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7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2/1986


五胡乱华之事不远,让中原的汉人们没有任何底气说上一句天朝上国。
历史的精彩之处也正在于此,如果是一家独大,亚洲这一片估计就是一潭死水,人们会迅速失去前进的动力和热情。
正因为有外族时刻虎视眈眈,中原才能持续的发展出璀璨夺目的文明,抵抗异族入侵的英雄人物不时涌现,社会架构也在不断改进。
每一个伟大的文明,都是在血与火中诞生,成长起来的,这是由历史规律决定的,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大唐的外交政策和前隋有着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灵活而又多变,这和李破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有了好的办法,就不妨用一用,至于效果如何,试过才知道,主要是他也不求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诸多的外患。
打一仗,安定个几十年,这才是面对外敌时该有的理智预期,连根拔起的事情听上去很是爽快,实际上操作起来却极为困难,那需要很多的前提条件。
即便是倭国,李破也不太确定自己真正打掉了后来的那些小日子的祖宗,因为倭国孤悬海外,中原王朝只要陷入战乱之中,那种地方谋求自立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你以为上面都是唐人就愿意认祖归宗?时间不用多,只要和中原断绝来往几十年,更新上一代两代,说不定和异族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李破从来不会高估人性,所以他对一些事的看法大多都持悲观态度,治胡其实也是如此。
他认为不管策略现在看来有多英明,都很难保证大唐能够长治久安,中原王朝大多都是几百年的寿命,连个千年帝国都没有,就更验证了这一点。
所以说古人说的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那是标准的夸张说法,能谋一时之安的便很不错了,还想谋于万世,骗鬼呢?
这句话大致上其实就是告诉人们,眼光要放的长远些,不然再好的谋略也只能限于眼前之利,属于目光短浅的范畴,这样的策略不是上位者应该谋求的上策。
…………
“卿也不用说那么多,整理一下写个表章出来,送到省中议决,但有一点,西北的太平来之不易,不要弄的动静太大。
不管怎么说,大唐立国已有六载,年年征战,也是该到了好好休养生息的时候了,除了突厥,其他都乃纤芥之疾,只要大唐兵强马壮,也就都翻不起大的风浪来。”
范文进听明白了,这话即像是解释,也是警告,凉州是大局已定的局面,维持这种现状是非常省力的。
但你要消除基于猜测的未来的祸患,那就必须谨慎一些,一旦激起羌族叛乱,那罪过不用问,肯定得是他范文进来担着。
不过这也正常,他的治胡方略和李靖,以及封德彝所上之策有着明显的区别,因为李靖那是治乱之策,就是要打掉蛮族的气焰,方法自然凶狠勐烈。
而封德彝承接的是前隋应对突厥的诸般政策,然后基于大唐现有的状况而献上的国策,朝廷用了,结果如何还有待来日。
即便效果不如预期,这种长远的国策出了疏漏也怪责不到封德彝的头上。
而范文进上策就不同了,凉州的羌族现在还不成气候,你想要谋个长远也不是不对,可你要是破坏了当下的大好局面,那就是你的罪责,根本无法推脱。
只是当官就是要有这种风险,不然谁都不愿无事生非,秉持着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理念,那样的朝廷,那样的官员,可没什么值得称赞的。
…………
“臣当尽力而为,不让陛下失望。”
李破笑笑,心说这样的回答可真是无趣啊,“卿还是尽力把身子养好,不然如何为朕效力?
朕现在失望的是,你这府中做的饭食实在不和口味,凉州那边的吃食有没有什么特异之处?”
这个弯转的有点大,差点让范文进闪了腰。
他倒是听褚遂良说过一嘴,皇帝好美食佳肴,然后他就试探着问了问,皇帝好美色乎?
褚遂良一副一言难尽的样子,说总管在京中任职久了,自然晓得。
于是范文进就认为皇帝肯定玩的挺花的……连臣下们私下里都不敢念叨了,不然来上一句皇帝不好美色多大气?
不过食色性也,对于帝王来说,只要做的别太过火,还真不算什么大毛病。
范文进牵了牵嘴角,挤出了些许笑容,皇帝这是不想再谈正事了,他自然得顺着来,“西北饮食粗糙,哪里能跟长安相提并论?
只是有些吃食倒还算有点与众不同之处……”
说着说着,范文进脸色稍红,心中暗道了一声惭愧,说这些总有点佞臣的感觉,毕竟是他是正经的读书人呢。
李破又挑了两块蘑孤入口,他知道凉州应该没什么好东西,那地方的人多以牛羊肉食为主,连鱼鲜都不一定能尝得到。
而且受关西饮食的影响比较大,食物多以烧,煮为主,然后杂以面食,其实富贵人家就算烹饪方式简单,也能把自己的胃口挑理的不错。
普通人家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做出来的吃食能入口就不错,最重要的是想方设法弄些容易储存的食物来度过漫长的冬天。
西北偏远之地也没什么好的条件,即便是范文进这样的官员,吃的东西估计也就那样,李破是在马邑郡待过的,那里和凉州差别不大。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