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5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4/1986


交谈之中,又听说了大唐之种种,于是对大唐起了仰慕之心,想到大唐游历一番,再回到香雄来接掌王位。
这是他的父亲喀耿泽聂叙给他的承诺,只要他能平安回到香雄,就把王位传给他。
香雄的贵族也有四处游历的习惯,之前大多都是随着商队去天竺学习佛法,现在好像大唐成为了另外一个更好的选择。
随行北上的黑牦牛部的贵族人数最多。
这些还处于原始阶段末期的部族就是这样,只有受了伤,流了血,他们才能认清现实,好好说话反而得不到他们的尊重。
所以说,面临灭族危机的黑牦牛部,才是山南最渴望得到大唐认同的部族。
他们随军而来的贵族就很多,都是部落首领的血脉,另外他们还在部落中挑选出了几十个最为美丽的少女,外带两头神圣的白牦牛,以及很多宝石之类的东西,送给大唐皇帝陛下做礼物。
大军可谓是满载而归。
别看队伍比来时臃肿了许多,还有成群的牛羊跟在队伍后面,可有着高原部族的帮助,加上大军将士已然适应了高原的环境,速度反而比来时快了许多。
足以在冬天来临之前,赶回凉州。
…………
六月间的洛阳,正值盛夏时节。
皇帝驾幸东都,车驾已在洛阳停留了一个多月,这对于落寞已久的洛阳来说是个难得的契机,说明皇帝并没有忘了还有个东都。
随皇帝东巡的人很多,加上听说皇帝驾临洛阳的消息,然后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各色人等,洛阳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繁荣了起来。
不用说别的,只刚建成没两年,一直苦于生员问题的洛阳书院,最近就接待了几十位来洛阳书院游学的士子,以后可能还会更多,因为皇帝亲临洛阳书院,并吟诗一首。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浅显易懂,殷殷劝学,情真意切,由此也可见皇帝重视办学之意,从无更改,同时也给洛阳书院稍稍扬了扬名声。
可惜皇帝未曾亲自点评书院少年,不然的话效果会更好一些。
嗯,主要是李破胸中墨水少,怕跟不知深浅的少年人说话漏了底细,那可就太尴尬了。
他倒是有自知之明,即便当了皇帝,也从不在学识上跟人较真,最多就是偶尔抄抄诗,告诉大家皇帝不是个文盲,仅此而已。
除了洛阳书院,当世最能表现一个城池繁荣程度的还要属青楼楚馆所在的坊间。
没办法,从古至今男人就是这个德性,食色性也嘛,在这里食色俱全,自然也就是各个城池当中最为繁华之处,和后来的步行街差不多。
像是褚遂良回京述职,就先去彩玉坊走了一遭,吃喝玩乐都在其次,看的就是长安这些年的变化有多大,是不是比以前强出很多。
那里能看出很多东西,比如说朝廷的治理能力,人们观念的开放程度等等等等。
而自从皇帝驾临洛阳以来,洛阳的烟花之地就变得热闹了起来,就是时日还短,比不上长安的彩玉坊那么繁华而已……
…………
黄道桥上,李破驻足而立。
黄道桥是洛阳皇宫南侧,修在洛水之上的五座桥梁之一,就在皇城的正门则天门外,在这里洛水分成了三岔,上面修了三座桥。
中间的湿地上林木依依,还弄了两个牡丹园,周围洛水滔滔而过,景色实在侍弄的很是不错。
李秀宁一身戎装,英气勃勃,陪在李破身边,倚马而立。
另外一边身材高大,几乎不下于李破的阿史那容真也不说话,只是时不时的隔着李破瞅瞅李秀宁,估计是看见她这身打扮觉着李秀宁像换了个人似的,颇为新鲜。
…………
“洛阳这里建的是好,有山有水,瞅着颇为赏心悦目,就是……”李破赞叹了一声,接着嫌弃的回头看了看后面的宫城,其意不言而喻。
李秀宁笑着道:“当年宇文恺等人奉诏建洛阳,据说宫城样式几经修改,直到炀帝点头才得动土,所以洛阳宫城的建造晚了外面足足有四个月。
后来听宇文氏的人说,宇文恺颇有怨言,只是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陇西李氏中人,知道的秘辛还是多。
李破拍了拍栏杆,按照他的习惯,错处自然都是杨广的,“美景在前,说起杨二那厮真是晦气……”
说完还瞪了李秀宁一眼,颇为孩子气的样子逗的李秀宁咯咯咯的笑了起来。
李破到洛阳以后,老实的在宫中待了一个多月,把该见的人都见了,偶尔才会带着后宫的嫔妃出来转转,并无任何出格之举,比如逛逛洛阳的青楼,尝尝河南脂粉什么的。
今日也是听说李秀宁从荥阳回到了洛阳,才把她召过来相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