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太孙第11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3/1347


呃,也可以说是为了省事偷闲
朱允熥看了几眼名录,就把它放到了一边,再次接过徐妙锦手中的茶喝了两口,
饶有兴致的说道:“皇后,你看这场架谁能吵赢?是同意出海的,还是反对出海的?”
徐妙锦笑道:“这个臣妾那里会知道,不过听王忠刚才禀报,看来反对出海的人数最多。”又话锋一转道:“不过他们人多也不顶事,陛下说谁赢谁就能赢!”
“呵呵呵,皇后,你现在也学会拍马屁了!”
徐妙锦俏目含笑的瞪了他一眼,转身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再也不搭理他了。
朱允熥道:“你不懂呀,这些反对出海的,几乎个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有的人是因为顽固不化,脑袋瘀滞,
还有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种也是最可恨的”
说到最后,他的目光变得锐利了许多
正如朱允熥所料的,华殿里已经吵成了一团!
铁铉对着众人朗声说道:“诸位大人,陛下欲推行出海巡洋,其本意是为了以宣扬大明国威,绘制海外舆图,不仅仅是商贸航道,还有西洋各国的地理风土,
以达到消灭海盗,扫清寰宇,还大明藩属国以太平,扬我大明之威武的目的!”
这时,群臣当中有一人反对道:“铁大人,你口口声声说什么消灭海盗,绘制海图,可本官以为出海巡洋实在是劳民伤财!
陛下即位不久,此时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怎可如此急功近利!”此人是户部给事中张行。
铁铉反驳说道:“你这话就有失偏颇了,谁说出海巡洋是劳民伤财?此次出海携带的货物是用以商贸,为大明换取紧缺的东西,此乃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并不是赔本的买卖!”
大理寺卿周志清满面担忧的说道,“诸位同僚,当年太上皇认为倭寇扰民,故而实行海禁之策,如今已有多年,陛下贸然派人出海巡洋,怕是有违祖制”
周志清围观颇为正直,只不过此人确实有些迂腐。
“各位大人,大明开国之后考虑到连年战乱,百姓民不聊生,因此太上皇决议实行休养生息、重农抑商之策,
再加上沿海地区匪患不断,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倭寇作乱,所以太上皇下令将东南沿海居民内迁,曰“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民间片板不许下海”
齐泰站出来,行礼道,“周大人也说了,当时实行海禁之策,是因为当时的国情而定,如今大明境内四海平定,百姓经过休养生息之后生活富足,可丰衣足食,已经不是开国之初那段艰辛的日子了,
再说了,大明在沿海各处设置了多处卫所,以守护地方安定,沿海地区以及近海岛屿的贼寇已经被扫灭一空,所以如今再无此忧!”
沿海的贼寇是有背景的,江浙一带的百姓,甚至当时居住在泉州一带的外国商团曾经协助过张士诚、方国珍等人与之争夺天下,失败之后他们的残余势力就盘踞在沿海和周围诸岛上。
不过现在尽管还有漏网之鱼,可是已经不成气候了。
周志清道:“除了贼寇问题之外,倭寇问题可曾得到妥善解决?若是倭寇不清,如何能谈得上太平?
太上皇之所以下令让众多渔民内迁,也是为了大规模的开垦土地,是朝廷的粮食和田赋能以快速增加,解决百姓时不可复的问题,
还有,历朝历代都实行盐铁专营,本朝也同样如此,沿海居民内迁可以保证海盐为朝廷所有,从而减少走私”
其实朱元章实行禁海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备倭寇,增加粮食和田税的收入只不过是附带作用罢了。
在元朝的初期,东南沿海一代就出现了倭寇掠夺的情况,在元朝最鼎盛的时候,周围的小国都成为元朝的藩国,可是唯独倭奴国不服气,还有顶着干。
忽必烈也不是吃素的主,两次发动大军征讨倭奴国,可是天不随人愿,两次都在大海中遇到了大风,导致功败垂成
那些倭寇自以为能打败元朝,从此之后就更加猖獗,失去田产的浪人和流民,以及低层武士这些亡命之徒就聚集在一起,前往东南沿海一带大肆掠夺。
即便是后来改朝换代建立大明,因为倭寇的胆子被养肥了,尽管朱元章多次“声明抗议”,可是他们照抢不误,依然掠夺不休。
若是打不过就逃到海上,等明军撤退之后换个地方再去抢夺。
===第551章
下西洋的人选===
齐泰对周志清拱了拱手,行礼道:“周大人,在下觉得大人的话有所偏弱,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当着朝臣们的面你话都说出来了,你说当讲不当讲!
“还请齐大人指教,反观洗耳恭听!”
齐泰这才侃侃而谈道:“太上皇仁智超群,每一项政令在当时都是有利于天下,禁海令也是如此,是太上皇综合大明国初知识所立下的国政,实在让人钦佩……”
既然谈到禁海令,那么先把高帽子给朱元璋带上,也免得有人攻击自己。
“禁海令自然好处多多,但也并非绝无劣处,只不过是当时的权宜之计罢了……
历代以来沿海渔民多于捕鱼为生,对于耕地种植并不十分擅长,所以他们的耕地数量很少,更多的是以渔业为生,大明建国之初朝廷鼓励渔民内迁,开垦荒地,种植粮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3/13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