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3/1986


几条唐军战船遭到了倭人的围攻,它们渐渐失去了航速,倭人的小船蚁附而上,像狼群一样死死盯住了它们。
箭矢往来,不断有人被弓箭射中,惨叫着倒地不起。
倭人终于用钩杆搭住了船舷,抛出抓钩,不要命的开始向船上攀爬,他们多数在弓箭攒射当中被射了下去,不过还是有人终于爬上了唐军的大船。
还没等这个勇敢的武家人高兴,他当即就撞在了唐军的盾牌上,盾牌冲撞之中一个唐军手持短刀,一刀捅在他的腹部,他在长声惨叫当中被盾牌一下拍了下船,带出一连串的血花。
倭人的斗志非常旺盛,显示出了不错的战斗力。
其实此时的倭人很像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生活原始,秉性彪悍,尤其是海边的渔民,经常扮做海盗去打劫新罗和百济,或者是琉球的商船,已经有了些东亚小国宗主的架势。
而他们确实也正处于飞鸟时代最强盛的阶段。
只是前些年推古女王和他们的王子在岛上推行佛教,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稍稍遏制住了贵族们的尚武精神。
佛教的思想不用多说,只是倭国人很奇特,佛教盛行的时候,他们依旧保持住了凶残的本性,很难说佛教在岛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唐军的战船此时已经整个进入到了倭船阵中,速度上的优势正在消失,不断有倭人架着小船不要命的撞上来,阻挡住唐军战船的前进,想要将战事拖入到接舷战当中来。
唐军兵器上的优势太大了,大到倭人感到了绝望,只能寄希望于接舷战。
杜伏威的旗舰是如此的显眼,于是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倭人进攻的主要目标,在连续撞翻了十余条海船之后,这座海上城堡一般的楼船终于停了下来。
杜伏威已经被卫士们套上了盔甲,这玩意杜伏威不太愿意穿,掉进水里之后不管你水性有多好,都容易被淹死。
可在这样一场海战当中,他却不能不顾及自己的安危,因为他们是一军之主,被人给伤着了会闹笑话的。
杜伏威久经战阵,并没有遇险的自觉,可当他看着穿着甲胄,挥舞着刀子在船边大呼小叫的新罗王女金胜曼的时候,他还是吓了一跳。
新罗人和倭人是世仇,他们虽然常常被高句丽欺负,但高句丽体量庞大,非是新罗可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奉高句丽为主。
可倭人就不一样了,地位上差不多,你来我往很多年,结下了无数血仇,一看到对方就眼红那种。
和倭人相遇,金胜曼热血沸腾,不顾劝阻跑出来参与到了战事当中,却很快又被人拖拽了回去,她还不消停,爬上楼船高处,在仓房中弯弓搭箭,不住射出箭矢,想要凭借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唐军获胜。
战事进入到了胶着阶段,倭人俨然处于下风,可他们并没有被击溃,渔民们在武家人的带领下,拼死反扑,想要改变战局。
他们的凶猛和顽强,在此战当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在海面上确实跟唐军有着一搏之力……
===第1282章海战(五)===
海上喊杀连天,双方一时间都杀红了眼,战事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说起来唐军和倭人并无仇怨,长久以来,两国都有着交往,倭人时不时遣使来朝,颇为恭敬,前隋时中原还做了一次回访。
本来看上去非常友好,可以说是一衣带水的邻居,但当他们猝然在海上相遇之时,却很快便爆发了一场骇人听闻的血战。
他们就像世仇一样纠缠在了一起,泼洒着鲜血,用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去追求在这次角逐中胜出的机会。
……………………
整体上唐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如果是在陆地上相遇,相信根本不会给倭人以太多的机会,经历过隋末战乱的唐军会在第一时间击溃倭人的抵抗。
可这里是在海上,即便唐军占据了上风,可在局部却与倭人陷入了相持之中。
倭人依仗着船多人多,小船也更加灵巧的优势,就像真正的攻城战那样,拼命爬上唐军的大船,跟唐军搏杀在一处,想用接舷战击败唐军。
按照倭人将领的想法,只要夺取到一艘两艘隋人的大船,他们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他们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大海的宠儿,他们相信来自陆地的隋人只是占有船大,武器犀利的便宜而已,一旦让他们掌握了大船,一定能在这场战事当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海风依旧不疾不徐的吹过,可风中渐渐染上了硝烟的气息,隐隐还能闻见几丝血腥的味道。
………………
一条唐军的战船燃烧了起来,这是第一艘起火的唐军战船,从帆幕开始,很快便烧到了船舱。
围在它身边的倭人战船一下多了起来,即便落水的倭人,只要未死,就努力的向大船靠近,想要爬上去跟敌人同归于尽。
这是刘仁轨的座舰,水手则由一个水军校尉指挥。
刘仁轨河南尉氏人,家中世代官宦,到他父亲这一代家境败落,不过出仕还是没问题的,刘仁轨生性坚忍,自小苦读不缀,很有学识。
十六岁出仕主簿,后转县尉,王世充败亡之后,被段达裹挟到河北,由此从军,至今已有六载。
他在王琮军中任职,王琮降唐之后,他也就顺势进入到了左御卫府,大将军尉迟偕见他举止有度,文武双全,很是赏识,遂委之以左御卫府录事参军之职。
今次率五千精锐东来,算是被委以重任了,不想却在海上遇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3/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