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7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0/1986


就像范进提到的羌人,他们从秦汉时期就一直散落在西北地区,生活的范围是很广泛的。
以前也属于不同的种族部落,可渐渐的人们把散落在西北,汉中以及河西,敦煌地区的人们划分为西羌之属,这便有了构成了一个民族性质的群体的前提条件。
基本上不是这些部族自己融合在了一起,而是中原王朝的影响力到达了这里,并为他们划分了族群,并给了他们统一的概念而已。
所以说,如今所谓的羌人部族,其实有匈奴人,鲜卑人,甚至是汉人,突厥人等等的血脉。
从没有任何历史记载,到中原人给他们寻找到了自己的祖先,并煞有介事的记载于中原的史书当中,于是乎,便制造出了一些族群。
契丹,靺鞨,奚部,室韦,外加鲜卑,氐族等等,其实都是这么来的,谁让中原人图省事,总喜欢把一个地区的部族划分到一处呢?
说句不好听的,可谓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李破的思绪在分散,半晌才悠然问道:“卿在西北多年,治胡向来有方,既然羌人诸部被卿视为祸患,那肯定是不会错的,如今说起,看来是有良策予朕?”
范进一下打起了精神,听皇帝的语气不太好啊,为什么呢?
是以为他要重新挑起西北的纷争吗?不至于吧?
一瞬间范进就想了许多,没办法,他从来没有待在皇帝身边,相比于其他开国功臣,俨然属于外人,不了解皇帝的性情,那就必须战战兢兢,想的多一些。
看范进沉吟良久也不说话,李破趁机吃了几块蘑孤,味道还挺鲜的,都经过专人查验,应该无毒。
宫中的蘑孤汤做的很是不错,为此他还让人给丈母娘家里送去了一些,以后用来做小鸡炖蘑孤应该挺合适的。
李靖就要回来了,将来去丈母娘家里还得看到李靖那张老脸,说些乱七八糟的政务,实在让人开心不起来。
看来还得让李靖多出去走走,只是近期就不用想了,李靖回朝要待一段日子,毕竟是他的老丈人兼老师,不能像拉磨的驴一样使唤,不然丈母娘做的鸡味道肯定会越来越差。
李靖回朝之后的职位已经定了下来,封卫国公,尚书左仆射,然后温彦博也能晋升为尚书令了。
臣下们一直以为他把尚书省的其他两个位置空出来,是不打算再设尚书令之职了。
实际上人们并没有猜对,他又不是李世民,人家做过尚书令,就不想让人再占那个位置,而且别人起名字也得避开他的名讳。
李破自认没那么矫情,他留下一些位置就是为了安置有功之臣的,只是位置还是不多,所以就看谁回来的早,就能占住一些好位置。
回来的晚的,便在各处多设些侍郎,卫府多一位两位将军出来,估计如此也就够用了。
所以说范进算是赶上了好时候,再加上他没有什么家世,和朝中之人牵连不多,就更是李破眼中的香饽饽。
易于控制,即便有其他心思,也无人会鼎力助之,这样的臣下相信没有哪个皇帝会不喜欢。
有李靖这些人在朝,不管封多大的官职,李破都很放心,这就是马上君王的底气,老朱就做的差了些
不过也情有可原,老朱是义军起家,义军是什么样子的相信人们都清楚,那些义军头领们形形色色,动辄就要跟人争功争地盘,不杀光了他们,老朱估计也不会安心享受荣华富贵。
而且老朱的龙庭是怎么来的,他自己最清楚不过,义军之中山头林立,死了多少人才轮到他老朱当家作主,一旦成了皇帝,外敌也被消灭的差不多了,他自然容不得有人再效彷他当年故事。
这和李破的经历就拉开了距离,李破虽也出身草莽,可起兵之初就是官军,他也一直是当头的那个,所以后遗症就比老朱那会小的多。
如今平安渡过了六年,谁要是能再掀起点浪花来,李破都得赞一声你真有本事,就像此次招范进回朝,在凉州耕耘了十载的范进连屁都没敢放一个就乖乖的来了长安。
这就是差距,你搁蓝玉试一试,诏其回朝你都得好好掂量一下人家能不能顺利的奉诏还朝。
蓝玉死的时候,牵连致死的人就有一万五千多人,你要是放在唐初,有如此势力的人李破估计也得给他一刀了事。
牵扯进储位之争,还有这么大的实力,简直比董卓,曹操之辈还要可恶,你若不死日后皇帝的子孙非得被你杀个干净不可。
这就是功臣们的原罪,谁都脱不了命运的摆布,就像李破,再过上些年,军中的将士换了几茬,怕是李破也得好好想想,怎么才能让武将们安稳一些了。
===第1679章胡事(二)===
“陛下,臣心里只有四个字,分而治之。”
“哦?怎么说?”李破问道。
范进显然已经想好了,立即回道:“很多人都以为如今的羌族为古羌后裔,实则不然,古羌乃商周之裔,与我中原实为一体。
秦汉之时,古羌早已附于中原,后来者皆游荡至此之胡人也,只是占了古羌牧养牛羊之地罢了。
汉时分为东西两羌”
李破皱了皱眉头,他不是来听人讲古的,“朕晓得羌族来历,如今之羌种杂的很,听说他们中间很多人生来父母为谁都不晓得,不过是群居于世,不知廉耻的野人罢了。
朕在这里要跟你说一句,想要在朝中任职,就莫要卖弄学识,不是看不起卿的才学。
朕出身草莽,若是人人都来跟朕谈论古今,朕也应付不来卿应该能明白朕的意思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0/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