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6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1/1447


再过来则是东线史可法麾下的安庐新标军,
这支新标军也是比较早编练,因为早期九江一线还属于杨嗣昌的防区去,杨嗣昌早早就下令让九江方面编练新标军。
后来史可法上位后,以九江方面的新标军为基础,
扩大规模编练出来了安庐新标军,
有兵力约六千五百人。
东线还有另外两支主要的新标军,其一是应天新标军,
这支新标军比较特殊一些,
纯粹是江南的权贵士绅们,
害怕楚贼打过来,进而支持应天巡抚搞出来的,
有兵力五千多人,
只是兵力配属比较奇葩,火枪手比较多……
其中的三千人已经被派往九江一线,
目前驻防在湖口。
再有就是江北新标军,这个江北新标军前身其实是陈必谦牵头搞出来的河南新标军,只不过河南新标军时期兵力很少,
只有千把人规模而已。
王家祯接替陈必谦成为东线总督后,
接管了河南新标军,然后又把凤阳巡抚麾下的几百新标军给抽调了过来,
一起合并为江北新标军。
江北新标军随同王家祯南下后,
一支在江北一带募兵、训练,
据传兵力已经达到五千多人,
并且还在继续扩充当中。
只不过这支新标军虽然扩充的速度很快,但是编练时间太短,装备急缺,还算不上成军。
再过来就是北线的几支新标军,其中中原方向,主要是左良玉麾下的汝州新标军,兵力约莫有三千多人。
但是别看人家人数少,但实际上左良玉麾下的新标军应该是整个明廷各部新标军里人员待遇最好,装备最精良的。
因为左良玉是亲自被楚军打过的,对枪炮之犀利感受更深,而且他本人是武将,还是一个拥兵自重的武将,最近大半年基本上都不把上头的巡抚,总督放在眼里了。
而对于一个拥兵自重的武将而言,其他都可以放一放,但是军队绝对是最优先项,所以人家左良玉搞新标军,比杨嗣昌还重视。
再加上左良玉捞钱的手段,也不是那些文官所能相提并论的,这没钱粮了他都是直接敢派兵去劫掠的人……大军在手的他,也不怕别人弹劾。
反正老子几万大军在手,有本事你逮捕我啊?
明廷呢,还真不敢,最近一年那都是各种安抚,各种升官,能给的,不能给的基本都不要钱一样扔出去。
北线除了左良玉麾下的三千汝州新标军外,规模比较大的还有孙传庭麾下的陕西新标军。
至于剩下的其他各部新标军,大多人数太少,兵力数百或千把人,要么是空有人数,
但实际上是随便拉一群农夫来,也不给伙食,
不进行专业训练,
也不给枪炮。
纯粹是挂着新标军的名头。
哪怕是现在的京营里,
也有新标军呢,但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除了崇祯外,估计也没第二个人会在意一这支京营新标军了。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尽管很多明军督抚,将领们没有搞新标军,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看不到枪炮之利。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洪承畴!
他对纯粹的新标军不感兴趣,认为就算是要搞枪炮,也用不着效仿楚贼啊……
谷瀧
洪承畴是直接以原有的旧军精锐为基础,直接铸造枪炮,尤其是火炮,如此能有效利用原来的精锐,节省成本。
直接舍弃原来的旧军精锐,然后拉着一群农夫,再花费庞大的代价再把他们训练成为新标军。
这种事在洪承畴看来,纯粹是脑子烧坏了。
就目前的局势,哪有这么多时间,这么多钱粮给你练出来十万八万的新标军啊,而弄个几千万把人有屁用……
还不如造更多的野战炮出来,然后配合原有的精锐作战。
只要野战炮足够多,甭管是旧军还是新标军,还不是一样打仗。
从这个角度上去看,其实洪承畴比其他督抚更加强调,更加重视火炮的作用。
洪承畴始终认为,楚贼之所以能够连战连捷,楚贼的步卒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楚贼的火炮。
楚贼的野战炮,实在太狠了!
后来等洪承畴和其他人一样,发现楚贼的所谓野战炮,其实也就是采用不同炮架,炮管缩短一些的红夷大炮后,洪承畴也是组织人手打造了一批可用于野战的小型红夷火炮。
也不搞什么新标军,直接组建了一个炮队,配合原有的精锐进行作战。
要说效果如何,这个恐怕还要让东掳来验证。
因为洪承畴已经带着麾下精锐抵达北直隶了,后头如果能和东掳来一场大规模战斗,估计也就差不多能验证出来这种模式到底有没有效果了。
就当洪承畴率军抵达北直隶的时候,在江西九江,史可法却已经是陷入了困境。
八月七日,楚军正式对九江发动进攻。
八月八日,楚军先后攻克西城门外的三号大型堡垒和九号大型堡垒,使得九江西城墙靠北位置的一带,直接暴露在了楚军的兵锋之下。
八月九日,楚军开始对西城门一带进行攻击,不过自然不可能一开始就直接强攻城头,而是继续炮击,同时填平护城河,并逐步肃清明军在这一方向的其他残留防御工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1/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