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太孙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1347


所以自己即便是拿下了东宫所有的太监宫女又能怎么样呢,难道自己还能下毒毒死他们母子不成?
只要敢用这手段,老朱肯定会厌恶自己,报应在自己身上的!
只要密不外泄,也就够了!
所以朱允熥拿下三局的手段极其温和,根本就没有什么腥风血雨,没有太多的诡诈计谋。
而且即便是拿下了,也要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所以这才显得波澜不惊,寂寂无声。
朱元璋非常重视儿孙们的学业,所以朱允熥很快就又做起了学生,也算是重温旧时光了。
朱允熥也曾经幻想着回到学生时代,肯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个有为的时代青年,再和班花……
呃,聊聊人生,仅此而已,真的,不骗人!
可惜的是还没有幻想多久,残酷的现实已经把他轰的外焦里嫩。
只听这个伴读讲道:“微臣曾经详细考察历朝历代兴衰存亡之理,发现其中有一个极大的症结之所在,只可惜受限于帝王舔犊情深,竟然未被察觉……
以至于王朝由盛转衰,再无辉煌之荣光,再无威服四海之豪气,何其悲哀,何其令人叹息呀……”
朱允炆见他讲的这样声情并茂,哀叹连连,而且事关王朝更替,自然觉得是非常紧要的事情。
于是连忙问道:“黄先生,敢问这症结究竟是什么?为何能够左右国家兴衰?”
“唉,并非微臣不愿意说,而是恐怕惹来误会,引人非议,那就是臣的过失了。”黄子澄推辞说道。
见他这么说,朱允炆更加好奇:“既然先生这么由之感慨,那么肯定事关国家兴衰存亡,如此大事岂能能不明,还请先生不吝赐教,学生定当洗耳恭听。”
黄子澄看了看左右,见侍奉的太监宫女离的稍微远些,这才放心下来。
因为朱元璋规定,在皇宫里面不允许与太监读书识字。
后来这项命令虽然没有那么牢固了,可是东宫讲学非常重要,哪里是他们可以听的。
所以平常他们都离的比较远,这也是为了避嫌,按照正常的声音来讲他们是听不到的。
黄子澄又叹了一口气,在朱允熥看来欲擒故纵的说道:“既然殿下如此胸怀天下,那下官就不敢藏私,知无不言了……”
===第39章
坑货削藩===
黄子澄顿了顿开始说道,“国家兴亡,在于人口和赋税,其三则在于兵马军队,人口和赋税事关家国之根基,当国家有了充足的人口,必然带来兴盛,
所以历朝历代的君王,都非常注重人口的繁增,为此甚至出台了许多政令,鼓励生养,因此人口乃是国家之基石,这是亘古未变之理……”
朱允炆点点头,非常赞同的说道:“听先生所言,确实是这个道理,学生受教了。
黄子澄捋了捋胡须,对于这个学生的反应非常满意,脸上也绽放出了欣慰的笑容。
接着说道:“其次就是钱粮赋税,百姓众多,则钱粮缴纳的就多,朝廷就有钱粮供养士子官吏,
就能够修建水渠粮道,遇到灾荒之时也能够减免赋税,向百姓施恩,所以赋税极其重要。”
见朱允炆点头称是,黄子澄就更加舒心了。
“其三就在于兵马军队,兵马事关天下安危,事关朝局稳定,万万马虎不得……
殿下应该明白,大唐王朝何其雄壮,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更是成为历朝历代之楷模,令人向往……”
朱允炆说道:“是啊,大唐盛世,万国来朝,开创前所未有之局面,学生也是非常钦佩太宗、玄宗二帝。”
黄子澄感慨的说道:“开元盛世是大唐之巅峰,无论是国力还是人口数量,或者是兵马军队,都是巅峰……,唉……可惜啦……”
朱允炆连忙问道:“先生,有何可惜之处?”
黄子澄眼睛之中似乎失去了光芒,又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惜正当辉煌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从此一去不返,由煌煌盛世转为破败不堪,怎不令人唏嘘呀……”
朱允熥也进到了伴读的感觉里,轻叹了一声说道:“是啊黄先生,学生每每思考这件事,也不由得唏嘘,若是玄宗皇帝没有那么信任安禄山,也不会导致国运衰败了。”
黄子澄却说道:“那么殿下有没有想过,唐朝藩镇割据,已经形成势力,即便是没有安禄山,也会有张禄山李禄山,也会有别的藩镇起兵谋反,大唐还会是一样的结局……”
“只要他们的兵马强盛到一个地步,就肯定会掀起叛乱,毕竟那个位置吸引力太大了,当他们有足够实力的时候,是绝对不会老老实实做臣子的。”
朱允炆一听,也确实是这个道理,不由得问道:“先生,那是不是唐朝军事制度有问题?”
黄子澄回答说道:“确实有问题,虽然边关会有不安定,可是绝不能够允许武将操权,一切的行动必须要听朝廷的调派,不允许他们擅自行动……
因为一旦给他们的权利太大,武将在边关驻守的时间又长,很容易发生只知将令,而不听朝廷命令的现象,如此一来,当积蓄实力到一个地步武将就会反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13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