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太孙第10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3/1347


办大事,花大钱,从来都是如此!
如果是小打小闹那还当罢了,可治理黄河是一项很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钱财,一个不小心,这可是会掏空国库的!
秦逵身为工部侍郎,为人正直,平常沉默少言,踏实肯干,确实是一位干实事的大臣。
无奈的摇了摇头,朱允熥开始仔细的观看这份奏章。
在这份奏章上,秦逵并没有写得十分复杂,而是简单列举了治理黄河的几种方案和办法,以及所要做的工程有哪些。
这其中就牵扯到修建大堤,还要修大坝,同时为了应对黄河泛滥,还要修建一些沟沟渠渠,
比如从干流以黄河水入直流,修建人工湖泊用来蓄水,新建水利灌溉系统,把原本贫瘠干旱的土地,引黄河水浇灌。
反正就是从上到下把黄河彻彻底底的治理一遍,不断治理黄河,还要把黄河周围的土地,整个黄河流域,都变成天府之国!
古代修筑工程,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先不讨论这份治理黄河的方案是否合理,单是需要花费的钱财和时间,就难以估量!
谁都明白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可真以为自己有后世的记忆,受到后世良好的“教育”,非要化身基建狂魔,那非得出大问题不可!
而大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得到的回报是否值得?
如果现在就进行这项工程,会不会致使大明疲惫?
作为一个皇帝,绝不能单纯的考虑事情!
===第502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
“秦部堂,这件事到殿里说吧。”
朱允熥带着秦逵进入谨身殿的偏殿,二人坐了下来。
王忠给他端来一杯冒着热气的红茶放在桌子上,询问道:“陛下,是生个火盆还是点上地龙?”
声音虽然不大,可秦逵坐在旁边也是能够听到的。
朱允熥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如今天气寒冷,木炭柴薪那么贵,还生火盆点地龙,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朕的内承运库干净的都可以跑马了,哪有钱买火炭,要不从你的月例里扣?”
王忠知道陛下怼的不是自己,就在一旁笑呵呵的说道:“奴婢每月的月例还不够补贴家用呢,而且就算奴婢有孝心,也买不了几斤火炭呀……”
又转向秦逵,“秦部堂,您是咱们大明一部的部堂,陛下大冷的天都舍不得生一盆火炭,您看这该如何是好?奴婢挤不出银子,秦部堂不会和奴婢一样吧?”
“呃……”
秦逵一下子就被噎住了!
瞬间无言以对。
陛下的的话他能听不出来吗?这是在向自己哭穷啊。
秦逵可以有一百个理由说自己没钱,毕竟工部每年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随便说出几项来就能遮掩过去。
每一笔钱都有用处,自己总不能拿这些钱送给陛下补贴内库吧?
真要这么干,朝中的六科言官非把自己弹劾死不可!而且朝中众臣也会鄙视自己!
这妥妥就是一个佞臣嘛!
可自己也不能说没钱啊……因为一旦这么说了,那岂不是和太监一样了?
这个死太监,存心挤兑自己!给自己挖坑!
秦逵尽管在心中不住的吐槽,可在脸上仍然没有表现出来,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以前总说黄河百害,唯利一套,河套分为前套和后套。后套盛产小麦、谷子,前套牧草青壮,是个很好的大牧场,
自古黄河泛滥成灾,只有河套地区受益,但是现在整个西北沙画已经非常严重,许多地方已经不见青草只见罗罗的土地和沙尘。”
“再加上蒙古瓦剌、鞑靼二部盘踞在西北以及北方边境,朝廷在这些地方设置了藩王军镇,有大量的兵马在这里驻守,
他们在当地开设屯田,大加开垦土地,种植粮食,这也确实减轻了朝廷的负担,
但是也确实导致很多地方植物被焚烧,树木被砍伐,不在青绿,黄河泥沙的含量逐年增加,这不是一件好事……”
秦逵所说的是事实,随着西北地区沙化的严重,也迫使蒙古人不断的向西或者向东迁徙,
有的蒙古人去了青海,有的跑到了张家口以北,甚至是辽中地区,与东北女真诸部纠缠在一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3/13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