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太孙第10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1/1347


不过要要想让人真正的归心,那么还得加上恩待礼遇、礼贤下士。
黄观作为工部的一位郎中,要升任侍郎,这其中的品级要升了几级。
而陛下既然如此说了,那么就等于提拔擢升他的官职!
既能够给名给利,又能够温暖人心,不得不说朱允熥的确实对黄观另眼相待……
之所以如此看重他,是因为在历史上他是一位忠臣!
这又是一位忠臣孝子啊!
他的老师黄冔去世后,黄观越来越努力,以忠义自许。
洪武二十三年,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后黄观入国子监深造,和他同住的人都对他的努力感到十分的佩服。
黄观曾经绘制父母坟墓的图,并携带在身上,每次看的时候都流下了眼泪。
建文元年,建文帝朱允炆改旧制,黄观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
历史记载,是时,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
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致使朱棣怀恨在心。
靖难之役期间,黄观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燕王已经渡江进入京城,下令揭露左班文职奸臣罪状,黄观名列第六。
朱棣下令,命官府追捕黄观,逮捕其妻翁氏及二个女儿交给象奴。
象奴索取钗镯去买酒菜,翁氏便让其全部拿去,然后迅速带领二个女儿及家属十人,跳下淮清桥而死。
得悉建文帝已死,黄观获悉金川门失守,叹道:“我妻守节操,必死无疑。”
于是招魂葬于江上。然后下令将船开到罗刹矶,黄观身穿朝服向东拜别,在江水湍急处投江而死。
所以黄观这个人,确实是一位难以挑剔的忠臣!
是自己需要的忠臣!
这样的人,当然要亲手提拔起来,引为己用!
在过完年之后,各地的藩王就陆续返回各自封地。
期间朱元璋的嫡子,晋王和燕王是最后离开的,这也是朱允熥几次强留他们,让他们多多陪伴朱元璋。
这么做,一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胸怀,既然能够容得下太上皇的两位嫡子,既不怕他们在朱元璋身边煽风点火,也不怕他们在京城生出事端,
新君有如此的胸怀,其他藩王自然不用害怕。
直到春暖花开,晋王和燕王觉得再不离京就要引人非议了,就又向朱元璋和朱允熥辞行。
当朱元璋听到两个儿子要走,也没有过多挽留,只是嘱咐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地,要持守藩王本分,不要觉得自己是新君的叔叔,就可以肆无忌惮,不敬帝王。
也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好好的替大明守护边境,不容许外敌入侵,保护黎民百姓。
对于这些嘱咐,二人自然无不应允。
现在朱允熥已经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他们已经没有机会了,而且他们都知道,自己的这位侄儿颇有自己父亲朱元璋风格。
一旦惹恼了他,他可不会顾忌那么多!
谨身殿里,朱允熥设宴招待他们,算是替他们送行。
对于晋王,朱允熥嘱咐他好好注意身体,不可太过操劳,也不可大意。
晋王朱剛知道朱允熥是因为朱标和秦王接续离世,怕自己也步他们的后尘,这才多加叮嘱。
不过晋王虽然有时候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如从前,可也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对于朱允熥的关心,仍然心存感激。
谢过了之后,直言若是自己死了,自己的儿子也会结束自己为大明尽忠。
这样不吉利的话说出口,朱允熥也不顾自己侄儿的身份了,立即让他罚酒三杯!
其实晋王朱剛真没有两年好活了。
在历史上,晋王是在洪武三十一年三月份离世的,时年四十一岁,
当时朱元璋非常震惊,心情沉重,哀恸不已,上谥“恭”,是为晋恭王。
晋王的死,不得不说对于年迈的朱元璋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1/13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