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6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1/1447


但是翰林院官员在没有升上去之前,其实没啥太大的实际权力,所以明翰林是属于清贵养望的机构,其内的翰林要么一步登天,要么熬死……
而大楚帝国的翰林院不一样,楚翰林既不清贵,也不养望,而是实际办事的机构。
大楚帝国翰林院,乃是由早期将军府的参务处改革而来,本来就是一个纯粹的罗志学私人秘书机构,改革为翰林院后也不例外。
楚翰林院下设一处十六科,分别对应军政各部,而办事人员也非常多,整个翰林院目前足足有将近三百多个工作人员,以协助罗志学处理各种军政事务。
设掌院学士一人,正二品,和各部尚书同一个级别,并直接参与政务的,并且还是参务协办大臣。
翰林院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一人,协助掌院学士处理翰林院诸多事务,皆为正三品,和各司司长、各省布政使同一级别。
往下则是一处九科,其中的秘书处比较特殊。
这个秘书处处长,实际上是由侍讲学士兼任的。
此外设有侍读、侍讲各四人,这八个人又合称为讲读,为正四品。
他们这些讲读的主要工作,就是轮班随驾御前,以便随时接受皇帝的垂询,一般不参与其他事务。
用现代话来说,他们就是罗志学的秘书。
讲读之下,则是普通科员了,品级不同,但是最高不过正七品。
而各科的话,各科科长,一般授正五品,副科长们授从五品。
各科设科员,最高不过正七品。
而这些翰林院官员们,尤其是副科长以上者,一律需要有主政一方的经验才可担任。
此外,翰林院里也没有正六品、从六品这两个级别,这意味着,科员到副科长这一内部晋升渠道,实际上是断层的。
所以,一个普通的科员翰林,是不可能直接在翰林院里直接熬出头的,因为副科长那一关就卡死了。
此外各科科长只是正五品,而往上的讲读乃是正四品,这里头又差了个从四品,又出现了一个断层,因此科长们也无法直接晋升为讲读。
之所以出现断层,那是罗志学为了保持翰林院的官员流通,免的搞成熬资历升迁,翰林院变成一潭死水。
不仅仅翰林院如此,实际上大楚帝国里的京畿其他机构,乃至省属各机构大多都一样,在职务品级设置上,都会出现断层,导致官员不可能在同一个机构里一直往上爬的。
罗志学希望官员在任职的时候,在地方上和省属或京畿机构之间进行流转,以积累更多的施政经验,并且也可以在这种流传中选拔人才。
而王麒,作为翰林院秘书处侍读之一,乃是天子近臣,隔一段时间就会值班跟随在罗志学身后。
按照常理来说,王麒这种经常跟在罗志学身边的侍读,是不可能出现在金陵城这种敌占区的。
但是这又和罗志学一个办事风格有关系,罗志学经常直接下令让讲读们携带圣旨去处理某一特定事务。
之前罗志学册立王氏为后之前,就派遣了一个侍读携带密旨前往襄阳敲打王家,让他们老老实实爬着,别惹事。
这一次,王麒冒险进入金陵城,同样也是奉了罗志学的旨意。
他入城,是要去见李元魁!
不仅仅是去见李元魁,还要去密会城内其他愿意投诚大楚帝国的明廷高级文武官员们,一方面是敲定城内明军反正举事的详细计划,另外一方面也是代表罗志学,给他们吃下一个定心丸,比如说许下承诺官位品级之类的。
而罗志学之所以搞的这么麻烦,一方面是不想让金陵城遭到太大的战争破坏。
罗志学还指望着攻占了金陵城,把这座城池作为大楚帝国的正式首都呢,他也指望着迁都后,能够直接入住城内的那几家国公府的宅院,同时京畿各部也能够有适合的办公地点。
这要是打的太猛烈了,直接把城区大规模破坏,甚至万一有人放把火的话,那么到时候罗志学所接受的就是一片废墟了。
而罗志学可不打算,也没钱修筑一个新的首都,甚至他连皇宫都不打算修,要不然也不会把注意打到城内的那些国公府的宅院去了。
至于明南京皇宫……虽然现在还在,但是早就不能住人了。
但是,为了避免城内的建筑损坏,那其实都是次要的。
最重要的是眼瞅着都快要下雪了,罗志学可不愿意己方大军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强攻金陵城,那必然会造成进攻不通常,己方伤亡加大,而这是罗志学无法接受的。
同时他也不愿意等一段时间,等天气好转后再打,一旦久拖不下,因为这样的话,城内的那些士绅权贵们,就会源源不断的通过长江北逃,把即将属于大楚帝国的大批钱粮都带走。
那更是无法接受的。
那都是他的钱!
如何在控制伤亡的情况下快速拿下金陵城,这就成为了罗志学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就不能从纯军事上去考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1/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