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4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4/1986


…………
“闲来无事,夫君不如见一见他们,与高僧相见,说不定能有所得呢?”
妻子开口相劝,李破也便有所意动,不知道这些和尚和当年在马邑遇到了那几位有什么区别?
闲着没事见一见倒也无妨。
宗教问题错综复杂,他还没有怎么碰触过,既无伐山破庙之心,也无推波助澜之意。
而且战乱过后,从地方上的奏报来看,信众倒是不少,可和尚们过的也大不如前,不过在李破这里,道家的人明显看着要比和尚顺眼一些。
比如说孙思邈,人家到处游历那是为了济世救人,李淳风等人则专注于天文历法,炼丹以求长生的家伙还没有见过,估计也是神神叨叨,面目可憎,寒食散就是他们弄出来的。
佛徒最让李破看不上的地方就是整日参禅,浪费粮食,毫无用处,一到盛世更是变着花样的聚敛钱财土地,着实可恨。
大德高僧?也许有吧,教人向善一般来说应该是宗教的宗旨,佛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洛阳这地方深有戾气,和尚们来到此间倒也不算没有一点用处。
…………
李破点了头,谈谈说说间,三个僧人便被宫人引着来到了他的面前。
稍一打量,观感还行。
几个僧人都是面目枯槁,皮肤黝黑,没有马邑和尚那么白胖圆润,僧衣也到处都是补丁,光头上长了不少头茬,显然很长时间没有整理过了,看上去就知道是吃了不少苦头。
到了皇帝面前,三个僧人看着都很从容,当先是个老僧,岁数不小了,双掌合什为礼,“贫僧慧真,参见陛下。”
他身后的两个和尚,一个年到中年,一个则很年轻,也随之默不作声的施礼。
李破摆手,“看座,赐茶。”
老僧道了一声多谢陛下,但看了看,凉亭之中就三个石座,都坐着人呢,他娘的哪里有什么空余的座位?
老僧不由微微一笑,露出满口的黄牙,看着有些丑陋,可气度着实不错。
“陛下有慧念,坐与不坐,与我为虚妄,但求无心,便是究竟,茶可,酒亦无妨,皆为缘法。”
李破听的稀里糊涂,看向妻子,李碧也就比他多看了几本佛经,也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此时正听的愣神。
他娘的,就知道会是这般,大和尚很不识趣啊。
窦衍倒是能接的上话,笑着起身道:“明心见性,原来是天台弟子,失敬失敬,大德之人,理应坐而论道,不过酒便算了,切忌君前失仪。”
老僧颔首,不客气的坐了人家的位置。
不过窦衍这做的……就你有见识是吧?在李破心里,土都快埋到这厮脖子了,其人却还有些得意,真是蠢笨的不可原谅。
天台宗李破是知道的,之前他还跟萧禹说过智顗和尚的故事,那是天台宗的祖师,死了也没几年,就是不知道是去了西方极乐世界,还是……
===第1476章约法===
前几年修订隋史的时候,李破听到了些臣下们的谈论。
杨广对待佛教的态度是他争位以及执政期间的一个重要环节,智顗和尚的名字在隋史之上出现过两次。
这代表的其实就是杨广的为政姿态,大业年间延续了魏晋以来的趋势,佛教日益昌盛,杨广居功不小。
这也让他和江南结下了不少渊源,不然的话,很可能他不会有三下江都之举。
而智顗和尚创立的天台宗,又名法华宗。
实际上天台宗的称谓此时并不流行,人们还是多数称之为法华宗,以法华经,大涅槃经等为核心的佛教理念创立的佛教宗派。
对此李破自然所知寥寥,也只大概晓得法华宗势力不小,主要都集中在江南地区,因为北方烽火遍地的缘故,和尚们纷纷南逃,便更增其势。
李破也只听温彦将说过一嘴,法华宗讲究的是一念三千之法,智顗和尚承自他的师傅慧文和尚的三观妙法所创。
听了这个,李破便也认为这是唯心主义的佛学思想……
…………
“你前来见朕,是为了白马寺的庙产之事?”
如果说儒家的那些东西在李破眼中还有很大价值,时常会拜读一下的话,那么佛学在他这里就一点兴趣也无。
所以也就不耐烦跟人云山雾绕的说什么废话,嗯,反正他也说不出来。
慧真和尚明显楞了一下,节奏不对,跟他说话的人,就算无知百姓,估计也要问一问平安,何况帝王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