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3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3/1986


因为权责不明,朝堂之上权臣当道,肆意争权,闹的是乌烟瘴气。
等到杨广死了,洛阳又出了个洛阳七贵,王世充,元文都,段达等人当权,等到义军首领们进入洛阳,整个洛阳也渐渐沦为了匪巢。
反正洛阳贵人挺多的,和汉末差不多,弄的到处都是权臣贼子。
可以说洛阳官场的风气极其恶劣,长孙顺德这些从洛阳跑到关西的家伙,基本上延续了这种风气,只是略有收敛而已。
别说温彦博这种直臣看不惯他们,便是关西,晋地贵族其实瞧他们也不顺眼。
只是李破这个皇帝太强大了,几年的工夫,平定了诸侯不说,还死死握紧了皇权。
不紧不慢的任用官员,不拘一格,施行政令,严谨有方,按部就班,步步为营,而那些骄兵悍将们到了他的面前,也都如绵羊一般乖顺。
不知不觉间,便已形成了诺大格局。
之前那些心怀不满的,想要观望风色的,见无机可乘,也就没了其他想法。
洛阳来人虽然惯好结党,可在这种大趋势之下,却也暂时没闹出多少风波来,而且他们内部派系林立,勾心斗角,很不团结,就难以形成有所作为的政治团体。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场上的更新换代,这种隋末战乱的遗留问题很可能会悄无声息的便淹没在大势之下。
当然中间有所波折也在所难免。
“臣以为,洛阳降人的任用要慎重,如今门下侍郎杜楚客曾仕于郑,长孙顺德也出身洛阳世族……”
李破没容他说完,“好了,卿难道忘了,朕对众人说过,不咎既往,薛德音为王世充起草诏书,檄文,杜淹也曾为王世充参赞军政,选拔官吏,云定兴就更不用说了。
即便如此,朕都能用他们,何况一个长孙安世?”
温彦博摇了摇头道:“门下之人,侍从陛下左右,若结党为私,陛下再是英明,也恐为耳边之声所惑,还请陛下三思。”
温彦博说的话越来越是直接,李破哈哈一笑,一身轻松的道:“结不结党,且来观之吧,有卿这样的人在,外朝还有那么多谏官,想来不会有困于内朝之忧。”
温彦博还想再劝,可李破已经转开了话题。
问起了征募民夫,修建道路沟渠的事情,温彦博无奈只能作罢。
其实他也明白,皇帝的姿态已是说明了一些问题,只是以他的政见,认为君王不应该这么玩弄权术。
如今大势向好,朝政平稳,天下渐趋安定,维持住这等大好局面比什么都强。
可皇帝向来有主意,当他计议已定的时候,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比如当年率军北上攻突厥,助阿史那杨环登位,再比如选汉王的为自己的王号,更甚者是大唐的国号,如今也还打着与前隋相仿的日月星辰旗。
这些往好听了说是力排众议,不好听就是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好在这样的时候不多,而且皇帝的手段花样翻新,总能找到些似是而非的借口来行事。
偏偏臣下们有再多的道理,却也不能跟皇帝当庭激辩,皇帝过往的作为和成就,死死的压住了场面。
就像现在,温彦博是满肚子的意见,可看到皇帝不紧不慢,胸有成竹的样子,确实也就放下了心,打定主意以后要多多关注门下省的事务,不能让长孙顺德等人乱来。
………………
“其他地方都还顺遂,朝廷已经免了几年赋税,摒除前隋苛政,施政之上分外宽松,在农闲之时动用民力,百姓并无多少怨言。
只是蜀中多有山林,道路崎岖,而且民力不足,张总管和李总管都已上书朝中,想先修整一些灌溉的渠道。
等过上两年,再整修道路,尤其是那几条出蜀的官道,其中几段栈道……需要朝廷鼎力支持才行,现在的情形朝中也无法太过顾及。
臣以为还得等一等再说。”
李破点了点头,“大唐相比前隋,人丁锐减,大的工程确实还做不来,让他们量力而行即可。
而且之前也没想着大动干戈,只是修修补补罢了,但运河必须在今明两年清理出来,还有就是黄河两岸,以前总闹水患,前几年也顾不上,今年黄河的河堤要修整加固一下。
都水监李玄道不是派出去了吗,让他专职给朕督理黄河两岸堤防,沿岸各道酌情听候调遣。
工部那边卿也督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更好的加固堤坝的法子?
这么多年以来,黄河水患向来都是大事,围追堵截的却还让其屡屡决堤,咱们得了天下,可得好好治理一下,别隔个三五年的就要赈济受了水患的灾民。
常言道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比如说水情的观测要做起来,上游雨情充沛,下游就得小心一些,朕还是那句话,既然做了官,就都要对得起职责。
躺在那里享受荣华富贵的,也就不用再站起来了。”
皇帝又说起了俏皮话,温彦博已经习惯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3/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