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6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8/1986


只是嘴上不能这么说,韦节拱手道:“多谢侍郎吉言,因银宝方便携带远行之故,人们花使的越来越多,又因出矿太少的缘故,近年屡屡有所碍难。
若扶桑那边能够大量开采,确实可解朝廷燃眉之急。”
李破看了看说的热络的两人,把手中的银宝放回匣中,又拿起一枚铜钱来观看。
式样还是那个式样,天圆地方,无甚特异之处,只是表面比旧钱光润了几分,其上刻制了云纹,元贞通宝几个字更是清晰可见,显然比旧钱更为精良。
铜钱是合金所制,大唐用的是铜锌合金,色泽黄润,不易损毁,锈蚀,已是大致上脱离了五铢钱的范畴。
银宝亦是如此,在大唐来说更是一个创举,按照既定的历史轨迹,银子的计量单位应该是两。
但现在大唐发行的银宝,计量单位是枚,大唐官府更是强制性的规定了兑换单位,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清楚,也就不用细说了。
而现在,终于又衍生出了新的品种,金宝。
一枚和银宝的样式一致,上面印着山纹和水纹,正反两面都是元贞二字,只不过正面是隶书,后面是小篆。
其实前隋之前,金银都还无法真正进入到货币流通领域,银宝是李破进入晋阳之后,为了解决钱币紧缩的问题而铸造。
到了现在又出现了金宝,不是钱币不够用了,不论金宝,还是银宝,如今其实都是为了大唐境内行商走动而准备的。
金银一旦以这种方式进入货币体系,那么它们便也具备了利于商业往来的属性,和后来的银票之类有着一个共同点,轻便,易于携带。
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价值上不与自身价值等同,必须要有官府背书,也就是信用问题需得到解决才行。
如今也还只能用于大唐境内的贸易往来,外族是不会认的,因为在人家眼中,大唐还没那个信用。
后来人都知道,信用在货币流通中的重要地位。
而金宝和银宝的出现,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信用货币的性质,想得到外族承认,很简单,这需要大唐以自身的国力做出承诺。
显然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十年二十年的不算什么,几十年都是常识。
…………
李破终于放下钱币,满意的笑道:“辛苦韦卿了,新币做的很是精美,令人爱不释手。”
说到这里,沉吟一下便道:“这样吧,明年宫中采买就用新钱支付,少府要做好准备……丑话说在前面,若是新钱没有旧钱好用,朕唯少府是问。”
韦节起身一拜道:“陛下尽管放心,如此大事若有差池,臣亦无颜再见陛下矣。”
李破点头,这等事若真出现大业白钱那样的事故,他可不是杨广,定要斩下几个头颅来的。
“倭国产银,几无疑问,待查证清楚了,少府派人去督采,中间路途遥远,估计还要建些中转之处,这些就让户部去办吧。”
===第1579章仓储===
“臣看了东海都护府呈文,其中言及储银之巨,世所罕有,而且极易开采,若真如此,臣以为,不如明年聚集人力到扶桑,大量开采白银,然后运回大唐。
至于如今各地之银矿,没有开采的也就不用动工了,即便正在开采的,也可酌情关停,此为后世子孙计,陛下以为如何?”
长孙顺德一边悄悄观察着皇帝的脸色,一边说道。
韦节暗自点头,这是国之良策无疑,中原之地物产丰饶不假,可也不是什么都有,金银之类的矿藏较少。
数百年来,中原佛教大昌,很多和尚都脑满肠肥,喜欢经营田土等面产,还喜聚敛钱财。
打着的旗号就是给佛像塑造金身,所以大量的金银都进了佛祖的腰包,其余则为贵族们铸造器物所用。
另外胡人比中原人更喜欢这些东西,很多金银之类都流去了突厥和西域,大唐用到的时候,便也有些为难。
长孙顺德所言,韦节是非常赞同的,既然铸造出了金宝和银宝,那国库之中就要存储大量的金银,以备后用。
以此看来,海外之银,当为首选,他也听说,扶南,真腊,天竺,甚或西域之类,都不缺金子,这要是都给抢过来……
年近五旬,依旧风度翩翩的韦少府,内心也是很狂野的。
本来他想附和长孙顺德几句,不过话到了嘴边,却又被他硬生生的咽了下去。
他想起了长孙顺德的名声,那还在其次,现在于他面前献殷勤的人太多了,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他是大都督李靖的至交好友。
想要攀附的人如今简直是无孔不入,韦节在少府任上本来清静,现在……却是让他非常之烦恼。
而且少府和太常寺,都与宫内牵连甚深,宫中采买的时候,有资格成为皇商的商人们对他这样的大人物更是围追堵截,所以说少府监的职位很考验人的品行。
韦节为人恬淡,人也很聪明,又是做过黄门郎的人,所以行事谨慎,不会给人留下任何的把柄。
长孙顺德对他很是殷勤,听闻他入宫奏事,竟是在太极殿外专程等候,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韦节已是有了些戒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8/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