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6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0/1986


尽兴之后,却不必立即归去,除了高季辅不想落人话柄,恋恋不舍的不顾挽留,跟众人告辞离开之外,剩下的人都宿在了楼中。
程大胡子好好出了次血,颇为心疼,之后还要舍财出去,心情不由更加低落了几分。
得知小娘子们的花费事先已经被许敬宗给了结了,让程大胡子心里好受了许多,也对许敬宗的为人赞赏不已。
能看淡钱财的都是好汉,不像那位,抠抠索索的总是算计人,当年他就知道不是好来路,哼哼……
果然那厮最后当了皇帝,皇帝他能是好汉吗?
只是这次宴请算是初初解决了他的一块心病,至于是不是真能保他平安,只有做了方知,这个道理程大胡子还是明白的。
所以他跟众人打了招呼,借着送高季辅一程的由头,回家去了。
第二天他就起了个大早,把两个儿子揪起来一顿摔打,看了看他们武艺操练的如何,至于考校文章,那就算了。
他的大儿如今在长安书院读书,腊月底才回的家,次子也才四岁,是他在长安被俘那年年底出生的。
由于当时一家人心惊胆战,孙氏生产的时候落下了病根,一直时好时坏的,程大胡子又不是个顾家之人,外加常年在外,所以家中的事情大多都由程家长女在操持。
洗漱过后,用早饭的时候,孙氏就说起了长女的婚事。
程知节和孙氏属于患难夫妻,能走到今天不容易,程大胡子在洛阳的时候,纳了几个小妾,也曾经诞下几个儿女。
可到了如今,也就孙氏带着三个儿女跟在他了身边,这还是得益于秦琼秦叔宝,看出了王世充西征长安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暗自让程知节把两家的家眷都带在了身边。
不然的话,程大胡子忙活这么多年,人到中年,却只留下条性命,其他什么都不会剩不下。
然后一切都得重头来过……
现在好赖有个家给他兜底,回到长安还能有个实在的落脚之处,不是无根之萍。
他的大女儿芳龄二八,长的不算俊俏,却也不丑,是到了该寻人家的时候,自从他从吐蕃回来,孙氏就跟他念叨。
程大胡子满腹心事,加上身心俱疲,哪里顾得上这些。
此时也是随口应付,“成成,你也莫要催俺,俺认得那许多人,还怕自家的女儿嫁不出去?”
孙氏心直口快,同时也是个明白人,“就你那些狐朋狗友,能生出什么好儿郎来?俺可跟你说,金珠拎得动刀枪,管家也是一把好手,你要是……”
“阿娘……”两个儿子在旁边听的直乐,女儿则红了脸,不让娘亲说下去了。
===第1605章气闷===
一顿饭吃的程大胡子没滋没味。
长女要嫁人,过两年他的长子也要娶妻了。
说实话,这些年他没怎么管过家里的事情,好像一眨眼的工夫,儿女已经长成。
孙氏出自书香门第,父亲是个县令,他之所以能娶上这门亲,不是人家看上了他这个贼头,而是迫于形势才嫁的女儿,换句话说和抢亲差不多。
所以在他常年在外的这些年,孙氏教导儿女读书识字,眼瞅着老程的这几个子女就都走上了和父亲完全不同的一条路。
身上没有半点的匪气,反而各个知书达理,相互间十分和睦,也不知程大胡子到底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
…………
程大胡子颇为心塞,儿女渐渐长成,与他却并不算亲近。
这次出去了两年多,回到家中感觉尤为真切。
饭桌上,程处默看了看父亲,说道:“阿爷,昨日罗三叔派了人来问,阿爷已经回京多日,怎的不去寻他喝酒?您看是不是去罗三叔那里瞧瞧?”
程处默是程大胡子的长子,今年十二岁,按照当世的规矩,差不多也能顶门立户过日子了。
程大胡子不在京师的时候,就把妻儿都交给了罗士信来照顾,前年罗士信把程处默送去了长安书院读书。
大概就是汝妻子吾养之的意思,非常符合华夏的传统理念,用当世的话来说,就是通家之好。
程大胡子一听就知道是罗三郎听说他宴请宾客,却没有受到邀请,紧着便派人上门来挑刺。
于是紧着扒了两口饭,说道:“一会你去后面取五十张皮货,挑好的……那张熊皮也拿出来,俺带你去见你罗三叔。”
少年乐呵呵的应诺一声,不再说话,埋头扒饭。
程大胡子却突然想起,进罗士信的门许要动拳脚,被儿子看见不太好,开口就变了主意,“嗯,你还是留在家里温书吧,大冷天的,冻着了不好。”
程处默的脸一下垮了下来,却也不敢跟父亲犟嘴,胡乱的捣鼓了两下筷子,饭便落了一些在桌子上,稍稍以示不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0/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