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8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2/1447


上述各部汇总起来,兵力超过十万人,这个数字,依旧不包括后勤部组织的各运输团。
而洪承畴统帅的南下蓟辽边军,也不过六万余人而已,此外宣大那边也有两万多人南下。
两部相加,一共也就八万多人,再加上沿途征召运输辎重的民夫好几万,加起来大概有十一二万人左右,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
不提兵员素质,战术,火力这些差距,光是一线战斗兵力明軍都没楚军多……
话说这里头有个很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南下迎战楚军的明军里,都是清一色的边军,唯独没有京营……
因为京营早已经糜烂不堪,用来守城都很勉强了,真把他们拉出去和楚军作战,怕是距离楚贼还有几十公里就得跑个精光。
所以明廷的那些大佬们,干脆也不调这些废物南下了,把他们留在了京城里驻防。
洪承畴率军抵达天津卫后,就没有继续南下了!
一方面是大军内的粮草不济,想要继续向南行军消耗太大。
而另外一方面嘛,则是洪承畴已经判断出来了,这些楚贼北上,必定是一路沿着运河北上的。
离开了运河,以楚贼大军庞大的物资消耗量,他们连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打仗用的炮弹了。
这天津,是他们杀向幽州城的必经之路!
而洪承畴,就打算在这里部署防线,把楚贼给挡下来,乃至重创楚贼。
不挡……其实也可以,只是后头的幽州城分分钟就会被楚军给攻破了,到时候崇祯以及一票明廷大佬官员们都得完蛋。
所以,洪承畴想要避战都不可能!
他只能硬着头皮在这里摆下大军,进而阻挡楚贼的北上!
===第四百三十八章
天津决战起===
天津卫,这是一个永乐年间才建筑的城池,并且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军事城池使用。
目的就是竖津门之屏,锁入京水道。
天津往东,可由直沽河直通黄海,而现在……大楚帝国海军已经依托长山八岛控制了黄海,如果有需要,战舰都可以直接派到大沽口来,并通过此地向内陆运输物资。
天津往南,则是京杭大运河。
而天津往西北方向,也就是幽州城方向,就是京杭大运河北段,此外还有多条河流可往西北方向。
这地方,属于水运交通要道!
楚贼如果想要进军幽州城,后勤运输不管利用运河也好,海运也好,想要把物资运输到幽州城下,那么这天津就是绕不过去的一个战略要地。
他洪承畴在这里构筑防线,完全可以以逸待劳拦截楚贼,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争取一战就彻底打垮北上的楚贼大军,给大明王朝,也是给自己扭转劣势。
——
于此同时,大楚帝国北直隶守备司令兼任第三军军长李成通上将看到明军在天津聚兵的时候,也是很干脆的直接带兵杀了过去。
李成通的想法更简单一些……
天津是绕不过去的,既然绕不过去,那么就打呗!
正好可以来一场决战,免的后面打来打去,战事久拖之后出现意外。
比如东掳入关!
军情司已经回报,东掳那边正在聚兵,看样子也是想要出关趁乱捞好处甚至是直接大举入关侵占华夏。
如果可以的话,李成勇想要速战速决,然后迅速推进到山海关一线,到时候甭管辽东边军如何想,也不管东掳入不入关,他都能先把山海关给堵死了。
只要堵死山海关,东掳就算还能绕道蒙古破长城入关,也影响不了大局。
——
因为天津的特殊地理位置,再加上双方的高层都想要在天津打一场,于是乎双方的大军开始不断的朝着天津汇集。
明军那边不说,蓟辽边军,宣大边军都来了,总兵力约八万余,号称二十万。
而楚军这边,不仅仅是第三军,就连原本前往真定府一带的第二军,在得知洪承畴在天津卫囤积了‘二十万’大军后,也是被吓的直接朝着天津卫赶去,准备增援第三军。
如此汇集的总兵力大概会有五个主力师以及三个骑兵旅以及若干独立炮兵部队,总兵力约八万人左右。
不过后方还有一个第一军的第一近卫师作为预备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2/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