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9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0/1986


至于部落贵族们,战争是他们最喜欢的东西之一,他们和南边的人不一样,没有什么功业之类的想法,他们只想看到敌人在自己眼前哀嚎。
征服男人,像牛羊一样驱赶他们为自己效劳,并抢走他们的妻女和牛羊,供自己和子孙享用,这就是草原贵族们最为真实的想法。
多年没有大规模对外战争发生的突厥,终于挣脱了镣铐,迸发出了如火般的热情。
七月中,赶到王庭汇合的部落战士越来越多,一片片的帐篷在圣山脚下铺开,如云般的牛羊被驱赶到了这里,作为大军西征的粮草。
战争还没有开始,圣山脚下便已经弥漫出了血腥气,大量的牛羊被宰杀,制作成肉干,奶酒像水一样分发了下去。
近五万人的大军正在慢慢成型,突厥积蓄多年的财富,也在快速的减少,成为大军的养料,激起的则是战士们野蛮的兽性。
来到王庭的人,几乎都在谈论着西域的财富,和那些在草原上已经很久不见踪影的西域美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妖娆。
所以战事还没有开始,突厥人已经红了眼睛。
如果换做是唐军将士的话,那就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士气可用。
…………
突厥人可能脑子不太好用,但当他们发起战争的时候,他们无疑是一支极为可怕的力量,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一点。
聚集到王庭这里还只是突厥西征大军一部分,很多西方部落直接赶去了天下脚下,汇合薛延陀为首的铁勒诸部的战士。
可以想见的,突厥此次动员的大军人数将超过十万人。
因为与大唐交好的缘故,突厥南方的一些部落也可以贡献出力量,派人来参加此次西征。
东边的部族因为阿史那多闻叛乱,实力有所衰弱,不过各个部落的首领们还是带着大批的附属部族赶到了王庭。
这也是阿史那杨环在东边的事情上向李破做出妥协的主要因素,她不太放心缩在辽东城中的阿史那多闻。
留下了一部分突厥部族,守住东边的草原,另外明年就会汇合唐军一起攻打辽东。
此时驻守大利城的阿史那罗恒,也开始接收唐人送来的军械和盔甲,以及一些粮食,这些都是两国盟约中说好了的。
也不费什么事,大唐的代州三郡是李破起家的老巢,经营的非常好,那里常年驻扎着大军,粮草军械都是现成的。
当然了,送给突厥人的都是这些年淘汰下来的旧物。
从元贞四年起,大唐便开始给各部军旅大规模的配备新装,主要是改良过后的刀弓等物,也没有什么技术大跃进,只不过是新的军械更加精良一些。
唐军的边军当中,这次配备了大量的弩机,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是对付各种敌人的利器。
东海战事因为环境和进程的原因,没有赶上,主要其实就是弩机在海上容易受潮变形,耗损太过严重所致。
弩机比弓箭造价要高的多,大唐的边军数十万人,这两年配给各部的弩机数量也是参差不齐,想要重现前秦的辉煌,估计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只是说起来,唐初时节,社会活跃度越来越高,如今关于工艺上的进展其实还没有完全的展露出来罢了。
…………
送给突厥人的军资大多都是淘汰产品,粮食也多是陈粮。
只是对于突厥人来说,这些已经足够了,能够在战事上得到南方中原王朝的大力支持,这都是哪辈子的事情了?
守着大利城多年没有动地方的阿史那罗恒就感受到了来自大唐的温暖,对押送军资来到大利城的唐军表达了感谢之情,并再次悄悄捎了一封书信到长安。
表示自己虽然是个突厥人,可却很愿意为大唐皇帝陛下效劳,有事尽管吩咐,他这里绝对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挺多年了,这个胖子依旧左右逢源的活着,对王庭分外恭敬,对南边的那位也是敬畏有加。
看上去他其实才是最不愿意两国交恶的人之一。
…………
七月十八,突厥可汗阿史那杨环召集突厥各部首领会于王庭,在盟会之上,阿史那杨环向天神进行了虔诚的祷告,历数西突厥之罪状,随即发下汗令,征讨西突厥叛臣。
七月二十,突厥大军整装待发。
大军分为三部,分别由三位叶护可汗统领,全军则由西方汗阿史那求罗统帅,驱赶着无数的牛羊,陆续开拔,向西而去。
战争的号角,在这一刻吹响,同样也意味着突厥人的统一战争就此开始了……
===第1770章西域===
阿史那杨环到底是接受了侄儿的忠告,留在了突厥王庭,令阿史那求罗统帅大军。
而且从圣山脚下,到达天山沿麓的路程可不近,刚从云中北归的阿史那杨环确实也畏惧于路途上的艰难,不再强求随军西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0/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