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第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5/1474


蚂蚁这个在一亿年前就存在下来的物种,无论怎么变化,技能槽只有一个!
但是随着潘多拉时代到来,白蚁,红蚁,行军蚁,这类不同门类的真社会小东西开始相互间的基因交流。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个地域的蚂蚁,也许在某次战斗中,相互基因不断的交错,变成新的基因种类。
由于基因结构类似,蚁类内比高等物种间基因交换更容易。
例如灵长类和有蹄类因为食性和运动形态完全不相同,基因交换变化后大部分基因不可用,但是所有的蚁类却没有生态圈的困难。
~
突破了基因桎梏的蚁类有了一个起飞的契机!
南美洲高原就是如此,亚马逊上流流域的蚂蚁在潘多拉纪元到来时越来越大,而且单一巢穴中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很快就完成了突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虫族真社会性文明。
例如白蚁就专门特化成了分解纤维制造有机质的农蚁。油漆桶那样体长足足三米,如同蠕虫一样在地下爬行,无数分泌触头为其他功能蚁进行补给的库蚁,
战斗蚂蚁则是越来越大,突破了胡峰体积那都不算什么,真正的战斗蚂蚁在洞穴中前进,足足有泰迪那么大,而出了洞穴后,展开了角质腺体注射器,以及大鳌足,张牙舞爪看起来就和哈士奇那么大了
而且作为鞘翅目,还会飞。虽然飞行能力只有十几米左右,但是蚂蚁啊,那可是群战动物,连续几十个几百个一扑过来,这十几米的飞行距离绝不是可以嘲笑的短板。
最终南美进化出了塔林巢主,这样使徒级别的存在。
在潘多拉时代之前,蚁类,不,应当是整个昆虫类,在漫长的生态演化中都没有登顶过生物链的顶级,但是在潘多拉时代到来后,在这里做到了。
~
目光回到上淮这个地区,这里的蚁类运气稍微差了那么一点。由于潘多拉场是从美洲那边先扩散的,扩散到亚洲的时候,全球人类力量已经被压缩在仅存的区域。在垂死挣扎中,人类更加关注聚落周边最可能进化出大型群落的种族,也提前扼杀了不少有潜力的群落。这就包括上淮地区的蚁族。
而等人类文明彻底崩溃后,西边是巨大的渝城群落,东边是暴躁的天殛龙群落,南北也都是人类城邦区域,再加上周边中小群落的激烈竞争,这淮河上游的这群蚁类群落始终局限在一些原先的山区。
这些东亚本土蚁族虽然没法如南美那样,建立一座座塔林,最大效率的吸收光能。但也依旧在一个个山体内建立了复杂的隧道体系。
曾经的矿业经济区,现在被改造成了一片片巢穴。人类留下的建筑和机械已经看不到了,在蚁酸腐蚀下,全部消失。
并且这里蚁类在应对周边其他群落,乃至人类的干扰下,也开始了奇特的进化道路,那就是喷火!
也就是喷出化学物质后,同时用自己的下颚快速撞击完成了打火。这是过去它们没法用的技能,因为释放火焰,对地球生物们来说,是比制造毒液还要浪费能源的技能点!
大型猎食者有这个点数,但全部点在肌肉上更有效率。而火焰输出?仅能将打穿骨头的能量,变成烧破一层皮。在开阔地带不具备杀伤效率优势。
但是在山体隧道掘进的过程中,爪牙和肌肉施展不开的情况下,掘进蚁可以一把火抢占一个区域的节点,连带着将一片区域的氧气消耗完,彻底闷死入侵者。
~
但也正是火焰技能消耗能源太大,且在地表不强势,本地蚁群无法展开有利于自己的太阳能收集模式。
所以比起塔林巢主那样的使徒级生态群,这个规模小,基础差的蚂蚁生态群落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没法主动对外界发起扩张。
简而言之就是技能很牛逼,但是就是缺蓝(没足够生态能量)!如果让南美的塔林巢主来融合这个群落那么可就牛逼了。但是隔着太平洋,塔林巢主又是陆生基因群落,根本冲不过来。
……
卫铿趴伏在这个蚂蚁山区,经过足足一天的记录调查后,心里有数了。将自己的机械兽安排在隔壁山头的一个营地中,开始独自调查。
确定一个蚂蚁洞口后,大瓶硫磺粉末,从头撒到脚。
虽然经过了上百年的野蛮进化,蚂蚁类基因群落的交流已经是靠生命辐射的效果了,但是仍然保留着识别信息素的能力,所以这点细节也要准备好。
代号为真新正的卫铿,就这么一头钻到蚂蚁洞中混进去了。
~
监察空间内算是热闹了~在此之前,没哪个穿越者这么干。白灵鹿麾下团队那些女士,也算是见识了卫铿的任务风格。
~
在洞穴中连续碰到了几十只蚂蚁,卫铿贴在隧道中和它们“问好”后擦肩而过,
和这些黑色甲虫背贴背擦过时,甚至脊梁上能够感觉到蚂蚁上的尖刺绒毛。也多亏是硫磺的气味足够,自己作为哺乳类在紧张时分泌的气味,没有让这些蚂蚁闻出来好吃。
~
至于这“问好”是怎么操作的?
人类学会用语言后,对声音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有人学狗叫“汪~昂”,有人学猫叫“喵呜~”,有人笑起来如猪哼,还有人能吹哨模仿苍鹰。
这些都是在声音层面的模仿,至于蛇虫这类听觉能力低甚至没有的东西,人类发达的身影模仿能力,就是对牛弹琴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5/14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