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5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6/1986


甩锅这事不论什么民族,什么人种,都是无师自通,大家好像明白了郑从师的意思,顺着话茬就赶了上来,让台阶变得越来越宽。
这下阿史那多闻就满意多了,赞许的看着女婿,心里不由有点可惜,这人是个隋人,要是他的儿子就好了……
看着阿史那多闻缓和下来的脸色,郑从师知道火候到了,拼命的向阿史那多闻使起了眼色。
阿史那多闻见状,知道他还有话说,看了看愚笨的部下们,挥了挥手,把人都赶出了帐篷。
郑从师凑了过来,低声道:“可汗是想就此退兵吗?”
阿史那多闻微微点头,“此时退回丸都城,还能休息一下,再等下去,怕是部众就要散去了。”
郑从师摇头道:“就这么回去,又怎么跟天神交代呢?”
阿史那多闻皱起了眉头,跟天神怎么交代另说着,就此无功而返的话,冬天里怎么安抚部众才是让人最为头疼的地方。
突厥人和中原人可不一样,出征之后必须要得到足够的战利品,大家才会满意,不然空手回去大家都没法跟部众交代。
一次两次下来,谁又愿意跟着一个无能的首领去奔波?当你的号召力降到一定的程度,也就会失去权力。
而且人心本就不稳……
“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郑从师微微一笑,“高句丽人没有信用,唐人却以信义著称……”
===第1548章可笑===
像郑从师这样的人在突厥还有一些,可和当年北方边塞众人,要么受官于突厥,要么干脆蜂起北窜的时节相比,如今还留在草原上的人已经不算多了。
隋末战乱的那些年,突厥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北边的小可汗就封了十几个,投入突厥怀抱的隋人更是多不胜数。
时人都说,突厥之盛,亘古未有,那不是突厥自身真的有那么强大,而是北方官民军将眼见天下大乱,纷纷投胡所致。
当年始毕可汗两次率军南下,其中就有一部分是隋人降将,所以声势才能那么浩大。
郑从师就是当年幽州那边的官员,逃去突厥之后,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阿史那多闻的重用,并娶了阿史那多闻的女儿,正经的铁杆带路党的路数。
只是现在还在为突厥人效力的中原人不比那会了,很多人水土不服,都死在了草原上,还有一部分人或者被突厥人杀了,或者是被当做炮灰给消耗掉了。
投靠异族的人下场大多都是这般,倒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这么多年像郑从师这般侥幸活了下来,还能在突厥得到官职重用的人,已不多见。
说起来,因为突厥王庭的主人是前隋义成公主殿下,收拢的前隋降人反而要多一些,阿史那多闻账下的隋人,则寥寥无几。
…………
郑从师向阿史那多闻献计,私语半晚,陈说利害,终于劝得阿史那多闻点头。
出了帐篷,郑从师立即裹紧了身上的皮袍子,呼吸着半岛上湿润中带着阴寒的空气,心里也是哭笑不得。
都什么时候了,这位可汗却还在犹犹豫豫,以前那般雄心勃勃,杀伐决断的样子难道是装出来的?
突厥人面临的困境太明显了,退兵,稳定人心,等等等等,说到底这一切都是为了保存实力。
在这里一旦伤筋动骨,回去之后面对的将是西边吹过来的寒风。
所以在郑从师看来,与其和唐军在这里做无谓的僵持,或是厮杀上一场,不如在局面还没有变得更为不利的时候,向唐人低头。
唐人啊……大隋亡了,这才多少年,不过也不稀奇,自魏晋以来,南边的王朝各个短命,倒也不缺大隋一个。
唐人能占得天下多久?也待商榷,反正他是不太看好,当初南边大乱,各色人等纷纷揭竿而起,死的人一片一片的,如今重归一统,如何收拢人心就是个大问题。
大家人脑子打出了狗脑子,不知种下了多少仇恨,难道换个人来做主,大家就忘了流下的那些鲜血不成?
而且大唐才立国几年?就发兵来攻打高句丽,那位大唐皇帝怕是和杨广也差不许多,只顾着自己的功业,不会去管其天下人的死活。
…………
心里乱七八糟的想着,只是有一点比较确定,他可不想跟着突厥人一起在这里等死,怎么也得寻一条活路出来。
不成的话他就干脆率人投唐,因为他在阿史那多闻的神色言谈之间,已经察觉到些不详的气息。
世事艰难之时,有的人镇定自若,一副雄主之像,有的人则神思昏聩,每个决定都显得那么的狂乱和无措。
就像阿史那多闻,决定起兵征伐辽东,当时这个抉择也许并不算错,可突然丢了老巢之后,这位可汗大人的表现便急转直下。
突厥人啊,好像每个人都热衷于权力,但却少有能承担权势之重的英雄豪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6/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