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2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5/1986


盗墓贼终于被吓的聚精会神了,带着一个贼字,胆子就是小。
这一天,李破过的充实而又忙碌,将一间藏风聚气的宅邸,改的乱七八糟,但是呢,也不能说有多离谱。
他这些宅地规划,都是仿照当年马邑城的郡丞府来改的,宗学什么的,则显示出了他对知识的尊重,而宗学一旦建起来,那云内李氏的宗祠也就不远了,在旁人看来,将主这是真将云内当家了。
云内李氏一说,也就差不多算是名副其实了,之后呢,不用他怎么开枝散叶,只要宗祠一立,云内立马就能多出个不起眼的小家族来,以他如今的身份,用云内大阀来称呼,也不算错,将来嘛,那就要看他的子孙们给不给力了。
而恒安镇也在这个冬天里,悄然间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
外间的纷扰,其实在大业十二年的冬天,并不能对地处偏远的恒安镇产生多少影响。
比如说,在冬初的时候,斥候来报。
有几支队伍打算越过长城去北边儿,是不是要将他们拦下来?
这个时节还要出塞北去,那根本就不用问了,肯定各个都是身怀使命,通敌叛国在这年头的北地,好像已经变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而且,和之前不太一样的是,这次估计都是大人物们派出去的人呢,至于是马邑城,还是雁门,楼烦,或者干脆的晋阳那边派的人,就只有拦下人来才能知道了。
李破第一个反应其实是让这些人都消失在长城沿线,但后来想了想,逃上一个两个,那就是恒安镇的麻烦了。
再者说了,这些人北去,估计也不是为了引突厥人入塞,而是要得到突厥人的帮助,甚至还能定下诸如互不侵扰之类的协议,这对云内而言,其实是好事。
于是,到了八月末尾,恒安镇派出去的斥候,就都被李破招了回来,让他们折腾去吧,结果怎么样,明年就能看的出来。
北风呼啸间,北地的天气越来越冷了,但今年的第一场冬雪却迟迟未曾降下。
云内迎来了一场盛事,恒安镇将李破要为之前战死的众多将士设祭招魂,云内城中,立即便是白幡处处。
这样的一场祭奠,终于也让云内上下多少明白了,云内自此不再是大隋治下之地了,一军主将,擅自设礼祭奠阵亡将士,自立之心昭然若揭。
然而对于此时的云内人们来说,却已经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一场接一场的战事,皇帝都被围在了雁门,大家也差点饿了肚皮,而朝廷呢,却没管过云内人的死活,那何必还要尊奉什么朝廷呢?
恒安镇军,才是自家人嘛。
所以,这场祭奠对于云内上下而言,也就成了一场盛事。
到了这一天,一队队的恒安镇军卒走出军营,排着整齐的队列,来到城东墓园处,祭台早已搭好。
一连串的程序走过,恒安镇将李破终于登上高台,亲自拜祭死难将士的时候,一声军令,祭台之下,黑压压再无一人站立,全军军官将士,以及云内的官吏们,尽都拜伏于地。
在祭台上临风而立的李破,望着台下的人群,再抬眼四周,他的心脏在蓬勃的跳动,权势感油然而生,这无疑是他第一次真正用心品尝权力的甘美滋味儿,那种迷醉感,相信世间并没有多少人能体会的到。
恍惚间,他眼前好像出现了当年隋帝杨广在征伐辽东之初,祭天时的情景。
那个时候,他也在高台之下,却只是百万军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人物。
几年过去,他现在却也能手握千万人生死了,可惜,这祭台不够高,根本摸不到天空,底下拜伏的将士,也不够多,根本铺不遍视野所及。
他不由稍微想象了一下,当时隋帝杨广俯视大地众生,仰望苍穹时到底是什么感觉,于是,他立即清醒了过来。
那个倒霉蛋视自己如神佛,视臣民如蝼蚁,和那样糟糕的人相比,本身就不是什么有趣的事情啊。
于是,他施施然走下高台,将那瞬间产生的充满虚幻味道的巨大野心毫不犹豫的抛在了身后。
但毫无疑问,他还是来到了一个人生巅峰之上,自此,云内军政大权,归于一身,恒安镇李定安的称呼,也可以改成云内李定安了。
这一天,一大一小两个人终于进入了云内地界,也遇到了第一道云内设立的关卡。
半大娃子在确认这些拦路的军兵,是恒安镇辖下的官兵之后,立马就像见了亲人一般小跑着冲了上去。
“俺要见镇将,俺爹让俺来报信的”
带刀汉子当即就傻了眼,他娘的,自己这是在路上捡了个祸害?
