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5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3/1986


再加上匈奴鲜卑羯氐羌祸乱北方,对中原文明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一度让中原人的自我认知发生了混乱,一直到前隋才有了些拨乱反正的迹象,可惜前隋二世而亡……
大唐立国之后,上层贵族经历了战乱的洗礼,鲜卑等部族的残余势力遭受重创,民族融合渐近完成,李破执政的态势也促进了回归中原汉家正统的进程。
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大唐正处于量变产生质变的临界点上,人们的心气将升未升,需要一场重大的对外胜利来进行祭奠和升华。
突厥,高句丽这样的宿敌就非常合适,至于吐蕃,倭国,百济等,都属于通往大唐盛世的道路上的必要铺垫而已。
像金德曼这样的外来人只能看到些表象罢了,在中原大地上出现的那种俾睨天下,威服四夷的王朝也是几百上千年才有一个,可遇而不可求。
…………
话题都很轻松,皇帝陛下言语舒缓,关切之下,妙语频出,让金德曼有一种和亲近长辈交谈的感觉。
当李破终于问到新罗国内均势的时候,金德曼竟是再也提不起什么谨慎戒备之心,几乎是知无不答。
可以说李破这些年的皇帝没白当,就这说话的节奏,已然窥见了另外一重境界,即便是裴矩,封德彝那样的老狐狸,他也能拿捏的住,何况是年轻的新罗女王殿下了。
从金德曼的回答当中,又加上杜伏威,崔敦礼等人的传报的佐证,李破便能清楚的把握到,新罗政局稳定,并没有什么人见金德曼年少,又是个女人,搬弄是非,欲取而代之。
借此也让他对新罗人的秉性有了些认知,新罗立国已经很多年了,甚至于超过了中原的历代王朝。
这和新罗人的风俗以及他们的性情估计有着直接的关系,不然一个女人当政,搁在中原,那一定会激起无数血淋淋的争斗。
这些对于大唐而言,不好不坏,从当前局面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
“今年朕打算起兵伐高句丽,新罗应该早有准备了吧?卿觉得此战时机如何?胜算又有几分?”
===第1515章战略===
“战事之上,臣哪敢擅言胜败?
只是臣来之前,与吴王殿下见了一次,李大王说的一句话让臣深有同感,高句丽如今已是徒有其表,如人之将暮,时日无多矣。
臣听说荣留王高成信佛崇道,整日里在宫中传佛讲法,不问外事,一心只想得成大道,长生不老。
每次讲法,宫中皆聚千人相会,高句丽之贵人尽都趋之若鹜,各家各户更是立下佛道之像,焚香而拜。
高句丽五部众,向称凶暴,可如今他们已不参拜以炽烈闻名的三足乌,而是尊奉佛道,凶性已减,加之五部已去其二,各部之间又不和睦,所以这些年来高句丽才无所作为。
臣等居于江南,奈何人少势寡,旁有百济掣肘,后有倭人侵扰,独力难支,虽恨高句丽人深矣,又见其颓败,却不得伐之……
今得大唐挥兵东向,臣愿领新罗之众附于翼尾,唯愿一战,以雪前耻。”
说道高句丽,金德曼是真的有话说,咬牙切齿的模样不需作态,就自然而然的流露了出来,新罗的贵族们日常都会骂上高句丽人几句,不然念头就不会通达。
这主要源于当年杨广三征高句丽,让高句丽国力匮乏,于是加大了对百济和新罗的欺压,自然也就更加激起了百济和新罗的怨恨。
由此也引发了不少战事,新罗人还趁机夺取了大片的土地,把势力延伸到了整个汉江流域。
可惜的是新罗人有些飘,和百济人闹起了矛盾,又被高句丽人给压制住了,反而受了不少欺负。
现在金德曼就趁机向大唐皇帝陛下告状,数说着高句丽的不是,完全是一副主战派的模样。
新罗人内部此时其实也已达成了共识,借助唐军兵势,把压在他们头上很多年的这块大石头搬开,至于今后半岛是怎样一个局面,新罗的有识之士们也比较迷茫……
大唐不存在这种问题,复仇之战自然要灭国而还。
对于金德曼的回应,这次李破就很不满意,他希望听到的不是新罗人请战的声音,而是其他的一些东西。
毕竟大唐是半岛上的外来人,对局势的把握可能存在疏漏之处。
新罗人和高句丽人却已相邻而居很久了,最了解高句丽的,应该就是新罗和百济,一旦唐军动兵,新罗最重要的任务不是随军而战,更非支应粮草后勤。
在李破看来,新罗人要做的就是当好他们的带路党……
一个合格的带路党该做什么?那可就太多了,和当地人打交道,探查军情,指点作战环境和敌人的内部事态。
哪里的部落强大,哪里的弱小,哪个该招抚,哪个又该狠狠的进攻消灭他们。
如此种种,唐军进兵高句丽腹地的时候,都需要新罗人来辅助,不然的话,他哪有闲心这么跟人耐心的说话?
真的是瞧上了人家的美色不成?
…………
也就是他不能去到军前,不然的话此战胜算将会大增几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3/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