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1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7/1447


早期的随营学堂,不仅仅是大楚帝国乃至整个华夏大地上的第一所培养军官的学堂,同样也是华夏大地里第一所采取新式学制,教授各类新式学科的学校。
早期的随营学堂里设有步兵科,炮兵科,骑兵科以及辎重科,这所谓的科,其实可以看成是院系,并不是说单独的某种科目。
实际上,上述每一科的正式班学生,都要学习基础的理工知识,尤其是数学,同时还需要学习天文地理。
以炮兵科的正式班学生为例子,他们需要学习数学、几何、物理、化学、地理,具备了这些基本理科知识后,才能够学习进阶的各项炮兵技能,尤其是至关重要的射击诸元的计算。
一个炮兵军官想要在战场上,临时计算射击诸元,那么基本的数学以及几何知识是不可或缺的,要不然,可没办法计算射击诸元。
其他科的军官们,同样也需要学习基本的理科内容,后续因为制造枪炮的需求,随营学堂也开始了军械科,以培养设计、生产各类武器的研发生产技术人员。
这一系列的学科早期都是罗志学亲自授课的,如此为大楚帝国培养出来了第一批军事人才的同时,也是培养出来了少数基础的理科人员。
后来随营学堂改革为陆军军官学堂,其中的军械科里被一分为二,留下了一部分老师和学生继续留在军械科,还有一部分部分老师以及学生独立了出来,并加入了其他学科最终成立了皇家理工学院,并开始大范围选拨各类天才进行理工科的学习。
同时这一时期,大楚帝国也开始大规模的征召、募集各类懂得理工科的人员,这一时期里,也是大楚帝国横扫长江流域,占据泛江南地区的时期里,相当多一批接触过西学的人才被征召到,并进入皇家理工学院,国子监学院或礼教部教育司里任职。
其中就包括了前明低级官员宋应星,此君所着的《天工开物》相当不错,这两年宋应星继续对其着作进行编修,并采用了更加简洁,更加详细,更符合科学态度的文字进行重编。
目前已经编成了并出版,成为了大楚帝国里相当不错的一本理工科科普读物。
不过宋应星本人对天工开物并不满意,因为天工开物的很多内容已经落后于时代,而且作为一部工艺类的百科全书,其实也太杂太乱,并且有不少的错处,很多东西也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为此,宋星宇已经开始编写一部新的科普类着作,他的野心非常大,想要向人们科普目前已知的世界以及一些现象,他把这部书命名为《格物自然》
对此,上头也是极为支持,提供了不少资料以及人员协助他编写。
这本书作为科普类书籍,最开头就提出了一问题并进行了基础的解答,那就是快子伸入杯子当中,为什么所看到的快子是折断的?
这是一个很经典,也是很常见的光学问题,答桉对于后世人来说也很简单,那就是光的折射,光穿过不同介质的时候所发生的折射现象。
格物自然里也这么回答。
但是作为一本科普书籍,该书也不会多于深究,比如解释光为什么会折射……
想要详细解释这些问题并不容易,甚至说以目前的技术水准而言是不可能的事。
以目前的大楚帝国的光学研究水平,根本无法解释光为什么会折射,毕竟大楚帝国的研究人员,连光谱是个啥都还不知道呢……早期罗志学亲自授课的时候可没讲到过这些东西,罗志学早期亲自授课的时候,只是简单讲了光的折射现象,就这,还是为了制造望远镜,显微镜这些光学器材而拿出来讲的。
要不然身为皇帝的罗志学这么忙,哪有时间当老师讲什么光学啊……
再者,涉及到光子的东西都很难搞,别说正处于理工科起步阶段的大楚帝国了,就算是二十一世纪里人们对光子的理解也趋向于表面,还有不少光学现象是科学家们无法解释,但现实里却是存在的。
宋应星也不是什么研究人员,顶多算是个爱好者,而且他爱好的东西极多……这涉及的范围多了,自然也就没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究某一领域的东西。
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编写的书籍上,前一套开工天物,作为工艺类百科全书很全面,但是其实也没怎么解释理论。
现在编写的面向普通人的科普类书籍,同样不会是技术性很强的书籍,那只是一本科普读物,只不过涉及的范围会非常广,让人们看了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比如知道自己所处的大地是圆的;地球是绕着太阳飞的,太阳是绕着银河中心飞的;空气里并不是空荡荡的啥也没有,而是有各种气体以及微小颗粒;伤口感染是因为细菌的感染,生水里存在着诸多致病的微生物,要烧开了才能喝,要经常洗手,免的病菌通过手进入口腔或眼睛;水在高海拔的地方里可以用更低的温度烧开等等。
说是科普,更不如说是向民众们普及一些日常生活里所遇上,能用上的科学常识。
对这部开在编写当中,预计还要很多年才能够编写完成的庞大科普书籍,连皇帝罗志学都听闻并亲自下旨各部门要给予支持、配合。
为此,礼教部那边还为宋应星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室,拨给专门的经费以及人员用来编写这部重要的科普着作。
一部偏科普向的书籍,对帝国而言可以起到的用处将会是巨大的,可以有效的提升民众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知,普及科学概念。
不过除了宋应星主编的这一部格物自然外,大楚帝国还有一项真正的《百科全书》工程。
这个工程就不是某个人所主持的了,而是由礼教部亲自负责,意图记录人类所有已知的知识。
所有知识,不仅仅局限于理工科知识,还包括人文艺术、社会学科、哲学甚至民间风俗娱乐游戏等等。
原则就是:只要有的都记录,并且是专业性记录!
并且其收集的知识都是专业的,意图给知识探索者提供所有已知的专业知识。
按照罗志学的想法,这种百科全书将会一直整编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增长而不断的推出新的版本。
一直到帝国灭亡为止……嗯,对于这种百科全书类书籍来说,大概率大楚帝国灭亡了,后续的帝国或什么共和国还会把这套书籍继续整编下去,一直到华夏乃至人类出现大灾变为止。
当然,以什么形式存在,那就是个未知数了,早期是纸质存在,中期可能变成电子版,再后来变成啥样,那只有未来人才知道了!
这一部百科全书,即是用来科普的,也是用来记录的,更是作为工具书所使用的,对此罗志学很重视。
各类新式书籍的编写,基本上也可以看的出来罗志学想要推广全面新式教育的决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7/1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