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8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8/1986


所以商议过后,大军班师的日期一下便改到了元贞七年的秋天,最早是在七月,最晚会到八九月间,又给了李靖几个月的时间。
而东海都护府大都护的职位也终于尘埃落定,拖了一两年,最终刘仁轨中标,成为了第一任东海大都护。
李年则为朝鲜大都护。
两个都护府,让大唐的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东海,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琉球和南边的宝岛等岛屿纳入其中。
因为琉球派遣了使者入唐,求为属国。
大唐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在琉球驻军,让琉球国王尽快入朝觐见。
还有就是向琉球讨要那些逃到琉球的倭人,作为投名状,琉球必须把他们交出来给大唐,不然一切休提,只能兵戎相见。
琉球其实已经没有任何选择,要么照做,要么就跟大唐战上一场,结果也显而易见,所以这不是一个多选题。
归根结底就是琉球人来的太晚了,大唐已经灭掉了倭国和高句丽,腾出手来再灭掉琉球也不用费多少手脚。
…………
运回来的高句丽人算是赶上了好时候,大唐的基础工程建设渐入佳境,荒芜的土地也很多,东海之上还有一座银山等待开采。
反正是不愁没活干。
而且有五胡乱华之祸在前,大唐对外来人员不会再给予好的待遇,高句丽人最后在中原能剩下多少人,那得看天意。
…………
四月末,山南那边传信回来,苏毗人到家了,大唐的使者有的留在了苏毗,有的跟着去了黑牦牛部,有的去了香雄。
这些人大多都是去跟山南三国商议通商往来等事的,另外就是当面宣读大唐皇帝陛下的诏书。
玄奘一行是跟着香雄人走的,玄奘吃了些苦头,高原反应还是比较强烈,不过有信仰支撑着的人,总是比别人耐操些,应该问题不大。
山南三国的人会在今年把他们收藏在寺院,贵族家中等地方的一些文献交给大唐,这是大唐提出来的条件,并得到了他们的承诺。
到时大唐的观文殿中便会丰富一些,如果这些拿回来的东西没有毁于战火和岁月的腐蚀,千多年之后便可以作为历史考证来用了。
吐蕃的文字传于天竺,他们没有纸张,也没用什么羊皮卷,都是刻在金石之上,更多的则是木牍。
这才是符合历史规律的文明进程,泥板文书和记录上百万字的羊皮卷那真是自然界的奇观,必须赞一下人家的想象力。
吐蕃文字在朗日伦赞时便已经形成了体系,主要是基于天竺文字的基础之上而做出的改动,如果让他们自己发展的话,不定得多少年才会出现成熟的文字呢,说不定永远也不会出现。
玄奘一行估计要在香雄待上一年,等明年冰雪融化之后再启程去天竺。
没办法,走到山南,一行人已是筋疲力尽,再强行翻山越岭,说不定玄奘就要死在路上了。
他再是年轻,再有信仰,也还没成佛呢,就算有佛光加持,跟他一同前往天竺的人毕竟也不是什么石猴,卷帘大将,天蓬元帅之类的神怪。
这是一趟将以十年计的行程,能回来一个就是胜利,没看那些天竺和尚,到了中原就都回不去了吗?
佛祖是不管自己的信徒会不会死在路上的,那是对他们虔诚的考验,就像传说中的九九八十难一样。
活下来那才是佛祖对你的保佑,活不下来那是你不够虔诚,是你自己的问题,宗教思维大致如此,一个偏哲学的论证体系,漏洞百出,在信徒那里却又能自圆其说。
宗教的利弊不必多说,天竺的和尚来到中原传教,那是非常虔诚的宗教行为,但见了中原的花花世界,天竺和尚们还会记得南亚次大陆那片依旧处于刀耕火种时代的荒蛮之地吗?
所以就算给他们机会,他们也不会再回去的了,可中原皈依在佛祖之下的和尚们却又都畅想着天竺的美好,总想去佛祖的故乡看看,那里是不是就会离着西天极乐世界近一些呢?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句话估计就是出自于这种围城思维。
…………
李破惦记的自然不是什么真经,玄奘西行带去的其实是他布置下的政治任务,而且并不值得过于关注。
他还是觉得从海上去到南亚次大陆更靠谱一些,中原向来缺少海外殖民思想,他愿意倾注精力灌输一些,可效果嘛,就只有天知道了。
南亚次大陆土地肥沃,多平原,少山川,河流纵横,气候温润,适宜人类生存,土着民族又四分五裂,从来不曾统一过,是个非常好的目标。
===第1720章文考===
“今年天气热的也太快了些,这让人怎么静得下心?”
元贞七年四月二十八,京师大考开场了。
一大早,文院大门之外便要来此排队等候,好几千人的士子,只要还有点脑子,就不会晚来,所以这是正经的大场面。
而前一天,屯卫军已经入驻文院内外,此时羽林军和长安令衙的差役则在外围来回巡视,周围的几条街都进行了戒严,闲杂人等这几天都不能随意出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8/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