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第9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9/1474


由于争论过大,在高原上铸造天罡的卫老爷也不禁看了一下文教部的调查,当即确认:“通倭?说得太含蓄了,这是精日啊。”
但卫铿很奇怪,神州如此强大的时候,还是发展出和近古时代的种花内媚日同样的潮流,这就说明,也许并不是国家强不强的问题了。
卫铿觉得这背后还是“地缘经济的原因”。
在主世界时,卫铿对“近古时某些人舔东瀛一小国”的现象的评判,那是江南文士多卵怂,面对倭患不丈夫。
如今看了这部电影,卫老爷还真的从新的角度上发展出了客观思维。
那就是苏沪浙和昇阳海上经济圈天然合拢,形成了与内陆截然不同的圈子。
商私倾向于在这里流动。那么就需要一种符合“商私垄断”的氛围,来帮助他们逃离神州天下大治公法的约束。
“通倭”不是精神问题,而是生意!
当大航海后东方经济联通后,东滨沿海巨商为了做生意免不了和曰本打交道。
他们为了缔造该行为的正常化,就会通过撒钱撰书立言,控制喉舌,来逼着你认可它们的种种行为,是合理的,是有复杂缘由的,是你读书少所以不懂。
例如专门挑选特定日子(纪念日),到特定的地区(墓园),打着宣扬泱泱大国应有开阔心胸的名义,穿上风俗街的衣服。用这种过分行为,来掩盖他们不那么过分的‘生意’。
就算没有昇阳,东滨商人也会天然寻找别的外部力量来支持自己,例如南宋末年的蒲寿庚,在最后一刻就投了元。
昇阳只是因为其地理相近、文化相近等因素,天然可以成为“商私逃避世界岛东部陆上社治体系”的避风港。
所以放弃幻想!
昇阳也必然会是商私主义在面对神州天下大同主义的最后堡垒。
~
东滨那帮喉舌们开始炒作热度,甚至开始好似好心地,让卫氏宗族来“理智、公正、客观”点评“最后武士”,这种想要用“矛盾”逼着卫氏下水情况发生时。
卫铿给文教部的写了话:“周朝时期,华与夷,在血统和外貌上难以区分,唯一区分是礼。习周礼为华,反之为夷。”
当时的礼是什么?
季布:谓夷狄知有母,而不知谁为其父?
这句话是非常“鄙夷”,而这不是肤浅的族裔主义,而是立于文明对野蛮的抗拒。
【季布的话,说得历史一点,这是母系社会。说得经济学一点,就是没有产生家庭单位,说得恶心一些就是母子、兄妹相合不知羞耻!】
所以,在当时社会发展条件下,不尊周礼,没有廉耻,就是夷狄。夷狄,禽兽也。
~
而在当今的人类文明发展,‘廉耻’的概念仍然是毋庸置疑的存在。
商私喉舌者,拜金、虚荣,而不敬修路铺桥者。肤白伶优一日爽款大于百姓数年积累,票行股价重于战火民哀!操喉舌戏谑戍边英烈,而衬己光鲜。如此无耻且以此为荣为傲,禽兽也。
卫铿代表卫氏宗族,对“最后武士”这部电影的公开看法就是:华夷今日仍当辩!
~
整个东部媒体喉舌们,原本是给“假清高”的卫氏(因为带头让洛水公有化)来一点颜色看看。
东滨文娱那帮人想的是:“卫氏批判那部电影,那就是容不下那一部电影,不够气度”“如果卫氏和稀泥,那就是趁机巩固胜利果实”“而如果卫氏爱惜羽毛,则可以宣称其不敢回答”……
但是这些出入风雅场所,衣着光鲜的儒商们,怎么也想不到,等来的是如此晴天霹雳。“
华夷之辩”是什么?是诸夏文明圈凝聚力的核心“理学”。
可以说,在神州强大之后,整个东半球居民们自豪炎黄子孙的时候,容不得所谓“蛮夷”。
神州西部文宣那帮人手里如同一把神剑。相对于卫铿拙劣的文采,他们更是有几万倍文锋付之于行动。
神州宋时理学兴起,是因为当时弱宋得国不正,和大辽、契丹、南诏、吐蕃并立,没有汉唐之威!急需找到法统来源,就是找到一个稳定的理,维系人心,来确定自身为正统。其根源来自于文化人的不自信。
用“文矛”攻其“心病”,效果拔群。
若是骂东滨商私无耻,那么“无奸不商”他们习惯了。但你将他们无耻进行深入的批判,夷狄禽兽,那可就真的破防了。
~
并且这把神剑可以斩商私,也可以斩别的。西神州现在有个两千年都没有的超大目标,那就革掉天子制度!用什么理由来革?
好家伙,华夷之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9/14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