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1986


原来是想交结友朋,嗯嗯,眼光还不错,紧接着,什么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之类的字眼就潮水般涌了上来。頂點小說,
不过,她这个朋友也不怎么地道,提防之心到是没了多少,但却也没忘了此行的目的。
趁着二哥还没赶上来,她便不客气的问上了,要是之前,她自然不会轻易开口,但现在,这不是朋友了嘛,朋友得交心吧?
“我瞧大兄在恒安镇中威望颇高,缘何如此?要知道,之前是李嫂嫂手握兵权吧?”
说到这里,她自己也被逗笑了。
这参军娶将军的事情,确实是闻所未闻,而且大兄,嫂嫂的叫着,李碧可一下成了外人了。
李破听着也有点头晕,称呼这么一变,他可是也有点别扭了。
摸了摸下巴,心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一仗仗打下来,只要你没死,威望自然就高了呗。
再一咂摸,味道不太对,这是说咱靠女人吃饭呢?
不会吧,刚交了朋友,就这么埋汰人,行,不愧是李渊的女儿。
于是,他呵呵的笑着,又开始习惯性的胡说八道了,“公平,我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军中将士,自然得人膺服,可以说,恒安镇里没我的朋友。我也从来不会在军中交什么朋友。”
“他们要么服从于我,要么就另谋高就。你看,没处去的人还是很多嘛。留下来就只能听我的了,而你嫂嫂也留下来了,不是吗?”
李秀宁偏了偏脑袋,做不屑状,“又来糊弄人,当我知道,军中强者为先,大兄勇冠三军,又连战连胜。也就得了军心了。”
呀,你这很狡猾啊,知道了还问什么?
李破连连摇头,“什么勇冠三军,跟突厥人打了一仗,被人砍了两刀,射中了两箭,差点没丢了性命,要说占了哪样。也就是比旁人幸运一些罢了,回来之后我就想啊,以后打仗可不能冲的太靠前了,咱李家可就我这一根独苗了呢。”
将贪生怕死的事情说的这么有趣的。遍天下估计也就李破一个了,果然听了李秀宁笑歪了嘴巴。
吃吃的笑着,一边还不信的道:“被砍了两刀。中了两箭?这不好好的吗?”
李破笑道:“那不是穿着甲呢嘛,你还别不信。过后我给你看看我当时穿着的甲胄,你就知道有多险了。那以后就是李家的传家宝了,要让李家的子孙都知道,上了战阵,命就不是自己的了,可要小心一些。”
李秀宁笑的东倒西歪,差点没栽了下马。
李破撇嘴,笑点太低,咱说的可都是实话呢,笑个屁啊笑。
不满意的瞪了差点笑掉大牙的少女一眼,说道:“我就跟你说实话吧,云内城里现有三万两千多户百姓,十几万人快赶上马邑了。”
“但是怎么说呢,有一半都是府兵的家眷以及从突厥人那里夺回来的雁门,神武百姓,咱们恒安镇军,本来只有有两千多人,大部分都是从辽东带回来的兵卒。”
“前恒安镇将韩景大业九年的时候带兵去涿郡军前效力了,把恒安镇军都给带走了,正好赶上咱们从辽东回来,于是重建了恒安镇军。”
“大业十一年,也就是去年吧,突厥人南下在春夏的时候,就已经成了定局,我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还带人过来,可能是想跟突厥人商量一下,让他们回漠北去?”
“反正人家没回去,而是冲过来把皇帝给围在了雁门,咱们恒安镇那时已经扩军到了七八千人,招的都是云内府兵,没办法,等不到上令,只好自己募兵。”
“这要是放在以前,肯定是杀头的罪过,不过现在嘛,谁还管得了?”
