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3/1986


渣男宣言一出,李碧不由气沮,只能恨恨道:“你呀,你就顾着她吧……”
………………
皇帝的日子过的既很精彩,也很枯燥,陪着妻子溜达了两天,李破终于收了心,回到太极殿中处理公务。
先就是要见一见扶南人派来觐见大唐皇帝陛下的使者。
扶南人送来了一些土特产,没什么看头,只一颗赤火珠有点特异,应该是矿石或者是陨石碎片之类的东西。
没有经过打磨,其形浑圆,赤色如火,属于奇珍异宝的范畴,李破打算找匠工打磨之后镶到冠冕之上送给妻子。
就是不知道有没有辐射,先打造出来让哪个混蛋试一试再说,他还想的挺周全,就是有点损。
之外就是一些东南亚的动植物。
扶南人向中原朝贡就是这些东西,得到的回礼价值一直也不很高,主要是丝绸之类的玩意,没有后来那么丰厚,连吃带拿的,好像穷亲戚进城一般。
见了扶南人的使者,李破有些失望,扶南人国内比较稳定,不像吐蕃正在闹内讧,暂时也就无机可乘。
将来必定要在东南亚方向扶植一些亲近中原的势力,国内稳定怎么成?
扶南人国中好像也没太多让人感兴趣的事情,倒是他们的请求比较有意思一些……
===第1295章捷报===
扶南有两位高僧,其中一位是天竺人,另外那个是他的弟子。
这两人在扶南比扶南国王还要受人尊敬,他们想北上到大唐来讲法,可惜他们太老了,不可能受得了旅途的颠簸。
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佛徒们四处传法,足迹几乎遍布亚洲大陆,天竺在中原素以佛法昌盛而闻名。
其实在天竺,中原也很有名气,而且是佛法传播大业中的重要目的地,甚至没有之一一说。
实际上大唐根本不用那么千辛万苦的去求取真经,派上一队铁骑,多了天竺和尚愿意跟你回来传法,哼,如来佛祖就是矫情。
………………
也就是因为离着太远,天竺武力不高,僧人们无法平安的到达中原,不然的话,天竺僧人早就成队的出现在这里了。
于是扶余的贵族就给两位高僧出了个主意,我不能去就你,那就让你来就我。
所以扶南王派出的使者想请大唐皇帝陛下派人到天竺学习佛法,再把所得带回到大唐,让大家都沐浴在佛光普照之下,也就都是一家人了。
想的是真美,李破是真想跟那两个傻X说,按照佛祖所言,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心也不诚啊,要不,你们先弄个猴儿来耍耍?
不过这倒是可以利用一下,派人去扶南常驻,看看扶南国内的风土人情,去的人得力的话,不定还能顺便影响一下扶南的政治军事。
攻打扶南的选项也在其中,只是扶南不是林邑,地盘要比林邑大的多,旁边还有真腊,南边还有很多的岛屿,加上山林密布,还真不好派兵硬来,所以说战争是最后的选择。
至于学习什么佛法,算了吧,中原的和尚和信徒已经够多的了,再让他们和天竺僧人勾结到一处,那还得了?
这时李破不由又想到了程知节一行,之前凉州传报,说程知节等人已经过了积石山口,进入到了高地。
再之后就没什么消息传回来了,也不知那厮还是不是活着?
大唐在外交上可谓是四面开花,忙活了好几年了。
建树其实不少。
在西北击败了吐蕃的入侵,并打算插手到吐蕃的内乱当中。
接着西突厥遣使来朝,重申了友好之意。
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居于高地,常年反复的吐谷浑和羌族诸部烟消云散,不是被吐蕃人征服,就是被大唐收拢,再也无法对西北的局势产生太大的影响了。
吐谷浑和羌族诸部的消亡以及吐蕃的内乱,让大唐西北边塞彻底平稳了下来,这对大唐的好处不言而喻。
而在北边则驱逐了突厥人的入寇,顶住了开国初期突厥人的一些攻势,如今和突厥终于定下了盟约。
东北方向更是让阿史那多闻转向辽东,给突厥汗国制造了些麻烦,虽然看上去人家并不太在乎,可毕竟实现了大唐的战略目的。
东边在海上击败了倭国的船队,和新罗人有了切实的交往,不管其他的怎么样,反正高句丽现在是麻烦了。
南边则覆灭了林邑小国,重新收回了交趾等郡,并迫使扶南遣使来朝。
这么罗列下来也就能清晰的看出大唐用两三年的时间,逐步稳固了周围的疆域,已经大致上消除了隋末战乱的消极影响,版图一直在扩张当中。
换个角度来说,大唐已是基本渡过了建国初期的艰难阶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3/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