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1447


位于荆州府一线的第三守备师、位于德安府、黄州府一线的第五守备师,他们都需要直接面临明军,因此这两个守备师获得的两斤半野战炮编制就多了一个哨,各自八门。
位于汉中府一线作战的第二守备师,位于川东夔州府作战的第四守备师则是更特殊一些,他们将会辖有一个野战炮营,下设十二门两斤半野战炮。
另外再搭配二三十多门的三百斤到五百斤不等的将军炮、佛郎机炮组成了第二守备师的师属炮兵团。
之所以给这两个守备师配属更多的两斤半野战炮,是因为这两个守备师的战略任务比较紧张。
汉中府的第二守备师面对的是陕西洪承畴麾下的明军主力,这些陕西明军里可是有不少是边军,战斗力可不弱,在汉中府一带和第二守备师打的有来有回,甚至更多时候第二守备师还处于守势。
夔州府的第四守备师所面对的是秦良玉为首的川兵,这明末时期的秦良玉挺出名的,其麾下的白杆兵也不弱,可别以为这只是个女流之辈就好欺负了,实际上这个女人比同时期绝大部分明军将领更厉害,带兵打仗很有一套。
面对上述两支敌人的第二守备师和第四守备师,其实压力也挺大的。
毕竟这一方向的战事都主要依靠他们自身,因为西线暂时不是大楚帝国的主攻方向,施行的战略是防守作战为主,因此也不可能抽调太多主力部队驻防该地。
仅有派驻的兵力也是驻防在后方,为的是预防万一。
大楚帝国陆军在汉中府、郧阳一线,只派驻了一个混成营在郧阳城,即为暂编第一混成营,辖有一个步兵营,一个炮兵哨,一个辎重哨,一个骑兵哨,总兵力在千人规模。
该混成营早期是从第三师抽调过来的驻防郧阳的,但是第三师的主要战略任务方向是在东线,主力部队是驻防在襄阳府东部以及德安府、黄州府一线,连师部都从襄阳转移到了德安府应山县。
而之前从第三师抽调出来的一个加强营干脆就脱离了第三师编制,独立为暂编第一混成营,归属西路军司令部麾下。
而川东一线也是如此,这个方向里同样只在巴东里驻防了一个混成营,即为暂编第二混成营。
该营之前从第四师和第一师里各自抽调了一部分兵力组建而成,而该部调往巴东驻防的时候,还都是清一色的新兵,连新兵训练都是驻防巴东后才完成的。
这两个暂编混成营,也是保乡军对主力部队缩小化的一个尝试,毕竟现在保乡军的编制规模比较大,常规作战的时候往往都是喜欢直接动用一个混成旅,再不济也是组成一个混成团的模式进行战斗。
但是对很多地方来说,它也用不着一个两三千人规模的混成团,有个千把人规模的混成营就差不多了。
所以才出现了混成营这种模式。
而两个混成营,一个在郧阳,一个在巴东,而这两个地方都是属于后方了。
他们的任务也不是攻城掠地,而是执行战略防守任务,一旦明军来攻的时候守住郧阳一线、川东一线。
在西线上,甭管是汉中府一线还是川东一线上,大楚帝国的战略规模依旧没有变过,还是以战略防守为主。
至于进攻,那是守备师的事。
这守备师能打就打,打不下来也没事,实在不小心来个全军覆灭,后头也还有一个主力部队的混成营兜底守住郧阳城、巴东这两个战略要地并等待后方兵力来源。
没这两个混成营在后头坐镇,前头的第二守备师、第四守备师可不敢这么浪。
因为前线的战事主要是这两个守备师打,同时大楚帝国也需要在这两个方向持续给明廷制造压力,免的明廷那边想着把川兵以及陕西兵调出来。
因此罗志学大手一挥,就各自给这两个守备师加派了一个十二门制的野战炮营。
这些火炮陆续抵达,并到各守备师手中后,将会对各守备师的战斗力提升起到一个非常明显的作用。
对此,罗志学很期待。
————
时间,就在整理内务,扩军整军上逐渐过去了,很快就十二月结束,迎来了新的一年。
新春期间,罗志学还宴请了一次群臣,并对部分臣子赐下了赏赐。
不仅仅是罗志学,一国之母,刚当皇后没多久的王皇后也是邀请了大楚帝国里文武重臣的女眷入宫看戏,同时安排人手对各家送去新年礼物等等。
这期间,罗志学还亲自给手底下的参谋部部长徐志贤安排了指婚,让这个老光棍讨了个老婆。
新春热闹了几天后,众人稍微缓了那么几天后,大楚帝国上下又是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
作为大楚帝国这辆战争机器的驾驶人,罗志学陛下在大年初三的时候就开始全日制上班了,还天天加班呢,搞的后宫了不少嫔妃都有意见。
这大过年的,怎么还连个人影都见不着呢,面都要糊了也不会来吃一口!
年底开始,罗志学就各种忙,主要是过年的时候各种仪式比较多,要祭祖,要召见群臣,宴请群臣等等,他比臣子们都还要更忙一些。
而各种过年的活动结束后,又一大堆事等着他开始忙碌。
因为春节后也算是进入春天了,哪怕现在还是冰天雪地的,但是春天的脚步已经近了。
等到冰雪融化,气温转暖的时候就是大楚帝国发动新一轮攻势的时候。
而现在,罗志学就要带着一票文武大臣们为后续发动的春季攻势做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