“咱们先是在云内城下打了一仗,这一仗不算什么,突厥人不太聪明,让咱们诱进了城内,一举全歼,伤亡微乎其微,但缴获太少了”
“我和李碧算了算,明年大家就都要饿肚子了,正逢突厥人撤兵,于是一咬牙,我带着八千人,出了云内城。”
“大冬天的接连十余战,终于击溃了突厥人留在后面的一万多人马,其实也不算击溃,咱们带着他们在云内绕了老大一个圈子,一直去到神武城下,突厥人来纳过闷来,连夜就跑了。”
“冰天雪地的,你说他们能跑哪儿去,咱们在神武城中歇了一晚,追上他们,派了五百人夜袭,到了第二天早晨,咱们再过去的时候,突厥人已经连刀斗都拿不起来了。”
“但缴获还是少,没办法,咱又带人追上了突厥人的尾巴,一路去到云中草原,一圈下来,估计走了上千里,才抢回不少隋人百姓和牛羊。”
“回到云内城,八千人少了足足一多半儿,多数是战死了,其余的都是被冻死的,现在恒安镇军也就三千多人,比一镇人马多些,也多不到哪里去。”
“这点人守城有余,其他的也派不上什么大用场了,你们算是白来一趟,要不回去你跟你父亲说,让他开开恩,给咱们送点粮食过来,那咱们恒安镇上下可就感激不尽了。”
兜了这么多天的圈子,终于算是听到了实话,当然,这实话也是有水分的。
实际上,如今恒安镇军差不多有五千多的百战老兵,募兵速度也非常的快。
云内城的百姓就不用说了,尤其是从突厥人手里抢回来的隋人百姓,这可都是些青壮男女。
甚至从雁门被掳过来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隋军士卒。
现在的恒安镇军如果粮草充足的话,招募两三万人马,都很轻松,尤其是还有着大量的战马。
可以说,晋地如今再没有哪支军旅,能够跟恒安镇军掰掰腕子了。
晋地北部边塞之精华,都聚于云内,这是突厥人给云内留下的礼物,当然也浸透着云内壮士的鲜血和诸般努力。
这是一份血淋淋的礼物,同样也是这乱世当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比较可惜的是,恒安镇并无法将这么多人全部武装起来。
边塞附近没有大仓,要是有的话,这支几万人的大军,差不多就能横扫天下了。
别看那些义军动辄就是十几二十万人,那都不作数,在几万全副武装的边塞劲卒面前,皆是土鸡瓦犬,不堪一击。
李秀宁沉默了下来,她显然并不太愿意听到这些血淋淋的东西。
甚至于她心里有点愧疚,觉着对不住新交的朋友。
小小的少女叹了口气,却是拍着巴掌朗声吟哦,“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李破听着有些耳熟,想了想才从遥远的记忆当中将它找出来。
既然熟了,那他就不太客气了,呲着牙就乐,“这词听着颇为雄壮,只是,咱们可不是什么巾帼女雄,而且太不吉利,什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听着让人气闷,再换一首。”
呀,竟然还知道是木兰辞,少女惊讶了一下,她真以为眼前这是位粗人呢,这会儿好像才想起来,这人还是李靖的学生呢。
眼波流转,立即又吟唱道。
“白马骍角弓,鸣鞭乘北风。要途问边急,杂虏入云中。闭壁自往夏,清野径还冬。侨装多阙绝,旅途少裁缝。埋身守汉境,沈命对胡封。薄暮塞云起,飞沙被远松。含悲对两都,楚歌登四墉。丈夫设计误,怀恨逐边戎。弃别中国爱,要翼胡马功。去来今何道,卑贱生所钟。但令塞上儿,知我独为雄。”
这次李破立马抓瞎,随即有点后悔,跟人谈论诗词,不是咱专业啊。
少女看过来,这就是诗词相合的意思了,你对不出来,人家估计立马就是一句,请我喝酒补齐吧。
这是南人的游戏,在关西闺阁中流传,关西世阀的男人们却少有人能唱和几句,要不隋帝杨广怎么说,论起文才来他也是皇帝呢。
实际上,这是跟关西世阀子弟们比呢,到了文风鼎盛的江南,人家要不让着皇帝,杨广照样抓瞎。
其实,作为李渊的女儿,不是窦家的待嫁女,对于诗书唱答也很稀松。
一般来说,这种游戏是一问一答,言志为佳,遣怀次之,咏景再下,奉承嘛,读书人常做,但绝对乃读书人口里的卑污之行。
像上面的两首边塞诗,都是前人所作,前面是摘句,还可以说是遣怀,后面这一首,纯粹就是生拉硬套了,那是叹惋逐人的诗句,简直就像在咒人一样。
不过这也属于对牛弹琴,骂了也是白骂,对面这位听的稀里糊涂,还觉着人家是赞他呢。
李秀宁心里也是吐舌头,这可不是她故意的,她记得的诗句很是有限,到是弹了一手好琴,比起她母亲博览群书,秀外慧中来,她这个女儿还是更像李渊一点
===第223章斥候===
月票月票,有点卡文,早料到这一天会来,写的太快了,思路有点跟不上,不过阿草对这个经验还算丰富,尽量放慢节奏,过几天就好了。
而且,这一段笔墨有点多,但阿草觉得必须交代明白,不然过后的剧情会很生硬,大家忍耐忍耐吧。
李破本来还想笑着赞上几句,但转了转眼珠儿,随即就毫不犹豫的做了一次文抄公,给李秀宁当头就是一棒子。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这才是真正的言志诗,而且写的很直白,却大有深意。
是正经能够名传千古的诗句。
当然,就以这两位的文学水平,驴唇不对马嘴那是必须的,文不对题那也是必备的。
不过,李破显然稍胜一筹,他用的这首诗词吧,虽说不太应景,但却能够稍微表明恒安镇军的处境和希望得到的状态。
各国自有边界,杀人多不是英雄豪杰,为的只是能让侵略不再发生,大家能过上好点的日子。
李秀宁当即就被打蒙了,哎,这也太耍赖了,你个军汉,出身微寒,怎么就能这是哪抄来的这是?
文抄公就这点不好,你弄的太过的话,人家问上几句,没有不露馅的。
因为你既没那个文字底蕴,也没那个心境,凭什么就能做出这样的诗句来?那肯定就是抄的啊。
不用她来质问。李破就笑,“老师作的。还不错吧”
他直接把黑锅扣在了李靖身上,但李靖哪会有这样的心境?什么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什么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要知道,在另外一个时空当中,李靖可是凭借着他那令人高山仰止的军事才华,从南到北,把能遇到的敌人都给收拾了一遍。
自古以来,加上后来的名将们,都要在他那光辉的战绩下黯然失色。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家还寿终正寝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