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第3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5/1474


成建制且正规化的机械空军,已经消失了一百年了。直到今天,跑道上重新出现了发动机轰鸣的声音。
负责迎接的训练师们,看着逐渐停转的螺旋桨,按照批次迎向跑道上停好的飞机。队列可以说“整齐划一”,这是有了最基础的尊敬态度。
而在先前,建邺作为城邦系文明的中心城,对南边区域的态度,与主世界二十世纪早期“魔都人认为周边区域都是农村”的情况一样。
~
飞机机队中由五个卫铿个体作为领航者,两位船员派作为跟随者,其他的飞行员和使团都是本土土著。
统伐区使团的总代表是曾家刊,他负责与建邺方面完成沟通并完善机制。
此次会谈的项目很多,除了潘多拉场中的通讯恢复,还有就是从赣南到长江流域的通道打通后,双方货物直达的问题!统伐区现在有大量的基础工业品想要供应北方,而建邺方面实际上也需要大量的蒸汽机零件以及化工制品。这是两方面都受益的事情。
~
一旦两方面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对建邺和统伐区都有好处。双方发生直接碰撞的风险将减少。
而统伐区下一步的军事进攻方向,也可以直接走西边,将东边问题搁置。
不过双方在交流后可能产生的新的经、政矛盾,不会在谈判桌上提出来。未来产生的新坑,就要考验双方执政集团的应对能力。
例如:赣北区域的中型城邦,就没资格收取过路费了。他们就会变得边缘化。
统伐区不会养他们,建邺方面则是养不起他们。
赣南区域的城邦们也会明白这一点,其上层是建邺城的附庸,可能会加倍的采用“莫里森模式”来寻求建邺的关注。即通过和南边的统伐区制造摩擦,来制造两大集团的对立。
【莫里森,近古时代的澳洲地区首脑。由于行为过于典型,被主世界用来做专有名词,用来描述一些小国势力在本方结盟集团中逐渐边缘化的反应。】
大国之间对交流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新问题,无需为对方考虑备案,准备好自己的备案就行了。
这时候!双方上层,到底是视角前瞻,眼光卓越的政治家掌舵,还是目光狭隘,只顾狭隘基本盘,短期利益的政客在操盘。那就要写一份长期的考卷了。
建邺城能不能做出这卷子,卫铿不管。不过卫铿觉得统伐区的卷子有点难,未来几年想要继续坚持统伐这一战略目标,要仔细答题。
~
当真新正下了蒸汽列车,在车站等了三十分钟后,终于等到了建邺城方面的人来对接。
而那边的谈判桌上,曾家刊到场时就开诚布公了“真新正”这位先行代表,一个在建邺工作,学习的存在。
一身蓝布工作服,胸前口袋插着一支钢笔的曾家刊:“我们两年前派来的人,这半个月到淮河上游对蚁类基因群落进行勘探,发现了部分组织样本在通讯层面的潜力。相关的样本,我们已经通过飞机送回了南边,还有部分样本目前也已经抵达了这里,将转交给贵方,希望未来能在这个领域合作。”
显然,建邺城这边非常懵逼,这从南边过来的人,却能从在北边调动力量。
当然,外交无小事,顺着曾家刊发送的地点,他们就找来了。
~
真新正在汽车站,旁边是几头机械兽扛着金属采集罐,等到建邺的人抵达后,吐了一口气。
而面对负责交接的人邀请时,卫铿(真新正)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在学校有宿舍,暂时不是外交人员。
.
.
.
卫铿集群没有参与统伐区对外政策的具体执行。
因为
自己要做统伐区的螺丝钉。
国家的职能,交给专属部门去主持。
而自己只要作为个体响应号召就好。
自己是文明的一份子,要尽量褪去在人类各个运转中“必要”的标签。
.
.
.
9月25日到27日,统伐区和建邺之间的对话非常顺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5/14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