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太孙第13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1/1347


朱允熥点点头,认同道:「很好,那就照此办理吧。」
「是,微臣遵命。」
李真躬身行礼,低下头之时才暗暗的松了一口气。
朱允熥看向站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王里长,脸上不见任何怒色,开口询问道:「你是此间的里长,那朕问你,你可知道里长有何作用?」
「草……草民……」
王里长
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紧张的牙齿上下颠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齐泰,你来告诉他!」
「是,微臣领命!」
齐泰躬身行了一礼,这才看着他道:「大明有制,以一百一十户为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十人为之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十人,管摄一里之事。
里长之职责,其一,完成官府下派到乡村的差役,如如编定黄册、协助编定鱼鳞图册、接待上面下来审视之官员、上各家各户去督促完成田赋、调解和处理乡间甲里的民间纠纷与争斗,及勾摄公事等等。
其二,督促百姓耕种田地,《大明会典·户律》有言,「凡里长部内,已入籍纳粮当差,田地无故荒芜,及应课种桑麻之类而不种者」,里长都要受到责罚。」
说罢,深深的看了往里长一眼。
又继续道:「其三,组织百姓祭祀宗族先人。」
「其四,组织百姓结社,洪武二十八年二月,太上皇接受南京上元县典史隋吉的建议,命令户部通告大明各地成立乡村结社。」
「由里甲长牵个头,一里之间的农民二十来家或四十家、五十家组成一社,凡是遇到婚丧嫁娶和生老病死之类的事情,
一社的人家通力合作,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即使是农忙季节一家无力,百家相助,一切问题便可解决。」
「就在今年,陛下再次下令,「民凡遇婚姻、死葬、吉凶等事,一里之内,互相给,不限贫富,随其力以资助之,庶使人相亲爱,风俗厚矣。」
朱允熥听完之后,对句容县令李真道「李县令,朝廷之所以鼓励百姓结社,就是因为谁家都难免有个天灾人祸,有个疾病栽秧,
结社的的目的就是要让众位百姓彼此搀扶,有个依靠,如刘家这种状况,他无法下地干活,本该由本社之民帮衬耕种,你说呢?」
李真赶紧行礼道:「陛下说的是,结社实为一大善政,一家有难,多加扶持,必然能够渡过难关,都是一社百姓,如此可保家家无虞!」
有了县令的话,刘勇和张氏顿时重燃起了希望。
原本以为卖地是迟早的事,他们也考虑到了,若不是王里长把价格压得太狠,他们恐怕已经答应了。
现在若是由社里的百姓帮衬扶持,宫中家里的土地,那么自己家就不用担心饿死的问题了!
这都是陛下的恩典阿!
有些话点到即可,不必多说,相信有了自己的话,县令必然大力推行结社,刘家自然生活无虞。
朱允熥再问:「齐泰,那你再说说乡中老人有何职责?」
听闻此话,那位王姓「老人」双腿一软,也瘫坐在地上。
齐泰道:「回禀陛下,大明所颁布的《教民榜文》有言,其老人须令本里众人推举平日公直,人所翻及者,或三名、五名、十名,报名在官,令其剖决。」
《大明律.户律》中也有言,「合设耆老,须本乡年高有德、众所推服人内选充,不许罢闲吏及有过之人充应,违者杖六十,当该官吏答四十。」
所以本里老人需要公正,德行兼备,为众人所推举,然后报给官府等待裁决。」
李真脸上顿时一僵,脑门儿顿时冒出热气,再看看瘫坐在地上的王姓老人,他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什么龌龊事!
而他的老人是县衙裁决批复的……这件事认真说起来,自己也难逃干系呀!
齐泰道:「乡间老人之职责,第一,处理乡民之间的纠纷,协助知县做好本地俗事的处理,
第二,劝督农业生产,维护地方民风淳善,宣讲「六谕」,以此对乡民进行教化,劝民为善
,提倡相亲相爱的淳朴民风,稳定地方治安。」
「第三,监督官吏,保护乡民不受官吏欺凌,身为地方官,若是贪婪、害民的事实一旦确立,「老人」有权力带着百姓冲进府衙,把官员给绑了押送京师等待陛下裁决,此行不算谋逆。
对于那些被诬告的地方官,「老人」有责任,也有义务上奏朝廷,或者直接面圣,挽救他们的声誉,所以朝廷给乡老的权利,不可谓不大……」
权利大,你还敢辜负?
在朱允熥一双眼睛冷漠的注视下,王姓乡老趴在地上不住的磕头,他当然知道自己的罪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1/13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