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4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9/1447


罗志学封爵的时候,综合考虑了臣子们的资历、功劳,同时还考虑到了大保帝国只占据了一个楚北,未来还需要继续扩张,等统一华夏后免不了又有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册封。
因此这一次封爵罗志学还是比较谨慎的,并且事先也和臣子们透露过风声,这一次封爵的爵位都不会太高,想要高爵位就要在后面的争霸统一之战里再立功劳。
综合考虑之下,罗志学下旨封王瞎子、黄丁权、林冬生、许河、李成通、张马林、安永多、马大炮一共八人为侯爵。
又封左英哲、徐志贤、董明杰、赵红树、费秉清、韩子平、魏开福、于修杰、胡洪卓、曲阳舒、李东绍、郭全书、袁高峰、陈星凯、丁刚毅一共十五人为伯爵。
而在伯爵和侯爵之下,罗志学还册封了数十人为子爵、上百人为男爵。
至于公爵,暂时没有册封。
罗志学摆明了对高级官员说,公爵要等到统一华夏之后再册封,而到时候谁能获得公爵爵位,就得看各自的功劳了。
这一次的封爵规模极大,男爵以上一共册封了两百多个贵族出去,基本上资历老一些,职务高一些的军官以及高级文官都有份。
就连降官出身,投贼不过数月的安陆府知府董全新都获得了男爵爵位。
这一次授爵虽然没有公爵,但是罗志学也尽可能的覆盖了更多人,甚至为了覆盖更多的人,他都特地把明王朝已经取消的子爵和男爵给重新捡了起来。
毕竟很多臣子功劳也有,但是也到不了直接册封侯爵或伯爵的程度,而罗志学又不准备搞出来什么军职世袭这种奇葩制度作为低级爵位的补充。
所以干脆就重新把子爵、男爵这两级爵位捡起来用了。
大规模的授爵,让新朝大保帝国的高级将领以及文官们都是笑容满面,尤其是他们也知道统一战争还没有结束,未来立功还能获得更高的爵位。
就算是暂时没能获得爵位的中低级军官们,也可以寄望于后续的战争里立功获得爵位。
===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官制(第三更求订阅)===
而这一次册封里,虽然罗志学没有说过,但是具体施行的却是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公侯非军功不封。
八个侯爵里,清一色的将领,没有一个文官!
文官体系里,哪怕是郭全书这个算是文官头子的吏务部部长,也只获得了伯爵的爵位。
这也是为了体现立国初期重视军人的一个体现。
不过罗志学册封出去的爵位,和明王朝的爵位也不太一样,那就是明王朝的爵位基本都是世袭爵位。
但是罗志学授予的爵位都是减等承袭爵位。
甚至为了避免臣子们误会,连世袭这个词都是用的非常谨慎,而是改用承袭这个词。
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原爵世袭爵位一个都没有,罗志学也不打算颁发这种爵位。
保乡军的爵位都是减等承袭爵位。
不过减等承袭也分两种。
目前最高等级的就是‘减等承袭罔替’,详细解释就是减等承袭到最低等的男爵后,以男爵爵位世袭,与国同休。
这个真正意义上的世袭爵位,只不过需要减等承袭到男爵后才能世袭。
还有就是普通的减等承袭了。
这个就是减等承袭到男爵后削爵。
但是为了安抚开国功臣们,罗志学又对其中若干人特旨准许其原爵承袭三代。
也就是可以原爵承袭三代后,再执行减等承袭罔替或承袭削爵。
算是开了一个小口子,但是只作为非常规手段使用,也能让罗志学拥有更高的自由裁量权。
目前八个侯爵,都获得了特旨,可承袭三代后再执行减等承袭。
而其中有两个人的爵位,是特旨承袭三代后的减等承袭罔替。
就是王瞎子和黄丁权。
之所以只有这两个人,倒不是因为他们功劳大,能够获封侯爵乃至播剧的,功劳都不小。
真正让他们获得这个殊荣的则是其他情况。
王瞎子这边,主要原因还是孙成立去世的时候,作为当时保乡军里手握骑兵力量的重要将领王瞎子,并没有选择和罗志学竞争,而是主动服软当手下,王瞎子当初的主动效忠罗志学,直接避免了保乡军的分裂。
尽管当初王瞎子也有着自己的考虑,但是罗志学却不得不记着这个事,所以这一次就给了王瞎子一个准许原爵承袭三代减等承袭罔替的特旨。
而黄丁权嘛,则是纯粹的忠心奖励,这人别看他老实人模样,但实际上乃是罗志学最为重视的心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9/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