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6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8/1447


而明军方面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也只能继续这么干。
总不能和楚军打野外会战,或者是傻乎乎的呆在城墙上挨炸,或者干脆是躲在城墙后,然后等着敌人冲上城头不是。
中原地区的明军披甲率,
可远不如楚军,
真玩近战混战,
楚军的重甲突击队能把他们打出屎来。
这年头的近距离混战,
盔甲就是王道,个人武艺,勇气士气之类的在盔甲面前,那都是渣渣……
但是,明军在九江城防御作战里,还是对战术进行了比较大的革新。
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开始大规模使用红夷火炮了。
城头上部署的十五门大型的红夷重炮就是明证。
不过面对明军打的越来越龟缩,并持续加强火炮的方式,楚军也没有古板的应用老一套的战术,同样也是在战争中不断的改进自身的进攻战术。
比如说臼炮的运用方面,以前楚军还会大大咧咧的的直接拉上前线开火,但是现在不会了,而是会利用地形、壕沟等,偷偷摸摸的把比较轻的十八斤臼炮一路送到前线,最后利用其大角度弹道,直接在壕沟里开炮。
这种十八斤臼炮在壕沟里机动,开炮,哪怕是城头居高临下部署的明军火炮都没办法威胁他们。
这种战术模式,其实有点类似二战期间迫击炮的战术,不过实际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臼炮的威力可远远没办法和后世的迫击炮相提并论。
同时楚军也开始应用手榴弹。
最开始的时候,楚军是在临湘战役里,由士兵们自行制作简易的手抛炸弹扔到敌人的战壕里进行作战。
等到长沙战役的时候,罗志学就已经初步组织了一批掷弹兵用于攻城作战。
谷趋</span>  值得注意的是,楚军里的掷弹兵,并不是用来打野外会战的时候,列队上去然后朝着对面二三十米外的敌军队形扔炸弹……
嗯,不是不想,而是明军不给他们这个机会……明军已经好久没和楚军打过正儿八经的野外会战了。
因此楚军里的掷弹兵,目前是专门训练用于阵地的攻坚作战。
简而言之,就是往对面敌人藏身的壕沟里扔炸弹!
至于为什么要专门训练一批掷弹兵,而不是直接给步兵们配发手榴弹。
一方面是这年头的手榴弹威力有限,重量轻了威力太小,而威力上来了又太重,寻常士兵根本就仍不出去太远。
另外一方面,也是更加重要的一方面,这年头火药可是很贵的,手榴弹也是很贵的。
楚军根本不可能给太多的士兵都配发手榴弹,真要全军配发的话,楚军的军费根本就撑不住。
两个原因之下,楚军也就只能专门选出来一批精锐步兵,专门训练成掷弹兵。
这些掷弹兵除了接受火枪手的训练外,还会额外接受投掷手榴弹的训练,基本上可以看成是更加精锐,作战手段更加多样化的火枪手。
臼炮前置,掷弹兵的出现,这些都是楚军为了应对明军在防御作战里,越来越喜欢挖战壕的措施。
不过更加重要的还是楚军更加丧心病狂的装备火炮,并且倾向于大口径火炮。
以前楚军觉得两斤半野战炮就很好用了。
但是现在,九斤野战炮和五斤野战炮已经取代两斤半野战炮,成为了楚军陆军火炮的主力野战炮,尤其是九斤野战炮的装备数量越来越多。
这种火炮不管是在野战还是攻城,威力都不小。
到了目前各主力部队里,甚至都已经逐步把两斤半野战炮下方到各步兵团里了。
尤其是目前进攻九江城的四个主力师里,基本上都做到了把两斤半野战炮下方的程度,各师属炮兵团只装备五斤野战炮和九斤野战炮。
除了野战炮的口径扩大化外,楚军的另一大措施就是扩大四十八斤臼炮的装备数量。
以往的时候,楚军里的臼炮装备情况,是十八斤臼炮和四十八斤臼炮混装,都部署在独立臼炮团了。
但是后来,十八斤臼炮被直接编入了各师属炮兵团,而各独立臼炮团开始装备清一色的四十八斤臼炮。
再到现在,十八斤臼炮都已经下放到了团级部队。
因为楚军将领们发现,大多攻坚作战里,十八斤臼炮这种全炮重都只有三百多斤,战场机动比两斤半野战炮、两百斤短袍还要更方便的小炮。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直接在前线配合步兵作战,而配合级别是直接到了营级别。
这玩意,比两斤半野战炮还要更像步兵支援火炮,如果不是炮兵部队的特殊性,楚军将领们都想要把十八斤臼炮直接配发给各步兵营。
所以到现在,楚军已经开始在近卫师、第一师等几个东进的主力师里,直接把十八斤臼炮这种轻型臼炮下放到各步兵团,每个团四门,一个哨的编制。
同时师属炮兵团里臼炮营,也是开始加入四十八斤臼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8/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