月票月票,三更换成两更之后,更新的压力确实没那么大了,只是争新书榜的那种动力也没了,后面的剧情阿草一直在设想,却总没办法集中精神进行修饰完善,阿草正在努力走出这种倦怠期,也努力想让之后的剧情有张力一些,阿草努力努力努力中未完待续。
===第249章报信===
寒风呼啸间,一行人进入了云内城的城门。
队伍当中,半大娃子满脸的兴奋,因为那些强壮矫健的军人,对他都很客气,这可是他曾经做梦都在羡慕,仰望的人呢。
而和他被一道簇拥着的带刀汉子,却觉得很奇幻。
他从马邑出发的时候,可是万万不会想到,他会是以这么一个方式进入到云内城中呢。
瞄瞄前后左右这些如狼似虎的官兵,他们身上那久经战阵,几乎形之于外的独特气质,让带刀汉子浑身都不舒服了起来。
云内确实不一样了,他曾来过这个地方,给他唯一的感觉,就是混乱,如果说马邑还有律法约束的话,那么这里就是化外之地。
那会儿近在咫尺的恒安镇军,却是云内城中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恒安镇的兵将们蛮横而又粗鲁的影响着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桩交易。
这里有着很多蛮强的刀客,有着很多奸猾的商人,有着很多坐地分肥的贼匪,这里几乎每天都有争斗发生,每天都有人出现也有人悄无声息的消失。
无疑,他喜欢这样的混乱之地,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让他一展所长。
但那是多年前的事情了,遥远的好像已经隔了一辈子,好勇斗狠,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的生活,早已远去。
如今的云内,也再非当年的混乱之地了。
恒安镇军彻底成了这里的主人,在官道上设卡的军兵,就已经是百战精锐,那么还有谁敢在云内城中肆意杀伤人命呢?
果然,进入云内城之后,他便感受到了不同。
冬天,街上的人很少,带刀的行人就更少了,在这一点上,云内甚至已经落后于马邑。
很快。他便又感觉到了不对劲儿。
仔细的想了想,他才恍然,街上竟然没什么衣衫褴褛的乞丐,一个儿都没有。
要知道。马邑现在饥民渐多,高涨的粮价,已经让官府在开仓放粮之外,没有任何办法减少饥民的数量了。
很多人都知道,马邑这个冬天会死很多人。饥饿也开始困扰着马邑城中的大部分居民,随处可见的乞丐,是如今马邑城中最大的一个特色。
和往年不同的是,这些乞儿大多都是马邑城的在籍百姓。
云内并不缺粮?
这样的事情对于他而言,算是个大题目了,但他不太相信这个判断,因为现在到处都缺粮,食物已经成为马邑,甚或是北地最为珍贵的东西了。
缺粮的后果也绝对不是出现满街的乞丐,而是越来越可怕的流民。
马邑城左近的叛乱时有发生。那是饥饿的流民在垂死挣扎,而在也听到了一些很是可笑,但深想一下却不寒而栗的消息。
一些太守府的官吏私下里在商量,也不用什么剿匪,这个冬天过去,叛乱也就没了。
他这样的人,在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也感觉到后背发凉,有些时候他甚至觉得,天下间最凶狠的不是野兽。也不是他这样行走在黑暗中的刀客,而应该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吏们才对。
于是,思绪也就转了回来,到处都缺粮。偏僻的云内怎么会不缺粮食呢?
他们从哪儿弄的粮食?莫非真如那些人所说,云内的恒安镇军已经跟突厥人勾结在了一起吗?
当然,他也只是想想,因为这些并不关他什么事。
而且,他现在的处境也比较奇怪,能直接见到那个人。好像是好事儿,但除非他不要命了,不然的话,他什么也做不了。
而他也并非什么死士,他可不想为了刘武周那样的人把自己的命给弄没了,在他看来,这只是一桩满是凶险的交易。
和他之前做过的那些事一样,都需要他拿命来搏。
没错,这位就是刘武周找来的刺客胡大,只是他来到云内城,却被恒安镇军的兵卒护送进了城内,别说旁人想不到了,他自己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
更为荒唐的是,半大娃子却是来给曾经在流民营地中,活了他父子性命的恩公来示警的。
这样的玩笑,真的不好说结果会怎么样。
当然,这个奇幻的旅程对于半大娃子来说,终于走到了终点,很快,一座酒楼就出现在了他们视野之内。
在胡大看来,酒楼的守备看上去并不森严。
然而,这是一间酒楼,外面的竿子上还飘荡着酒幡呢,一间酒楼要什么守备?这本身就是值得他奇怪上半天的事情。
这座酒楼叫八面楼,胡大还算读过些书本,认得一些大字。
毫不意外的,守在楼门外面的军卒比在驿道上设卡的家伙们要仔细多了,在简单的交涉之后,不但收走了胡大身上的短刃,而且还将他藏在靴子里的匕首给搜了出来。
胡大举得,他已经是倒霉透了,几个军卒在搜出他的匕首的时候,冷森森的目光就全盯在了他的身上。
彪悍,强壮,冷漠,这就是这些军卒的特征,胡大能轻而易举的在他们身上闻到浓重的血腥味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5/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