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7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5/1986


其实前秦之时,侍中开始只是丞相派到殿中往来奏事的府史,和如今的通事舍人相似,可见官职不高。
到了汉时侍中成为加官,皇帝选亲信者通于内外,行走宫禁,备问左右,还管理着皇帝的一应生活起居,比如给皇帝倒便壶这种见鬼的差事也是侍中的职责之一。
如此也就没什么外官会愿意当这个侍中了。
所以这个时候的侍中,多为宦官把持,因为宦官得势,后来渐渐还有了帮皇帝审阅奏章的权力,于是最终出现了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
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其实行使的就是侍中之责。
只是秦汉两朝未设台省,到了东晋才有门下省,侍中便是门下省的长官,到了南北朝时期,门下省的权力日益扩大,宦官已被排除在外,门下省也渐渐完善起来,有了跟外朝抗衡的实力。
到了前隋年间,门下省的长官从侍中,纳言两个名称中自由切换,你改过来我改过去,也不知在闹腾个什么。
不过职位以及其职责却愈发稳定,就是皇帝的幕僚,帮助皇帝主持政务,外加制衡外朝两省,而门下省在外朝则没有什么实权可以掌握。
这其实和后来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之类的机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就是皇帝弄出来个私人部门,以防外朝脱离掌控。
只是没有那些宦官,权臣把持的特务机构那么阴暗,凶残罢了。
…………
虽说李破不在意长孙顺德怎么想,如果是初入长安那会,李破绝对不会这么干,因为长孙顺德是有能力作乱的。
他所代表的不光是一大部分洛阳世阀中人,而且长孙顺德还积极的与关西门阀联姻,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他是要尽力安抚长孙顺德所代表的势力的。
不然就一个长孙顺德,还是个河南人,又他娘的是李渊的姻亲,怎会被留在门下省任职?不过是做给一些人看的罢了。
而如今不管是关西世阀,还是洛阳人家,都想着怎么能在大唐治下过的更好,而非是琢磨着去投什么明主了。
这也意味着大唐的江山稳了,前些年大家一直在提什么盛世将临,实际上从元贞六年攻灭高句丽开始,大唐的步伐才日益稳健了下来。
到了元贞七年,大唐开始向着盛世的方向狂奔而去,中原的人力物力的优势也开始日渐显现。
这是人心凝聚的征兆,在此时节,世族中人的想法也随之改变,隋末战乱带来的影响正在消失。
那些伤口,那些仇恨都在渐渐弭平当中。
所以如今像长孙顺德这样的人物,最多最多也就是结党与人争权夺利罢了,而由此引起李破的不满,也就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
李破这么做,就是要挖个坑让长孙顺德在里面转一圈,如果表现不佳,寻个由头像宇文士及一样贬出京师也就是了。
也就是说李破没有除掉长孙顺德的意思,杀人这事他已经不怎么做了,因为没有必要,杀人总是最后的办法,有时候只能显示出你的愚蠢以及鲁莽。
当汉王的时候,不用在乎这些,可成为了皇帝,就不用制造太多惨桉了,哪个英明的皇帝又会是残暴的代名词?
始皇帝和老朱除外。
…………
范文进的任命文书是长孙顺德和杜楚客一起送过来的。
杜楚客不用说,虽说心地不错,是那种比较敦厚的老实人,可却还是和长孙顺德闹翻了,主要是因为长孙顺德实在不能称之为一个好的同僚。
算计太过,总想拉拢这个,打击那个的,封德彝在时,他还有所收敛,让着杜楚客几分,只是封德彝殁后,区区几个月的时间,如今就差把杜楚客架起来了。
所以这会杜楚客的心情可想而知,看笑话?他可是京兆杜氏子弟,正经的关西族类,惹毛了他那也是要跳起来咬人的。
最让他愤满的是,他那叔父杜淹和长孙顺德打的火热,这真是新仇旧恨,哪能善了?
另外一个时空当中,杜楚客兄弟和杜淹叔侄三人被王世充所捕,关进了牢狱之中。
杜淹通过关系降了王世充,因与杜如晦有着旧怨,于是进言害死了杜楚客的兄长,还把杜楚客关在牢房中不给吃食,差点饿死杜楚客。
杜楚客逃回关西不久,杜淹降唐,论罪当死,却是杜楚客极力劝杜如晦相救,说大哥已然身死,若吾等眼睁睁看着叔父被杀,杜氏还有何颜面存于世间?
这种事后来人恐怕很难理解,可当世的风气就是如此,骨肉相残的戏码上演一次,弄的杜淹已是声名狼藉。
若杜如晦和杜楚客兄弟冷眼旁观杜淹被杀,甚至上去踩上一脚。
那样一来京兆杜氏人心也就散了,外人也会对他们指指点点,私下里肯定要说上几句,一窝子薄情寡义之辈,吾等不能与他们相交云云。
当世之人不管入仕,还是升迁,以及平常的考绩,都要考量一项,那就是德行,为的就是约束官员们的操守。
战乱年间的事情都算“有情可原”,可骨肉相残一样难以被人接受,即便是皇帝也要留下污点,何况臣子?
像杜淹居于礼部侍郎位上已经有些年了,想要调任是难上加难,除了高官之位难得之外,怕是就有他陷害侄儿致死的原因在里面。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5/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