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9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8/1447


正常战斗打的其实中规中矩,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战术应用,作为一线指挥官的甘欣荣一如既往的稳扎稳打,没有采用任何冒险战术。
整个进攻场面,彷佛就是教科书里写的一样,先是炮火准备,然后正面牵制,侧翼迂回,这个过程里还伴随着十八斤轻型榴弹炮的急速射掩护,再到掷弹兵部队正面突袭。
一切看起来都是顺理成章,没有任何的意外,然后对面的守军在死伤百余人后就全面投降了。
而第三营阵亡两人,伤不过四人。
伤亡数字只有区区六个人!
这对于一场有近千人参与进攻,防守方也有六百多人的战斗来说,这个伤亡数字小的几乎不可思议。
哪怕是在楚军里,这样的低伤亡率也是很少见的。
而这样的顺利进攻背后,所体现的却是燧发枪的密集火力以及十八斤轻型榴弹炮的强大火力。
战斗刚开始的时候,几门两斤半野战炮的炮击看似勐烈,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因为地形复杂,敌人的堡垒可不是在平原上,而是在山地里,缺乏开阔的射界。
而过往的多次实战里也都证明了,两斤半野战炮这种小口径发射实心炮弹的火炮,在攻坚作战里实战效能很有限,几乎没有摧毁厚实防御工事的能力。
不管是厚实的城墙,还是临时挖掘的壕沟,土木堡垒等等,都不是这些只有拳头大小的实心炮弹所能够轰塌的。
能够给他们造成有效威胁的实心炮弹,至少也得是五斤野战炮发射的炮弹,实际上五斤野战炮的实心炮弹也不太兴,得九斤野战炮才能有稍微明显的效果。
而且最好是弄九斤长管加农炮甚至是十四斤加农炮过来,那么才能够对这种厚实的防御工事拥有比较大的摧毁效果。
但是在云南这种山地密林地区里,别说是这些长管加农炮了,就算是九斤野战炮也基本运不进来,第五师平日能够获得的大威力野战炮火力通常最大的都只能是五斤野战炮。
饶是如此,第五师为了把大几百公斤的五斤野战炮拉到大山里作战,那也是千辛万苦……因为其中大部分地方连可通行马车的道路都没有。
如此情况下,日常用的比较多的,也就只能是轻便,必要时候还能拆装进行驮运的两斤半野战炮了。
然而这种两斤半野战炮的攻坚能力实在太渣了。
某种情况里说,大威力野战炮机动不便,两斤半野战炮威力不足,这也是导致楚军在云贵地区平推的时候,有点推不动的主要原因……
至于你说楚军为什么非要搞平推,而不是和很多军队一样搞各种乱七八糟的战术,玩穿插,奔袭之类的,大部分楚军将领表示:在没有道路的山区里,你带着大几百公斤的五斤野战炮,甚至一两吨的九斤野战炮奔袭一个给我看看?
什么,你让我不带火炮,直接派步兵搞轻装奔袭……
你疯了我还没疯呢!
老子明明有这么多火炮不用,非要我学那些穷光蛋搞步兵徒步穿插作战,这不神经病嘛。
对于大部分楚军将领而言,没有强力的火炮支援下的作战,那是不可想象的。
而强力的火炮支援,又需要良好的道路提供支援,不管是火炮本身的机动还是后续弹药供应,都需要道路提供支撑。
一旦遇上没有成行道路的山区,楚军的推进速度往往就会迅速下降,很多时候为了进攻一个地方,他们还得先把路给修一编……不然火炮以及运输辎重的马车过不去。
话说,不少山区里的民众,对于楚军一边打一边修路的行为表示很感激,只要楚军主力部队来过了,哪怕是深山老林往往也会给你留下一条足以通行马车的道路。
哪怕这条道路只是临时的泥土道路,兴许下一个雨季过后就会发生滑坡堵塞,道路变得泥泞不堪。
但是好歹也是有了一条可以通行马车的道路啊,总比那些只能徒步通行的小路强得多。
总体来说,对于在山区作战,楚军更倾向于慢慢来,修个路,然后把火炮拉过去打。
反正敌人又不会跑,而且他们也打不过来。
至于说扔下火炮,然后傻乎乎的直接带着步兵杀进大山里,这当人家西明军和土司兵手里的弓箭和各种旧式土炮是假的啊……
所以,最低限度,楚军也会带着两斤半野战炮作战。
只是两斤半野战炮在攻坚作战里效果不大,这一点缺陷,也是在第三营的进攻作战里再一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真正给第三营提供了火力支援的,是十八斤轻型榴弹炮。
这四门十八斤轻型榴弹炮,实际上并不是第五师的固定编制火炮,而是嫡属于云贵战役司令部麾下的暂编第五榴弹炮兵营。
这个榴弹炮兵营,也是大楚帝国陆军第一次在云南战场上部署十八斤轻型榴弹炮。
大楚帝国之前已经陆续成军的几个十八斤轻型榴弹炮营,之前的三个都部署在了西北方战场,第四榴弹炮兵营则是之前参与了四川作战,目前正准备转移到贵州方向。
而暂编第五榴弹炮兵营,则是楚军首次在云贵部署这种新式火炮,并且一到就被拆分,然后驮运到了前线,支援第五师的作战。
这一次战斗,准确的说还是云南战场上首次应用这种新式火炮。
虽然这种新式火炮已经出现了将近一年时间了,但是没办法这种新式火炮的战场效果太好,一出来就成为了大楚帝国陆军里最受重视的火炮,优先供应了西北线以及东北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8/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