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1986


也许是宇文述感到余日无多,怕黄泉路上太过寂寞,于是,他临终之时,让人带话给皇帝,说我的两个儿子还小,犯了点小错,如今都被削职为民了,您看我死后他们无依无靠的多可怜,您给照顾照顾吧。
临终的几句话,算是给隋帝杨广的脖子套上了绞索。随后南巡的时候,隋帝杨广身边就多了两个宇文家的败家子。
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两兄弟。
这么一番纷纷扰扰。天下又这么乱了,李渊在晋阳干什么。谁还来管?
也别说,大业十二年的时候,天下间好像也就关中和晋地两处,还在时不时的受到朝廷的辖制,其他地方的人,好像都在忙着造反了。
而雁门之围,算是将大隋最后一块遮羞布给扯了下来,能够有这么两处地方,还受约束。那只能说是曾经强盛的大隋,虽然差不多死透了,但还在保持着一定的惯性。
所以,作为太原留守的李渊,将这块遮羞布又勉强给盖了回去。
这个时候,李渊差不多算是坐稳了太原留守的位置,很顺利,剩下他面临的问题也就简单明了起来。
各处匪患难止,晋地的好说。有太原王氏辅助,晋人归附是早晚的事情。
但河北那边闹的太厉害了,流窜过来的家伙,一个比一个凶。他们可不管什么太原王氏不太原王氏,太原留守不太原留守的。
这些家伙已经造反造的着了魔,你就算现在给他们一块田地。让他们耕种他们也不愿意了,我就是要抢。抢东西多简单啊,我就是要拉人造反。没了手下生活多没意思啊。
怎么止住这种势头,让河北人在河北老实呆着,糟蹋你们河北去,别往晋地来的问题,让李渊和他的谋士将领们,都愁白了头发,却感觉除了剿灭之外,没什么好办法可想。
于是,大业十二年,其实是李渊拼命剿匪的一年,他的长子李建成,也就此崭露头角。
还有个更大的问题在困扰着李渊,那就是突厥。
从大业十二年开始,突厥连年入寇,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
身为太原留守,他需要作出努力,来对抗强盛的突厥,保证晋地的平安,这是他推脱不掉的职责。
剿匪,李渊可能自信满满,他对这个也很有经验,他不像王世充,吐万绪,或者是樊子盖那么糊涂,会受到皇帝,乃至于东都臣子们的干扰。
他看的很明白,剿抚并用是必须的手段,不然的话,匪患只会越剿越多,就像其他糜烂的地方一样。
他自信能在一两年间,还晋地一个清明世界。
但突厥啊以如今之情势,拿什么来应对突厥人的袭扰?
太原留守府邸后宅,一处水榭当中,唐国公李渊披着貂裘,抚着栏杆,忧烦万端。
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李渊是既喜山峦,又喜观水,所以向来认为自己两者俱全
而当他心意烦乱的时候,就喜欢站在水边,估计是想从水里得到些智慧。
不过他在这里已经站了半个多时辰,也没能让自己的脑子开个窍,身上却被冻的有些僵了。
李渊抽了抽鼻涕,摸了摸下巴上的美髯,无奈的想要回去呆着了。
这几年,他感觉自己又进入了倒霉期,一如当年父亲早逝的时候那样,有些无助。
因为两年前,他的妻子窦氏病逝于涿郡,每次想到这个,他都会在心里恶狠狠的来上一句,该死的北征,该死的杨二。
而就在去年,他一力剿匪的时候,三子李玄霸夭于长安,这个儿子从小体弱多病,也得到了父母更多的疼爱。
也许是和母亲太过亲厚,听闻母亲故逝于涿郡的消息,李玄霸当时就吐了血,转眼间病入膏肓,追随母亲一起去了,享年只有十五岁。
连丧至亲,让李渊心痛之下,多少有点心灰意懒,去年在河东没来晋阳,其实不但想看杨广的笑话,也是对这一地鸡毛的世道感到了厌倦所致。
想到这里,李渊蹙着双眉,死死的握了握栏杆,让纤细的木栏立即发出一阵痛苦的呻吟声,也显示着,眼前这个看上去温文尔雅,大气雍容的关西大阀子弟可不是什么善茬。
脚步声由远及近,李渊眯着细长的眼睛斜过去,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唐公不高兴了,最好离着他远点。
不过随即,李渊的神色就缓和了下来。
来的是个小娘子,长发低垂,被她随意的挽在身后,一荡一荡的,看上去好像要飞起来一般。
十四五岁的年纪,身量却已经不矮了,她的脸蛋有些圆,还带着点婴儿肥,乍一看挺可爱,但配上那和李渊几乎一模一样的眉毛眼睛,却诡异的让她看上去多了几分清冷和倨傲。
一身带着云纹的墨绿色裙裾,披着白色的貂裘,走路时手脚幅度不大,但却很快,立马带出了一种关西女儿特有的矫健和迅捷。
能在这个时候,来打扰唐国公李渊静思的娘子,自然不会是外人,她就是唐国公李渊最为宠爱的一个女儿,李秀宁。
如果李碧在这里,和这位唐国公府的三娘子比较一下,你就会发现,李碧硬的就像块顽铁,有着百折不回的狠劲,这位三娘子则像根竹子,柔韧中带着些灵性。
她很快来到李渊近前,微微蹲了蹲身子,双手在身前一挽,一个标准的不能再标准的仕女礼。
“父亲”
李渊咧开嘴就笑了,笑的随意而又慈爱,这个时候的他,不再是什么太原留守,也不再是什么唐国公,他只是一个父亲。
当然,唐国公李渊的儿子女儿一大把,能得到这个待遇的,独独只有三女李秀宁一个。
窦氏给李渊留下了四子一女,孩子们都大了,心思也多了起来,而且各个主意都正的很,让李渊也颇为头疼。
唯独这个女儿,虽说主意也很大,却让李渊打心眼里喜欢,这不但是因为这个女儿和他的妻子窦氏长的很像,而且还因为这个女儿和她的母亲一样贴心又透着智慧。
“天气这么冷,你怎么出来了?”
