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2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5/1986


明经科考的就是读书人对儒家经义的理解,如果你在这一科拔得魁首,那自然而然便会得到读书人的承认。
所谓的皓首穷经说的就是这个,有些人一辈子铺在经义上面,大多剑指的还不就是明经科,真想传承儒家文化的能有几个?
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说的多好,可读书人总是那么口不对心。
………………
而明经科一旦中第,文坛之中也自会有你一席之地,这才是读书人愿意皓首穷经的原因所在。
更让士子们振奋的是,大唐的科举和传闻中前隋时的科考不太一样,朝廷和各地官府明显更为重视。
那么科举考出来的进士许就能得重用,这和他们去年试试探探参加科举,之前又受到很多告诫时想象的很不一样。
之前的那场风波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到了这会,参考士子们的心气和刚刚来京时是完全不同的。
………………
李义琰比较镇定,还知道开玩笑,“你们两个可莫要再说了,再这么说下去,俺哪里受得?最好是都考上,不然的话还得骑着那头瘦驴回河北,也不知到时是驴子先倒下还是人先……”
其他两位听了都没笑,反而背后一凉。
李上德又叨咕,“不管中不中,俺是不打算回去了,不中的话,俺就在长安入幕,当个刀笔之吏也在所不惜。”
李义琛叹息一声,他要是不中的话……是要回去的,叔父老了,养育之恩还未曾报答,膝下可不能无人供养……
“来了来了。”
人群骚动了起来,维持秩序的衙役也开始连声吆喝,防止踩踏的惨剧发生。
………………
文院前面,铜锣连声,礼部的官员迈着稳重的步伐从人群中走过,亲手把两张榜单帖到了竖起来的文榜之上,供人观瞧。
阳光的照耀之下,榜单上的一个个名字好像都在散发着金光。
这一刻有那么些神圣的味道,士子们反而安静了下来,没有一股脑的冲到榜单之下观看,而是好像观景一般陆续上前浏览。
唐初士子的风范在这一刻落下了后来那些读书人一个大唐。
一些人看见了自己的名字,有的敲敲胸膛,有的则给其他人施礼,表示自己占了先手,很是惭愧,流露出来的不是得意洋洋,而是承让之意。
===第1369章杏林===
终于轮到了李义琛兄弟三人。
迈步向前的时候,他们的腿都有些发软,所处的境遇不同,所求自也不同,京试中第是他们此来的唯一目标,没有任何游历长见识的想法。
他们抬头看向榜单,看了半晌,李义琛才默默的拉着两个傻乎乎的兄弟挪到另外一个榜单之下,他们看错了,那是南榜。
没有人笑话他们,气氛已经营造起来,大家都矜持的很。
落榜的人即便沮丧,也不会痛哭流涕,榜上有名的人更是表现的风度翩翩。
你要是在这个时候笑话别人,那落在旁人眼中,你就是笑话。
兄弟三个闹了乌龙,脸色都红晕了起来,却还是抬头看向北榜,心里更是不住的念佛。
“中了”
李义琰勾起嘴角笑了起来,并挥舞了一下手臂,明经二等,不枉他苦读这么多年
李义琛也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他参加的是明法科,也在二等,他要比堂弟激动的多,眼睛当即就红了起来,默默的擦拭一下,才学着之前那些人,向周围人等拱手作礼。
李上德耷拉下了脑袋,他参加的是明算科,榜上无名,悲剧的落选了。
兄弟三人参加的都是大科,含金量很足的那种。
杂科进士今年不受士子欢迎,最惨的一科参考的竟然只有三人,没有凑够南北两榜的总人数,但都是北人参考,所以竟然还有一人落选,你说气不气?
因为消息不够灵通,或者是士子们有那个骨气,或是自负才学,于是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发生,让朝廷有些尴尬。
这其实还是准备工作没有做足所致,朝廷尴尬了,那必然就要有人为此负责。
当然了,其实这种情况也能理解,比如说只有三人参考的那一科考的是天星象和历法,当世对这个有研究的人真心不多。
有所成就的人在年轻士子当中也很难见到,就像是李淳风,年纪倒合适,可他如今已经入仕,也无心走什么科举选官之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5/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