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10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1/1986


可屡次征伐,却败多胜少,他们拿这些南边的部落没太多办法,因为环境所限,他们在辽东的那些手段都不怎么好用。
反而是南边的这些土著部落,爬山涉水如履平地,屡次给予了高句丽入侵者迎头痛击,于是高句丽无奈的改变了态度,只要新罗和百济诸部能够维持表面上的恭敬,也就得了。
三国间的分分合合,恩怨纠缠可谓是由来已久。
当年倭人入侵新罗,新罗王求援于高句丽,高句丽王派数万大军帮助新罗人击败了倭人,新罗人当时是感恩戴德,和高句丽的关系一下进入了蜜月期。
可惜好景不长,高句丽再次派兵南侵,新罗人转头和他们向来鄙视的百济野人结盟,再次砍断了高句丽人伸向南边的爪子。
等到新罗人建立了完整的官制,国力渐渐强盛了起来,他们也没客气。
尤其是在新罗真兴王年间,新罗人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他们不但吞并了伽倻诸部,反过来把高句丽东南沿海地区占据了下来。
另外他们还按住百济一顿痛揍,把整个汉江流域纳入到了自己的怀抱当中,连百济王都给杀了,由此新罗和百济同盟破裂。
真兴王飘的厉害,还在各处立碑记述自己的功绩,很是显摆了一番。
可等真兴王死后,高句丽和百济立即秋后算账,把新罗揍的满头是包,不但失去了大片的土地,情况还一直在恶化当中。
若非百济忌惮于高句丽的强大,明智的向新罗重申盟好,加上大隋三征辽东,高句丽人受到了重创,估计新罗就此覆亡也有可能。
可也正因为高句丽虚弱了下来,新罗和百济同盟于是再次变得脆弱,德善女王登位时,高句丽和百济的使者去金城祝贺。
两边的使者都很无礼,高句丽的人提出了想要召向有美名的新罗王女金胜曼入宫为妃的条件。
百济那边则干脆就叫嚷着新罗人曾经杀死了他们的王,如果不给个说法的话,他们就要派兵杀入金城,灭掉金氏一族。
这就是半岛上的三国演义。
新罗德善女王登位之初,就面临着如此凶险的局面,两次派人来中原,皆是为寻找一个靠山,解决自身困局而来。
总体上就是一句话,真兴王嘚瑟了几年,落下了不少后账,快把金氏逼到绝境了。
..................
到了金胜曼口中,不用问说辞肯定是向着自己的,新罗俨然变成了一个受害者,高句丽和百济都变得面目可憎了起来。
这些说辞她跟皇后李碧早已说过,此时道来,李破不觉得有什么新鲜的地方。
只是半岛上的局面听上去挺有意思,人们的思路也很清奇。
高句丽人就不用说了,跟前隋龇牙咧嘴,和变色龙似的,还闹出了辽东粪土臣之类的大笑话。
和突厥人关系也不好,落下了一屁股的债,在半岛上也还总被新罗和百济捅屁股,也亏他们还能自大到那种地步,也许半岛上的风水有问题,或者是岛国都这个鬼样子,反正不管吃了多少亏,自己倒是自信的很。
从来都把自己当个人物。
百济其实也一个德性,他们的上层贵族都是扶余人,是当年扶余人南下时和当地部族融合而形成的高句丽附属之国,相当于高句丽的叛臣。
在金胜曼的口中,这些百济人很野蛮,即便建国,依旧不脱部落习俗,不修礼节,不知廉耻,甚至还保留着血祭,妻客等习俗,男女混居,无有定数。
很多草原上的风俗都保留了下来,比如说父死子继其母,不怪新罗人看不上他们,新罗人在半岛上文明程度还是比较高的那种。
百济人其实也受到了中原文明的影响,几百年间进行了不少改革,郡县之类的划分,官职的定制,都和新罗相似。
北魏年间,还曾上表请求与北魏一同攻打高句丽,一海之隔,百济和中原也是有着丝丝缕缕的牵绊,从不曾断绝。
..................
太极殿中,金胜曼简略的说了说半岛上的局势,李破最想知道的其实是他们面对待高句丽人和百济人时的态度。
仇敌和半敌半友之间那差别可就大了。
短暂的交谈,结果还算满意。
少女的思路很清晰,既表达出了对高句丽人的痛恨,也把对百济人的厌恶表达了出来,不管她是不是明白李破想听什么,反正说话很对路。
最后一句很关键,“我,新罗葛文王之女,善德女王的姊妹,金胜曼,请求大唐皇帝陛下务必垂怜于新罗人之苦难,发兵救吾等于水火。
我向您保证,施恩于吾等,不会得到背叛的结果,新罗人的子孙后代将永世为大唐之臣属,为大唐之藩屏。”
===第1227章接见(四)===
新罗人的保证不用太当真,不过和贼眉鼠目的倭人比起来,新罗人显然更好控制一些。
和新罗使者谈了谈,一个敬慕于中原文化,表现的尤为恭谨的少女形象在李破印象中便清晰了起来。
这样的人应该结之以恩,示之以威,将来也许便会是一个很好的傀儡,或者是代言人,合适的时机到来的时候,未必不能让新罗换一个更加亲近于大唐的国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1/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