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太孙第9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6/1347


对朝廷,对天下,对百姓有益处的就可以广为流传,那些糟粕,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他的这番话,等于是给书籍的编撰下了一个总纲,让bsp;
这事说完,众人才缓了一口气。
齐泰道:“陛下初登大宝,听说燕王和周王愿意让出自己的封地,让朝廷迁都于此,不知陛下有何旨意?”
几位心腹大臣,一个个望着朱允熥,想从他的口中得到答案。
迁都并不是一件小可的事,朱允熥虽然已经打定了主意,可还要与自己的心腹通通气,免得有人再提议迁都的时候,他们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应对。
朱允熥便说道:“关于迁都的益处,不用说大家都明白,这里就不用赘述了,
但是迁都有什么样的妨碍,有什么不便,却没有人提出来,这也想听听你们的对于前途的危害有何考量,
齐泰,既然你提出来,就从你开始吧。”
“是,微臣遵命!”
齐泰略微思想了一下,说道:“陛下,原本所以的迁都位置,开封和凤阳久经战乱,破败不堪,已经无法承担都城的重任,而且开封就在黄河边上,治理黄河水患要花费极大的功夫,
而且一旦有敌人决开黄河,那么开封将会是一片泽国,都城乃人心汇聚之地,都城若是不保,人心必然涣散……”
“在地理上,西安位于关中平原,四面都有易守难攻的关口,被称为“四塞之国”。关中平原可以提供一定的粮食支持,而大后方的四川盆地、河西走廊也可以提供粮食、马匹等重要的资源。
但是,诸位大人,自从唐朝之后,中原王朝就没有任何定都于此,这说明西安的地理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在以往的时期,河西走廊、蒙古高原一带的游牧民族没有兴起,关中的大后方那是十分安全,而巴蜀也不能对关中产生威胁,关中的政权只需要重兵防御东边的函谷关就可以了,所谓“独以一面制诸侯”。”
“唐朝以来,西北一带的羌族、吐蕃崛起,他们对关中的威胁更大,他们可以随时进攻长安,但是唐朝却无法攻入他们地方。
这时候关中的大后方已经成为了大威胁,可谓是腹背受敌,这时候定都西安,就是将自己陷于四战之地。”
“因此从朝廷安全的角度来说,微臣觉得应当排除关中!”
顿了顿,齐泰又说道:“此外,在唐朝以前,天下的粮草赋税之地乃是在北方,关中沃野千里有天府之国之称,定都关中确实有利于控制天下,但是现在关中地区无论是人口,还是钱粮,都远不及江南,
受到的破坏也越发严重起来,粮食生产难以自足,所以诸位同僚,如今的观众关中再也不是富庶之地了。
唐朝的时候尚且需要从江南运输大量的粮食来供应,后来藩镇割据,互相攻伐,粮道经常被截断,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宋朝才将首都定于开封。”
景清说道:“那你的意思是凤阳、开封、和西安都不适合建立都城,难道北平就合适吗?”
齐泰摇摇头道:“北平也不适合!”
“愿闻其详!”
“都城是朝廷的权力聚集所在,迁都北平相当于是将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这就相当于把粮草赋税之地撇在一旁,如何是明智之选?
再说了,蒙元残余势力的隐患巨大,现在他们分成三部分,瓦刺、鞑靼、兀良哈三卫,虽说兀良哈三卫现在臣服于大明,他总会有些貌合神离,并非死心塌地……
还有建州女真各部的势力,都不可忽略……
都城建在北平,固然可以便于集结、调度指挥军队北伐外,获得将士们的忠心,可是北平这个地方距离战场实在是太近了!”
暴昭说道:“我听人说大军距离前线越近,越能够快速反应,集结兵马,展开战争……”
铁铉忍不住说了:“都城距离战场太近,一旦有个闪失,敌人就会立即打到城下,这对于朝廷的威望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所以作为都城,一定要有缓冲的余地,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调遣集结兵马,以应对敌人……”
铁铉的话里表达的,就是北平府没有战略纵深!
一旦敌人打过来,马上就会兵临城下!
而作为政权的中心,每一次敌人打到这里,就是狠狠的打脸!
而都城距离战场有一段距离的话,就算是前线失利,也有充足的时间调集粮草和兵马入京!
而敌人打到这里,也多半已经成为了强弩之末,没有多少余力保持强势。
这个时候展开反攻,是最好不过的了!
历史上明朝皇帝的脸,就多次被按到地上来回摩擦!
因为外敌几次都打到城下,甚至在“大明战神”那个时候,皇帝都被掳走了,差一点亡国!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句话说的固然威风凛凛,固然铁骨铮铮,固然听着让人热血沸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6/13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