上,他也看不到士气这种东西。
按照李破的想法,以如今恒安镇军的战力,最少也要两万突厥精骑才能跟恒安镇军野战,人数少了,一口下去,吞的你连影都不剩。
而三万突厥精骑,才能保证在野战中彻底击败恒安镇军,当然,那也是他脑袋犯抽,才会找死一样跟三万精锐骑兵浪战于野。
如果是守城之战的话,不好说,以突厥人的技艺,全力攻城的话,想要攻进云内城,起码十万人。
当然,在战争中数字并不能代表一切。
可这样的三万大军这是突厥人又轻敌了?还是他们根本不太清楚,恒安镇军有着怎样的战斗力,以及数量?
李破相信应该是后者才对
这么说来的话,突厥人好像又把软肋送了上来?上一次战事的故事难道会重演一遍?
李破有些心动,可经历了这么多的战事,他也绝对不会将胜利寄托于猜测之上。
李破摸着下巴上的胡茬,“传令,把斥候都放出去,再探探云内有没有其他敌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