说着,李渊迈步就走,显然是想早点回去,别让女儿冻着了。
李秀宁静静的随在他身后半步远的地方,一笑带起腮旁一个酒窝,眉毛展开,眼睛也顺势眯成一道缝,弯弯的像个月牙,一下子清冷的气质就消失不见了,像变脸一样透出嫩嫩的娇憨出来。
“父亲还说我呢,您看您,这冻的可不轻,回去女儿给您温壶酒,先暖暖身子。”
李渊老怀大慰,摸着胡子不住点头,爽朗的笑声传出去老远,隐在暗处的护卫们,慢慢都凑了过来,心里大多都道,还是三娘子有办法,唐公今天的心情可不大好呢。
“女儿这里还有喜讯要告知您呢,一会儿就当给父亲来助酒兴了。”
李渊摇头失笑,心道,这年头还能有什么喜讯?别是杨二死了吧?那可就真得道上一句好消息了。
不过想到还得给那混账杨二披麻戴孝,李渊又是一阵的不爽利。
嘴上却在随口道着,“什么消息,能让你也说好了?莫非是柴大郎来信了?”
李秀宁抿着嘴笑了笑,没多少扭捏,她和东宫千牛备身柴绍已经订了亲,见了几次,多合心意吧,谈不上,说多厌烦吧,也是没有的事儿。
这一点上,和她母亲很像,什么事都能看的淡一些,不会给自己找太多的无谓的忧烦,但有一件事要真让她认准了,那可真就要出大麻烦了,九头牛都不一定拉的回来。
李家的几个儿女,在这一点上都很像,不愧是一奶同胞。
而且,他对柴绍这个未来夫君的评价,还真就不高,她觉着柴绍太过于热衷名利,实非良配,只是没了柴绍,还有刘绍,张绍,她又做不得主,那又何必庸人自扰呢?
这位唐国公府的三娘子,心态可不是一般的好。
===第207章成名(十四)===
月票月票
父女两人谈谈说说,去了不远处和李渊的书房连着的一间暖阁。頂点,
一般来说,这是李渊会客的地方,李渊这人吧,也喜欢交朋友,和许多大阀子弟一样,他交的朋友可不能是泛泛之辈。
家世一定要显赫,这是先决条件,李渊的朋友当中,绝对不会有什么草莽豪杰,那都是他驱使的鹰犬,不会是他的朋友。
接下来你还得有才能,这样的人来到李渊面前,他一定会待你如大宾,没才能也成,那你就得和他谈着投缘。
什么叫投缘呢,对唐国公李渊来说,他喜欢洒脱一些的人物,也就是说,你在他面前不用太装,也别太拘束,但也不要太过失礼,哎,这样的人就能让他看着比较顺眼了。
当然,洒脱的人要是还言谈有趣儿些,见识广博些,那就更好了。
李渊吧,不会跟朋友讲什么义气不义气的,但只要能让他待为友人,他绝对对得起你,和那些空口白话,只能日久见人心的草莽人物有着根本的区别,因为身为关西大阀阀主的他,有绝对的自信,能让自己的朋友满意,不会后悔交了他李渊这么个朋友。
不过呢,李渊到了晋阳不久,还没找到什么志趣相投的朋友。
王氏的那些人,他看不上,礼节多的连他这个大阀子弟都厌烦了,就更别说交什么朋友了。
而且这些家伙讲究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割袍断义。划地绝交,君子绝交。不出恶语之类的古风,很是绝情之外。背地里不定藏着多少龌龊呢,所以皆为只可使之,不可深交之流。
至于晋阳城里其他大族的人物,他也见了不少,在李渊看来,都是王氏的跟屁虫,天然就不会放在关西门阀出身的他的眼中。
所以,这间待客的暖阁,到如今还一次未曾真正的行使他的功能。
每次来到这里。李渊都会感叹,晋地无人啊,当年他在楼烦的时候,就是这么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如今也没多少改变。
晋阳王氏,李渊心里撇嘴,晋阳王徒有虚名,白白占了个好地方。
父女两人分席坐定,不一会儿。他们面前的矮几上,便摆上了几个下酒菜,两壶温酒。
李渊笑笑,这么郑重其事的时候可不多。也不知他这个女儿又要闹哪样?
对待这个女儿,他向来是宽容的,而且他也很能沉得住气。还就是不问,父女间的这点小把戏。玩了已经有些年了,但每次都能让李渊感觉到轻松和温馨。
李秀宁自然不会有李渊这样的感慨。那是独属于老人的情怀,少年人不会去细心感受这些,她只是觉得,今天应该来陪着父亲喝一杯,所以就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